正文 第1章 彭總故居烏石小記(1 / 1)

彭德懷同誌的故居烏石,在湖南省湘潭縣西南約40公裏處。

從湘潭市區出發,車行約一小時,便到了烏石峰的山腳。這裏有個小山村,名叫鳥石寨。由此徑直向前一個院子走去,迎麵可見一棟青瓦木房。木房正門的門楣上,有鄧小平1982年親筆題寫的“彭德懷同誌故居”幾個大字。

彭德懷的家境原很貧困,據當地老人回憶,他家裏隻有兩間棲身的茅草房。直到1925年至1927年他在湘軍當了營長、團長後,他弟弟彭金華、彭榮華才用他的薪金,蓋起了現在這棟坐西北朝東南的瓦屋。

彭德懷同誌曆來對親屬要求很嚴格,麵對鄉裏的村民們卻十分關心。早在1925年,他在湘軍任營長時,有次回家探親,正遇家鄉遭受旱災,地主把糧食囤積居奇,窮人求糴無門,他便拿出近百元錢強迫地主高價賣出十來擔穀,無償分給了家鄉貧民。他認為貧富不均的現象,隻有在乎地產、消滅剝削階級之後才能解決。此後,彭德懷接受馬克思主義學說,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舉行了著名的平江起義,走上了革命道路。

全國解放後,彭德懷因功勳卓越被授予元帥軍銜,擔任了國防部長重任。他雖身居高位,卻仍念念不忘憂國憂民。1958年12月,他回到闊別33年的故鄉視察,在故居的正堂屋召開了社隊幹部座談會,詢問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當聽到吳公塘生產隊一季稻畝產超千斤的彙報後,他當晚就打著手電到這個隊的田裏,扯出禾蔸進行驗證。他對陪同的幹部說“我最近看了很多地方,有的講畝產幾千斤,上萬斤,吹得很厲害,我就不信那一套。我這個人,拿共產黨員十條標準來衡量做得很不夠,但有一條我是做到了,就是敢講真話,實事求是。”臨走,彭總還給家鄉的幹部規定了“八不準”,即:不準搞瞎指揮,不準搞浮誇,不準說假話,不準搞強迫命令,不準打人,不準罰口糧,不準拆社員房屋,不準毀風景林。

彭德懷此次視察回京後,根據一年多來在全國各地視察,特別是在家鄉所了解到的一些情況,在1959年7月的廬山會議上,向毛澤東主席寫了一封長信,針對當時國民經濟“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中“左”的錯誤,坦率地陳述了自己的意見。但不幸由於這封信,使他受到了錯誤批判,並被撤消了國防部長職務。

彭德懷同誌寬宏大量,光明磊落,即使在廬山會議被批判被撤職後,他仍為黨為人民毫無怨言地努力工作。他對於名利觀念向來很淡薄,從不居功自傲。早在1935年長征時,毛澤東同誌曾寫詩稱讚他:“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他看罷此詩後,曾將末一句改為“唯我英勇紅軍”,把詩仍送還了毛主席。由此可見彭總的為人是多麼謙遜!

廬山會議後兩年,彭總根據黨中央和毛澤東同誌的安排,又一次回故鄉進行了50多天的農村調查。這次回故鄉,他曾走遍了7個公社10多個大隊和幾十個生產隊;曾在故居昏黃的煤油燈下寫了4個調查報告;曾親臨家鄉楠木衝水庫進行觀察,並給了大隊500元錢支持修水庫;曾和社員一起揮汗如雨參加勞動,將門前20多畝大一塊黃泥大坪開出了一片良田……彭總一次在幫助隊裏收棉花時,對社員們還說:“從今年起,我堅持每年回隊參加勞動100天,如果不能回,就投資100元給隊上。”回京後,他果然連續三年向隊上投了資。後來,十年動亂使這種投資中斷了。1979年,他夫人浦安修同誌遵照他生前遺願,將中斷的10年(計算到彭總去世)共1000元補給了生產隊。

彭德懷同誌兩次回到故鄉,給家鄉人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他總是那樣深沉熾熱地愛護人民,人民對他也是充滿了熱愛和敬仰。十年動亂期間,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將彭德懷從成都揪回北京,進行殘酷批鬥,長期遭受肉體摧殘和精神折磨,最後含冤逝世。彭總死後,據說他故居前的兩株柚子樹(係彭德懷當年回家鄉時親手栽植),竟也突然枯死。後來過了四、五年,彭德懷平反昭雪,說也奇怪,這兩株樹卻又發芽活了過來。如今這兩株柚子樹都已長得鬱鬱蔥蔥。這雖然是偶然的巧合,也可說草木有情,興衰有應!

在彭總故居采訪完畢,我在那門前的兩株袖子樹下佇立良久,心潮起伏。仰望天空,滂沱大雨早已停息,一輪鮮紅的太陽從雲縫中漸又露出了笑臉。雨後的烏石峰青山,顯得分外青翠絢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