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4. 麵對失敗,絕不氣餒(1 / 1)

該亞·博通早年埋頭於發明創造,他先是發明了脫水肉餅幹,這不但未給他帶來多少好處,相反,卻使他在經濟上陷入窘境。有了第一次失敗的教訓,又經過兩年反反複複的試驗,他終於又製成了一種新產品—煉乳,並決定把它推向市場。該亞·博通的第一步是要尋求專利保護。

該亞·博通發明的煉乳,是一種純淨、新鮮的牛奶,牛奶中的大部分水分在低溫中利用真空技術抽掉了。但是,在該亞·博通為他的製造方式尋求專利權時,得到的答複是產品缺乏新意,他失敗了。該亞·博通並不甘心,又一次提出申請,但他的第二次申請又再度被駁回。他第三次申請,仍被拒絕,但這並未把該亞·博通擊倒。他對專利權仍然窮追不舍,因為他對自己的創造有信心。終於,他的第四次申請被批準了。

雖然有了專利權,推銷新產品也不是一帆風順的。該亞·博通的工廠是由一家車店改造的,租金便宜,剛開業時,該亞·博通每天花費18個小時在廠裏指導煉乳的生產方法,監督生產程序,檢查衛生清潔情況。該亞·搏通小心地挑選了一位社區領袖做他的第一位顧客,因為這位社區領袖對煉乳的意見有助於鞏固新公司及其新產品在該地區的地位。這位社區領袖對產品表示了讚賞,但是,當時當地的人們習慣於在摻有水分的牛奶中放入一些發酵品,進行蒸餾,他們隻覺得煉乳稀奇古怪,對它有疑心,所以,很少有人問津。該亞·博通出師屢屢受挫,甚至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兩位合夥人也失去了信心,第一家煉乳廠被迫關閉了。

在失敗麵前,該亞·博通破釜沉舟,又建起了新廠。也許是他的努力感動了上帝,他的第二次嚐試終於獲得了成功,後來,他的公司成了美國最有實力的煉乳公司。

在該亞·博通的墓碑上,有這樣一段墓誌銘:“我嚐試過,但失敗了。我一再嚐試,終於成功。”這正是對他一生的總結,對每個渴望成功的創業者也是一種激勵。

商人該亞·博通是一個堅韌不拔的人,正是這一點,使他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創業者對失敗應持正確的態度,不要恐懼失敗,也不要過於關注它。要把焦點對準遠大的目標,總結經驗教訓,發現此路不通時,要設法另謀出路,使自己順應環境、適應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