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劉老爺聽聞了陳小姐的美貌,而自己也有一個二十歲的孫子,就有心想要讓二人結親,隻是當他詳細打聽之時才知道,原來那陳小姐早有婚約,不由得歎了聲可惜。
老太爺倒是個好人,不想惹是生非,隻是酒桌之上,推杯換盞,人魚混雜,倒也有些看熱鬧不怕事大之人,道:“那陳小姐自然是有婚約的,而且那家的少爺也不是一般之輩,他父親也是本地鄉紳,家財萬千,而且小少爺一十六歲就有功名在身,待等明年科考必能高中,一般人得罪不起呦!”
一聽這話,老太爺頓時眉毛倒豎,心說還有自己得罪不起的?
老太爺雖然生氣,不過轉念一想,自己這個孫子是個無用之輩,自幼不喜愛讀書,隻知道鬥雞遛狗,出入煙花場所,是個十足的紈絝子弟,若真是把這麼個好姑娘娶回家,那也當真是愧對了人家!
老太爺畢竟是年歲大了,也不想惹什麼是非,想了想也就沒有在意,又是和眾人推杯換盞了起來,而應付完了酒宴就帶著一家人回了家。
都說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老太爺雖然沒將此事放在心上,可他那兒子,劉老爺卻如鯁在喉一般,時時難以下咽。
心想自己父親雖然是個宦官,可也是當今萬歲身邊紅人,滿朝文武也要給上三分薄麵,莫說是一個小小的鄉紳?就算日後中了狀元又如何?
劉老爺將此事記在心間,總覺得是別人在暗示自己,那黃家不是自己所能得罪的!總想著去會一會黃老爺。
閑言少敘,且說這一日,劉家小少爺在街前閑逛,正好看見一女子在街前浣洗衣物,上前打量幾番,也不由得被這女子的美麗動搖了心神。
那女子見有男子盯著自己看,自顧的向家門跑去,而這劉少爺卻在後麵緊追不舍,直到被那女子父母驅趕這才罷休。
而這女子,正是陳小姐。
劉少爺回到家中,從這日起就害了心病,四處打聽才知道,原來這女子正是蘇州城內有名的美人——陳棲梧。
劉少爺回到家中,幾日內都是纏著老太爺去說合親事。
老太爺是個本分的人,不想給自己找麻煩,倒也沒去搭理。可那劉老爺卻是個護子心切的人,便偷偷的跑去陳家說合。
陳小姐雖然有婚約在身,可陳老爺子卻是個攀權附貴之人,早知道這個劉家是名門望族,就連本縣縣太爺也是忌憚三分,而那黃家小子雖然聰穎之極,可當今之世能人輩出,狀元之名又如何能夠輕易得到?可倘若要是與這家結了親,那日後豈不是也免了這個劊子手的差事?而且自己女兒日後也算是衣食不愁!
陳老爺子當即同意了這場婚事,隻是這黃家退親之事卻成了難事。這兩家人也隻好暫且先瞞過了陳小姐,也瞞過了外人,隻想著找個合適的機會,將此婚事推掉。
這陳老爺子也當真是豬油蒙了心,一心隻想著貪戀權貴,做那人上人,卻不知自己就是個糊塗蟲,不退婚又如何能夠另定親事?難不成還能一女嫁二夫嗎?
不過這也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數,待日後陳小姐狀告親父,官司打到北京城的時候,也是一個有力的證據。
書歸正傳,卻說這兩家定下了親事,外人不知,陳小姐不知。而那劉少爺卻是個耐不住性子的人,每日裏在家門口吵鬧,還時不時的送來布匹衣物,補給營養之物。
幾乎是每日都是如此,陳小姐驅趕不走,老父老母也不管,黃家的人再三勸阻也是無用,又不敢招惹了那老太監,也隻好忍氣吞聲,隻想著待黃公子趕考歸來,給二人合巹完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