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疾病譜雖然不斷發生著變化,但常見病依然是影響健康長壽的最主要因素。以最多見的慢性病為例,心腦血管疾患、惡性腫瘤、呼吸係統疾病、糖尿病每年的死亡人數分別為1700萬、760萬、420萬、130萬,占世界死亡人數的85%左右,其中有30%的死亡者年齡還不足60歲。我國的情況也不樂觀,政府雖然逐年在增加醫療投資,但要解決好13億人口的健康問題,還必須循序漸進,抓住主要矛盾,首先解決好常見病的防治問題。
如何提高人們對健康的認知、對疾病的防範意識,是關係國計民生的緊迫話題,也自然是醫藥衛生工作者的首要任務。2009年10月,在長春市召開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全國中醫藥優秀科普著作頒獎大會上,中原農民出版社的劉培英編輯提出了要編纂一套《醫藥科普叢書·常見病防治係列》的設想,並擬請我來擔任這套叢書的主編,當時我就表示支持。她的設想,很快得到了中原農民出版社領導的全力支持,被列為2011年河南省新聞出版局的重點選題。2010年,他們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篩選病種、確定體例、聯係作者,試驗性啟動少量作品。2011年,在取得經驗的前提下,進一步完善編寫計劃,全麵開始了這項工作。在編者、作者和有關各方的通力合作下,《一本書讀懂高血壓》、《一本書讀懂糖尿病》、《一本書讀懂肝病》、《一本書讀懂胃病》、《一本書讀懂心髒病》、《一本書讀懂腎髒病》、《一本書讀懂皮膚病》、《一本書讀懂男人健康》、《一本書讀懂女人健康》、《一本書讀懂孩子健康》、《一本書讀懂頸肩腰腿痛》和《生兒育女我做主》12本書稿終於脫穎而出,在龍年送到了讀者麵前,這的確是一件不同尋常的新春禮物!
在反映疾病的防治方法上,如何處理好中西醫學的關係問題,既是個比較敏感的話題,又是個不容回避的問題。我們的態度是,要麵對適應健康基本目的和讀者實際需求的大前提,在尊重中西醫學科各自理念的基礎上,實現二者的結合性表述:認知理念上,或是中醫的或是西醫的;檢查手段上,多是西醫的;防治方法上,因緩急而分別選用中醫的或西醫的。作為這套書的基本表述原則,想來不必羞羞答答,還是說明白了好。毋庸遮掩,這種表述肯定會存在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融洽、不確切、不圓滿等不盡如人意處,還需要長期的探索和艱苦的磨合。東方科學與西方科學、中醫與西醫,從不同的曆史背景之中走來,這是曆史的自然發展。
盡管中醫與西醫在疾病的認識上道殊法異,但殊途同歸,從本質上看,中西醫之間是可以互補的協作者。中西醫之間要解決的不是誰主誰次、誰能淘汰誰的問題,而是如何互相理解、互相學習、互相取長補短、互相支持、互相配合的問題。這種“互相”關係,就是建立和詮釋“中西醫結合”基本涵義的出發點與歸宿點。人的健康和疾病的無限性與醫學認識活動的有限性,決定了醫學的多元性。如果說全球化的文化樣態必然是不同文化傳統的溝通與對話,那麼,全球時代的醫療保健體係,必然也是不同醫療文化體係的對話與互補。當代中國醫療保健體係的建立,必然是中西醫兩大醫學體係優勢互補、通力合作的成果。中西醫長期並存、共同發展,是國情決定、國策確立、國計需求、民生選擇的基本方針。從實現中華民族複興、提高國民健康素質和人類發展進步的共同目標出發,中西醫都需要有更多的大度、包容、團結精神,揚長避短,海納百川,攜手完成時代賦予的共同使命。醫學科普,是實現中西醫學結合和多學科知識溝通的最佳窗口和試驗田。不管這一認識能不能被廣泛認可,大量的醫學科普著作、養生保健講座實際上都是這樣心照不宣地進行著的,無論是中醫的還是西醫的。
