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1 / 3)

老年人皮膚病

1老年人皮膚有何特點

隨著年齡增長和機體衰老,老年人的皮膚中皮脂腺腺體出現相對萎縮,分泌皮脂功能減退,導致皮膚幹燥、粗糙,經常會感覺皮膚瘙癢,其次皮膚的修複代償功能逐漸減退。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皮膚漸漸鬆弛,彈性漸漸下降,皮膚血液循環差而易生凍瘡、褥瘡、雞眼,還會發生一些老年人常見的良性皮膚腫瘤等。

2什麼是裂紋性濕疹

這個名字很另類,大家可能很陌生,到底是怎樣一種病呢?其實就是幹燥性濕疹,不像嬰幼兒時期的濕疹那樣容易出現滲出,這種病多因氣候幹燥,皮膚水分脫失,皮脂分泌減少,或冬季洗澡過勤,使用肥皂過多引起,多發生在雙前臂伸側、雙小腿伸側,以及少年、兒童的麵頰部,皮損呈淡紅色,角質層或表皮有細小裂紋,上覆有糠秕狀鱗屑,自覺刺痛或瘙癢。

3什麼是雞眼

雞眼很多見,並且沒有生命危險。在一些人看來,這是一種簡單的小病。常有人到了醫院,告訴醫生,說“腳上長了雞眼,走路時很痛”。那麼他真的是長了雞眼?你對雞眼究竟知道多少呢?

雞眼,的確是一種很普通的皮膚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發生率可達10%以上。這種病常發生在足部,特別是易受摩擦的部位。主要表現為局限性、角質化、圓錐形的增生物,其底部在表麵上,尖頂朝內並壓迫鄰近組織神經,因此容易引起劇烈的疼痛。疼痛常是患者到醫院就診的第一原因。

雞眼在臨床上可分為兩種類型。其中,硬雞眼常見於腳趾背部或腳底部,表麵被磨平,發亮而有光澤。當其表層被削除後,損害中心可見堅硬的“核”。當此核壓迫深部的感覺神經時,就會產生鈍痛、鑽痛或刀刺樣疼痛。軟雞眼,好發於趾間,特別是足部第4趾間隙更為常見。因汗液浸漬,軟雞眼質軟,潮濕,所以看起來為白色。一般說來,病程長的硬雞眼、軟雞眼的下方常有骨刺或外生骨疣存在。發生在蹠趾關節處的外生骨疣,可壓迫鄰近的足趾,引起新的病變。雞眼很容易與胼胝、蹠疣相混淆,後兩種疾病也常發生在足部,但疼痛較輕。其中,胼胝為蠟黃色彌漫性增厚,表麵堅硬,皮膚紋理不中斷,沒有中心核,去除壓力後,可自然消失。

蹠疣,在多數情況下,略呈毛刺狀,突出皮膚表麵,為灰白色或褐色,刮去角質後,蹠疣可見多處出血點,而沒有中心核。雞眼防治原則:

(1)預防措施:首先,應注意不要穿過緊或不合腳的鞋,長期步行後要休息。其次是經常洗腳,保持足部清潔幹燥。如果足部有其他疾病或發生變形,還應及時進行治療矯正。

(2)治療原則:

●治療時應先用熱水將患處浸軟,削去表麵角質層後,保護周圍,露出雞眼,然後外敷雞眼膏、10%硝酸銀液、40%氫氧化鉀澱粉糊等強角質剝脫劑,每隔數天重複1次,直到將尖端挖出為止。

●也可采用激光或冷凍治療。

(3)經驗方:

●蜂膠方。蜂膠適量。先將患處用熱水浸泡,以刀削去表層病變組織,然後將一塊稍大於患處的小餅狀蜂膠緊貼患處,用膠布固定;隔6~7天後雞眼自行脫落;雞眼脫去後還需貼藥6~7天,待患處皮膚長好為止。

●鴉膽子方。鴉膽子適量,搗爛為膏,敷患處,以紗布包好,數日即愈。

●茄子方。鮮茄子1個,搗爛取汁,塗於患處,每日2~3次。

●烏梅方。烏梅30克,食鹽3克,陳醋適量。將烏梅泡入鹽開水內1日,去核搗爛,加陳醋為膏。敷貼患處。每日1次,連用2~3次。

在這裏醫生提醒患者一定要注意,得了雞眼,應到正規醫院的皮膚科診治。有的患者為了省事,或找街上遊醫,或自行割治,常因消毒不嚴導致繼發感染,那是不可取的。

4褥瘡如何防治

近一個時期,在門診常看到一些特殊的患者,他們坐在輪椅上,皮膚的骨突部位出現多處“潰瘍”,有時還會接到谘詢電話,提起癱瘓病人身上出現“潰瘍”問題。通常,醫生會告訴他們,這是褥瘡,又稱壓迫性潰瘍,是一種很常見的皮膚病。

