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同情所有正統教派瞧不起的人,而且準許異教的信徒進入上帝的國度。不過,我們發現,耶穌從來沒有在猶太教之外開展工作。之前我們提到,耶穌曾經在多神教的領地生活過一段時間,而且他曾經與無宗教者保持著友好的關係。不過,我們依舊可以認為,耶穌的一生從未離開過他出生的那塊土地,居住在希臘、羅馬等地的人們根本不知道耶穌這個人。直到一個世紀以後,非宗教著者的著作中才提到耶穌,而且還是在記述他的宗教理論所引發的民眾起義以及他的門徒們遭受殘害之時,順便提到了他。不僅如此,在猶太教的領域內,耶穌也如同一顆瞬間劃過的流星。大概逝世於公元50年的菲洛也從未聽聞過耶穌的名字。出生在公元37年的約瑟夫,在世紀末下筆著述時,也是簡單地記述了耶穌的受害,似乎把這看做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另外,在他所羅列的當時的宗教派係中,基督教榜上無名。太巴列的曆史學家賈斯特與約瑟夫生活在同一時期,他的筆下也從未出現過耶穌。當時的《舊猶太法典》,也沒有涉及基督教的任何信息;它的兩本注疏中提到了基督教的創始人,但其寫於四五世紀之後。耶穌所做的便是以自己為核心聚集起一群門徒,使門徒們熱愛並忠實於自己,然後把自己的思想種子栽植到他們的心田,從而收獲崇拜和信仰,“使得人們在他去世以後依舊愛他”。以上所說的正是耶穌的成就,同時也是令同時期人驚歎的實有之事。耶穌的理論體係與那些宗教教義完全不同,他從未想過把它記錄下來或者讓人們牢記在心。作為耶穌的門徒,重要的不是對他學說的讚同和信服,而是對耶穌的熱愛和崇拜。耶穌留給世人的無非是來源於其追隨者記憶當中的一些言論,還有他那高尚的道德形象。耶穌的目的不在於建立罷黜百家的宗教教義,他的目的在於用新的思想改變世界。希臘教派的學者們和中世紀拉丁的繁雜神學家是最沒有基督精神的兩種人,前者從4世紀開始,把基督教的思想演變成虛無的玄學思想;後者試圖從《福音書》當中推導出千萬條準則,從而組成繁雜的準則體係——《摘要》。當時,成為基督教徒的前提便是追隨耶穌,並期待上帝的國度的到來。
知道這些,我們才能明白基督教為何能在1800之後的今天依舊顯現出其永久、普遍宗教的特性。確實,從某種意義上說,耶穌所創立的宗教是人類終極的宗教。基督教完全建立在靈魂的自由之上,自它誕生之日起,便擺脫了所有教義的約束,繼而又為爭取信仰自由努力了300年;雖然它曾一度遭受失敗,但今天,它依舊獲得了由此帶來的收獲。它回到《福音書》便可實現自我的進步。如今我們所設想的上帝的國度,與早期基督教徒們所期待的雲隙間光芒四射的靈跡大為不同。然而,我們擁有的情感與它帶給世間的情感並無區別。耶穌的單純道德生活的終極標準便是絕對的理想主義。耶穌創立了屬於靈魂的國度,在這個國度,我們能夠發現一些世間沒有的東西,如由上帝的子民組成的貴族,真正的崇高與尊嚴,世間罪惡的徹底消除以及自由。在現實世界,自由不可能實現;在精神世界,自由方能存在並發展。即使在當今,試圖進入理想天國的人依舊把耶穌當做導師。可以說,耶穌是第一個提出精神國度的人,他是第一個說出這樣話的人:“我的天國不存在於這個世界。”耶穌的職責在於建立純粹的宗教,後人的職責在於宣傳並推廣這個純粹的宗教,並使其有所影響。
由此看,“基督教”似乎等同於“宗教”。離開這崇高而尊貴的基督教思想而去顧及其他的努力,都將是白白費力。蘇格拉底創立了哲學,亞裏士多德創立了科學,而耶穌創立了人類的宗教。在蘇格拉底和亞裏士多德之前,哲學思想和科學思想早已誕生;而在他們之後,哲學領域和科學領域也曾有過重大發展。但是,我們應該知道,之後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建立在他們所打下的基礎之上。同樣,在耶穌之前,宗教領域曾幾經改革;在耶穌之後,它也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但是,我們應該知道,我們不會背離,也從未背離耶穌建立的主要準則,他的純粹宗教這個思想將永存於世。教會隻是在某一個特定時期存在,它所恪守的思想常常是落後或者短暫的。然而,耶穌所建的宗教是純粹的宗教,他從不拒絕什麼,也從不要求什麼,除了情感。它的標誌是靈活多變的意象,而不是墨守成規的教義。《福音書》當中沒有任何有關神學的理論。所有有關信仰的起誓都是對耶穌思想的誤解,如同中世紀時繁雜的神學宣稱亞裏士多德在某一現有科學領域是絕無僅有的巨匠,這其實是對亞裏士多德思想的誤解。假如亞裏士多德參與到宗教派係之間的爭論當中,他一定會放下成見,支持持有科學發展觀點的派係,並以此來否定自己顯赫聲名下的愚見。或許,對於那些批判他的人,他還會大加讚揚。同樣,假如耶穌重回世間,他不會把那些從教義言論來理解他的人當做門徒,他所賞識的是那些秉承他的遺誌而繼續工作的人。所有偉大成就之所以能夠永垂不朽,往往是因為它的基礎地位。或許,亞裏士多德的理論並沒有出現在現代物理學和氣象學的研究成果當中,但他自然科學奠基人的身份無人可以替代。不論教義怎麼改變,耶穌純粹宗教創立者的身份無人可以替代,聖書上的訓導與時俱進。幾乎所有革命都與宗教有關,而耶穌往往與這些思想和信仰聯係在一起。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即便我們與之前的基督教傳說沒有任何共識,我們依舊是基督教徒。而事實上,這神聖的工作是耶穌一個人完成的。可以肯定的是,耶穌之所以受人這般尊敬和信服,是因為他有令人尊敬和信服之處;熱愛之所以發生,是因為他有令人熱愛之處。即便我們對耶穌的了解隻限於他能夠獲得周圍人的熱愛這一點,我們也應用純潔和高尚來評價他。如果我們要分析基督教首批教徒的瘋狂、篤信和忠誠,我們隻能假設一個至高無上的人創建了它。麵對精神時期的這一偉大成就,我們會有兩種感性層麵的看法。第一種,我們傾向於認為這個偉大成就的取得並非一個人的功勞,事實上,我們習慣於把這個由個體堅強的意誌和高尚的靈魂所取得的成就看成是眾人努力的結果。第二種,對於這個改變人類曆史的偉大事業的成就者,我們傾向於把他當成不同於我們常人的聖人。這兩種看法不利於我們正確看待曆史。對於大自然所蘊藏的力量,我們應該用遠大的目光去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