世界衛生組織稱,個人的健康和壽命60%取決於自己、15%取決於遺傳、10%取決於社會因素、8%取決於醫療條件、7%取決於氣候的影響,這就明確告訴我們,個人的健康和壽命,很大程度取決於自己。“取決”的資本是什麼?是對健康的認知程度和對健康正負因素的主動把握,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對疾病預防問題的科學認識。各種疾病不僅直接影響到人的健康和生活質量,而且嚴重影響到人的生存狀況和壽命。我國人均壽命從新中國成立之始的35歲升高到2005年的73歲,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疾病防治手段不斷得到改善和提高。如果對疾病防控的技術能夠再提高一些,這個數字還有上升的餘地。擺在讀者麵前的這套《醫藥科普叢書·常見病防治係列》,就是基於這種初衷而完成的,希望讀者能夠喜歡它、嗬護它、幫助它,讓它能為大家的健康給力!新書出版之際,寫上這些或許不著邊際的話,權以為序。
2012年春於北京
話說皮膚
1皮膚
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嗎大家都知道皮膚是什麼,但皮膚對於我們的身體有多重要,大家卻不一定清楚。皮膚是人體麵積最大的器官,它位於我們身體的表麵。一個成年人,他的皮膚總麵積是1.2~2.0米2,剛出生的新生兒,其皮膚總麵積為0.21米2左右。皮膚也是人體最重的器官之一,占總體重的16%。如果你有60千克,那麼,你的皮膚就要占9.6千克。大家知道,在人體的五髒六腑當中,肝髒是很大的一個內髒器官,而皮膚的重量約相當於肝髒的3倍。因此說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那可是一點也不含糊。因為年齡、部位不同,皮膚的厚度也不一樣。人體皮膚最厚的部位是手掌和腳掌部,約為4毫米,所以這些部位對摩擦有很強的耐受力。人的麵部皮膚較薄,尤其是眼瞼部最薄,隻有0.5毫米左右。因為薄,彈性又差,所以容易產生皺紋,也就是資深美女最擔心的魚尾紋。
2皮膚對人體有什麼作用
皮膚在我們身體這個大家庭裏,可以說是一個勞苦功高的多麵手。
(1)皮膚是保安員:皮膚保護我們的身體不受外界有害物質的侵犯。皮膚雖然很柔軟,其實它又是很堅韌的。對外來的牽拉、衝撞、擠壓,都有一定的緩衝作用。據資料顯示,含水的皮膚角質層能承受50千克的拉力,如果脫水以後,其力量則明顯減少。皮膚的角質層含水分比較少,又能夠吸收部分光線,還有黑色素細胞,它們可以共同協作,一起抵禦電流、紫外線等物理性損害。另外,皮膚的角質層還可以防止化學物質進入、病原微生物侵害人體,防止過多的體液丟失。
(2)皮膚是哨兵:皮膚和人的眼睛、耳朵、鼻子一樣,是重要的感覺器官。皮膚內部含有很多的神經末梢和觸覺小體,可以感受溫熱、瘙癢、疼痛、觸壓等多種感覺。比如有一個滾燙的爐子,皮膚一接觸,就會有劇痛的感覺,你會立即避開。這就是皮膚的一種功勞,如果沒有皮膚的這種感覺,那我們就可能被燙得滿身大皰,自己也感覺不到。
(3)皮膚是空調器:皮膚中有許多的冷感受器和熱感受器。在皮膚溫度低於30℃時,冷感受器開始發放信息,報告丘腦下部的體溫調節中樞,皮膚就會發生毛孔緊縮、寒戰、血流量減少等,於是,我們的體溫就可以保持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在皮膚溫度超過30℃時,皮膚內的熱感受器會開始發放信息,報告給體溫調節中樞,其中在皮膚溫度達到47℃時發放信息量最大。這些信息傳入丘腦下部體溫調節中樞後,皮膚血流量增加、出汗,體內過多的熱量就會散發出去,我們的體溫就可以維持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
(4)皮膚是物質進出的口岸:皮膚具有分泌和排泄作用。當環境溫度高達30℃左右時,活動性汗腺增加,人體排汗明顯增加,這樣就可以排出部分水分,通知帶走部分熱量。另外,在人精神緊張或情緒激動時,或者吃一些辛辣食物時,麵部、手足、口周、鼻尖部也可以出現排汗增加。在我們的腋窩、臍部、肛周等部位有一些大汗腺,這些大汗腺的分泌不受體溫影響,主要和血中的腎上腺素水平有關係。如果血中腎上腺素水平高,大汗腺分泌就會增加。如果血中腎上腺素水平較低的話,大汗腺分泌就會減少。在大汗腺的分泌物中含少量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氨和酯類,含鐵量也較高。皮膚對外界物質具有吸收作用,不同部位的皮膚對物質的吸收能力也大不相同。不同部位皮膚的吸收能力,依從大到小的順序,一般是陰囊>前額>大腿屈側>上臂屈側>前臂>掌蹠。從吸收的物質看,維生素C、維生素B屬水溶性物質,很少被皮膚吸收。維生素A、維生素K等脂溶性物質可經毛囊、皮脂腺吸收。