當身體的任何部位長期受壓時,皮膚下麵的結構、脂肪和肌肉缺血壞死,都可能導致褥瘡發生。因此,該病多發於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或長期癱瘓在床的病人。褥瘡常發生在身體的骨隆起部位,如肩胛部、骶尾部、骨盆的突出部位,以及四肢各關節的伸側。該病初發時,在長期受壓的部位出現暗紅色的斑片,有輕微的腫脹。接著,很快就形成明顯的穿鑿性潰瘍麵,深達真皮層,嚴重的可傷及皮下組織及肌肉層。在未經處理的潰瘍中,有時可見灰色膜狀物,此為壞死的皮膚組織。褥瘡患者常感覺損害部有刺痛,有時還會十分明顯。但是,如果患者有大腦及脊神經損傷,失去知覺,則不會感到疼痛。這樣就可能延誤診治,發生更嚴重的並發症,如膿毒症、骨髓炎、鱗狀細胞癌等,從而危及生命。

預防褥瘡,首先應該加強對老人或癱瘓病人的照顧和護理,如經常清洗衣被,保持幹燥清潔,反複改換體位,避免一個部位長期受壓等。另外,盡量不用硬板床,可選用軟床,或充氣、充水床墊,以緩解床鋪對病人局部皮膚的過度壓迫。

若是已經患了褥瘡,則應采取以下措施,如潰瘍護理、預防細菌感染,必要時還要進行手術修複,對患者實行繼續教育、補充營養、止痛和提供足夠的精神支持等。其中,對潰瘍的護理最為關鍵。行清創術時,可用生理鹽水將創麵清洗幹淨,盡量避免引起新的創傷。選擇敷料時,應確保潰瘍組織潮濕而周圍皮膚幹燥。如果潰瘍發生在足跟部,或潰瘍部僅有幹燥焦痂存在,則無須清創,隻要一般護理就行。另外,氦氖激光、紫外線、紅外線、高壓氧,以及各種局部與口服藥物,對治療褥瘡也有一定效果。

總之,對於體弱多病的老人或癱瘓病人,應該細心照顧,經常幫他們翻身,更換體位,預防褥瘡發生。若是已經發生褥瘡,則應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特別是對潰瘍的護理尤其重要。

5什麼是老年疣

所謂老年疣,是一種老年人多發的皮膚腫瘤。這種病常見於麵、頭皮、軀幹、上肢,但也可發生在體表任何部位。初發病時表麵呈乳頭瘤樣,較硬,表麵可形成油脂性厚痂。這種病可單發,也可以多處發生,大小不等。通常無自覺症狀,偶有癢感。老年疣多為良性,一般不需要治療。若對外貌有影響,則可采用冷凍、激光治療或手術切除。

6為什麼頭上會長角

曾經有一位老人,因為在頭上長了一個像“羊角”一樣的東西,被當地人視為怪物。後來在鄭州某醫院治愈,中央電視台“科學教育頻道”曾對此事進行了報道。這是怎麼回事呢?這位老人所患的疾病,叫“皮角”,也稱“皮贅”。

皮角是一種老年人多發的皮膚疾病。常見於頭皮部位或麵部,也可發生在手、龜頭及眼瞼,是一種可高達2毫米乃至2.5厘米的錐形角質增生性損害,呈灰褐色或正常皮膚顏色,表麵粗糙,堅硬,有時可有分支,如鹿角狀。此病常單獨發生,有時,也可發生在身體多個部位。目前認為,皮角的出現可能與紫外線的過度照射有關係。這種病多發於老年人,有癌變傾向,因此,發現此病,應及時到醫院診治,行手術切除,並做病理檢查。

7帶狀皰疹為何“偏愛”老年人

幾天前,鄰居李伯伯的腰上突然間長了許多小皰,疼痛難忍,於是,他急忙來到附近一家醫院的皮膚科。醫生在認真檢查後,告訴他,是患了帶狀皰疹,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蜘蛛瘡”。帶狀皰疹是一種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膚病。

一般初次感染表現為水痘或上呼吸道感染,痊愈後,病毒不能從體內排除,而是潛伏在脊神經節。若遇身體抵抗力下降,即可被重新激活,表現為帶狀皰疹。帶狀皰疹四季均可發生,任何人都可發病,但老年人居多。發病前數日局部皮膚往往先有感覺過敏、神經痛,或伴有輕度發熱、全身不適等症。然後很快在皮膚上出現炎症性紅斑,繼而出現成簇而不融合的粟粒至黃豆大丘疹,迅速變為水皰,皰液澄清,皰壁緊張發亮,外周有紅暈。皮損常發生在身體一側,沿某一周圍神經分布區排列,一般不超過中線。多見於腰腹、胸肋部及眼眶周圍,四肢和耳部也可發生。

各簇水皰之間皮膚正常。數日後水皰幹枯結痂,愈後暫時性淡紅斑或色素沉著。全程2~3周。帶狀皰疹的主要症狀是疼痛,呈針刺樣或燒灼樣,病人痛苦不堪,夜間難以入眠。一般在皮疹消失後,疼痛逐漸緩解。但部分老年人的神經痛可持續1~2個月或更長,成為皮膚科頑症。有時,在發疹前可有嚴重疼痛,或根本不發疹而為頓挫型帶狀皰疹,極易誤診為膽結石、心絞痛、闌尾炎等疾病,應該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