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狂飆的孩子(上)(1 / 2)

“信仔?(化名)”我又一次提心吊膽地嚐試著呼喚眼前這個低頭沉默的小男孩,為了幫助其對旁人的呼叫有所反應,我特地示範性地衝著他舉起了右手,同時做出了回答“到”的口形。這一次信仔終於有了行動上的一點反應,他飛速地掃過我一眼之後,馬上又重新低下了頭(謝天謝地,這一次他沒有像以前那樣因為有人打擾了其“自醉”狀態而暴跳如雷)。正是在這“驚鴻一瞥”間,我從中讀到了不解、拘謹與慌亂不知所措等等複雜莫名的心理信息。

“哇,信仔真棒!”我一邊誇張地大聲誇獎著他一邊將一點他最愛吃的薯片遞給了過去。看著信仔津津有味地吃完薯片後,我不失時機地在他麵前晃了晃薯片桶,“老師這裏還有很多薯片喲。”信仔終於抬起了頭,“好,再來一次。聽到老師叫你的名字後要大聲喊‘到’。”我殘忍地利用信仔的強化物進行呼叫應答訓練。因為我知道他是有語言的,所以便趁熱打鐵地想誘導出他的語言應答來。“信……”

“啊唧唧!”他突然焦躁悲憤地大聲尖叫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狠狠地在我舉著薯片桶的右手臂上掐了一把。頓時,一陣鑽心的刺痛令我渾身一哆嗦。等我抓住他不停奮力掙紮的雙手後,才低頭沮喪地發現手臂上已經無可挽回地浸染上了一小片血紅。信仔刺耳的尖叫哭喊,再加上他拚力的反抗,更加劇了我手臂傷口的灼燒疼痛。

“哇啊!”

“唔哼哼!”真是屋漏偏遭連陰雨。班裏麵那幾個膽子小和聽覺過敏的孩子被信仔這麼一攪和,全部都緊張不安地哭鬧成一團。輔助老師剛剛安慰了這一個,那一個同學又劇烈的苦惱了起來。

如果說您認為這隻是日常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偶發事件而已,那您可就大錯特錯了,尤其是像我們班這樣的中重度自閉症孩子,情緒行為問題是其非常顯著的特征之一。因為他們不能像普通孩子那樣自如地表達內心的喜怒哀樂,更不能有效的理解外界所施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或許用“強加”一次更為確切)到他們身上的種種規則,因此,像信仔他們這樣經常出現情緒行為問題也就不足為奇了。

說句心裏話,作為從事自閉症康複教育教學工作多年的我來說,對於自閉症兒童的攻擊性行為應該是有一定的心理準備與應對措施的。但像信仔這樣情緒爆發之突然、程度之猛烈,我還是第一次見到。

為了更好地處理信仔的情緒行為問題,我和他的媽媽進行了多次開誠布公的促膝長談,從而掌握了更多有關信仔的第一手資料。其個人資料大致如下:

教育訓練史方麵:在來我們學校之前,信仔已經輾轉在多家私立機構接受了感統、聽統、社交溝通等各種康複訓練。其在認知理解方麵進步較大(這也是頗令家長感到欣慰的地方),到目前為止,信仔已經能夠認讀與仿寫二三十個生字詞了。尤其是“10”以內的加法計算,他已經能夠熟練掌握了;在信仔情緒穩定時,也能夠用語言較為清晰地表達簡單願望,比如自己想吃什麼或看什麼。但他在辨認同伴及物體圖片上卻存在著較大困難——當這或許可以看做是導致其焦慮情緒的因素之一。

家庭生活方麵:一開始,信仔媽在這方麵還是遮遮掩掩的。在我反複向其說明利害關係並相互取得了一定的信任後,她終於向我傾訴出了壓抑已久的心酸經曆。原來,自從信仔被確診為自閉症以來,信仔爸媽原本融洽的夫妻關係便急轉直下。信仔爸一直都不願接受兒子是自閉症的事實,經常埋怨、責罵妻子沒有照看好兒子,才導致現在的糟糕情況。作為母親,信仔媽每天除了帶著兒子東奔西走地到處給兒子做康複訓練外,還要操持起全部家務。而為了這個家,也為了給兒子提供幸福融洽的家庭環境,她也隻好“忍辱負重”了。用她自己的話說,“又要照顧好兒子,又要維持好緊張的夫妻關係和這個家。真的好累,好辛苦。”尤其是老公這幾年經常當著信仔的麵和自己吵架,這無疑嚴重影響到了信仔本就不太穩定的情緒行為。最明顯的變化就是,信仔越來越頻繁地無由哭鬧、焦慮緊張;而信仔越來越劇烈的情緒波動反過來又加劇了爸媽之間本已十分尖銳緊張的矛盾衝突,並最終使得他們夫妻走到了考慮是否要離婚的地步。這無疑更使得信仔媽倍感孤立無援而身心俱疲。

了解到這些情況後,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能否成功處理好信仔的情緒行為問題,不僅關係到他本人的健康成長與我班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而且還將直接影響到信仔家庭關係的和睦。

經過一段時間的密切接觸與觀察,我發現信仔是一個特別需要成人關心愛撫的孩子。最為明顯的一個例證就是,他經常會抓住或抱住老師的手臂,如果沒有得到相應的擁抱或撫摸時,他就顯得特別焦慮緊張;而當得到相應的觸體安慰時,他緊張不安的情緒就會慢慢地放鬆下來——這個問題倒還不難解決。最令我們感到棘手的問題是:不論課間還是課堂上,信仔經常會大聲地自言自語或高聲歌唱,要麼就幹脆躺倒在地上自娛自樂。如果成人對此進行製止的話,不論方式怎樣,都會導致他大發雷霆地又哭又叫,甚至還伴有用拳頭捶打自己的頭部或掐人抓人等攻擊性行為,有好幾位老師的手臂上都曾留下過他的“傑作”。班裏很多同學也都會因為信仔的這種哭鬧及攻擊性行為而顯得緊張不安甚至捂著耳朵大哭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