3毛發對人體有什麼作用
大多數動物都具有毛發,它可以保護動物的身體,並維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經曆了漫長的生命進化史,毛發的作用已經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比如,對於我們人類,毛發的保暖功能就很不重要,因為,人體的毛發太少,不足以擋住凜冽的寒風。在冬天,人類可以躲在有暖氣的房間,或穿厚厚的棉衣,來抵禦寒冷。對於人類來講,毛發主要有三種功能:第一,美化身體,一頭靚麗的頭發會增強我們的自信。而毛發的脫落、幹枯,麵部及體表的多毛,則會使人產生自卑感,情緒低落。第二,顯示人的生理發育過程及第二性征,比如到了青春發育期,人開始長胡須、腋毛、陰毛等;第三,保護皮膚,避免撞擊及擦傷,如頭發、腋毛、陰毛等。另外,通過毛發,可測定人體維生素及某些稀有元素的含量。一些嚴重的疾病,如紅斑狼瘡、銀屑病等,毛發也會有特征性的改變。
人體的毛發主要有三種類型:胎毛,是指胎兒在子宮內生長時皮膚上的毛,一般在胎兒3個月時開始生長,出生後4周自動脫落;毳毛,即汗毛,是一種短而細的毛,通常無色素,幾乎存在於除手掌、足蹠外的所有皮膚;終毛,是一種長而粗硬的毛,多為黑色。頭發、眉毛、睫毛、胡須、腋毛、陰毛都屬於終毛。另外,肩、小腿、前臂部的毛也可發育為終毛,其中,男性較多,女性較少。任何一種毛發,都處於生長或休止的周期性變化之中。毛發的這種周期性變化會受到年齡以及病理及生理因素的影響。通常,年輕人毛發的生長期較長,休止期較短,而老年人則相反,過了60歲,則基本不存在生長期了。另外,毛發生長區域不同,其周期也有所不同,頭皮部位毛發生長期較長,休止期較短,因此,我們大約每個月要理一次發,而眉毛、腋毛生長期較短,休止期較長,我們可以很長時間不去管它。到了中年或中年以後,多數人的毛發開始減少、變細或變白,但也有的人50多歲了,頭發還像30歲那樣多。這種情況多數與遺傳有關係,而與後天的護發努力,沒有直接關係。
4高頻美容有何特點
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文化素質不斷提高,對自身的容貌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影響美容的皮膚病如雀斑、色素痣、黃褐斑、扁平疣、汗管瘤、文身等也日益受到重視。目前,美容治療的方法很多,如激光、電離、電解、冷凍及化學治療等,在這些治療方法中,高頻美容則是近年來推出的一種便捷、安全的治療技術。它采用高頻電流,在瞬間使皮膚病變組織氣化,以去除病損,達到美容效果。高頻美容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它分層精細,可達0.1毫米以下,創傷極小。用於治療黃褐斑、雀斑、色素痣、老年斑、色素沉著斑等表淺皮損,一般在7~10日後就可痊愈,不留痕跡。另外,這種方法對於太田痣、鮮紅斑痣、獸皮痣、文身、各種疣贅等病變位置較深的皮膚病也有較好效果。高頻美容技術,與CO2激光相比,具有操作簡單,副作用小,術後不易留瘢痕等優點,相對脈衝激光而言,收費更合理、更經濟。因此,它的出現,對於廣大患者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個福音。
5皮炎平為什麼不能濫用
幾個月前,劉女士的鼻子兩邊出現了一些紅斑,脫屑,她找來皮炎平霜抹抹,很快好轉。但不久又複發,再用。反複使用之後,效果越來越差。近一段時間,她的病情越來越重,鼻子兩側還出現了紅紅的血絲,自己十分煩惱。不知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