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帝國真正的國力(1 / 3)

1884年對於中華帝國陸軍來說有一件天大的好事,那就是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期間全國人大正式通過了陸軍提出的《關於增強國家防衛實力》的軍事白皮書,全國人大是帝國最高的權力機構(當然林宏現在的威望更大)在全國人大期間帝國議會作為全國人大的常設機構就沒多大的權力了(帝國議會相當於現在的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這樣的製度其實很奇怪人大代表來自帝國各個基層而帝國議會基本是資本家的利益代表,不過全國人大兩年才開一次對帝國議會正常的決議也不會過多的幹涉。

話說回來,這些年中國基本沒有對外的軍事行動,所以軍事發展或多或少有向海軍傾斜,陸軍當然不爽啊!這次通過的軍事白皮書正式確定了未來五年內即到1890年位置帝國陸軍常備軍將完成五個集團軍的軍事擴編,使全國陸軍總數從136萬達到200萬多。

可能很多人會問這麼大規模的常備軍數量可行嗎?畢竟這是一個又一個甲種師軍費和裝備可以嗎?事實上陸軍之所以決定擴充並不盲目,首現帝國西北部和西部麵對的是俄羅斯帝國,而目前俄羅斯帝國在那裏布置了超過60萬的兵力,這一點中國在那裏目前隻有3個集團軍大概35萬左右壓力不小,這是一個直接原因,另一個根本原因是帝國實在是太大了,以前一百三十萬夠用,隨著深入的開發和移民有些地方確實有些捉襟見肘了,至於軍費的問題並不算大中國畢竟是一個大國以現在的生產力基本可以做到二十個國民產出養一個士兵的消耗,而即使200萬也不過是目前帝國將近6億人口的三百分之一。當然除了常備陸軍外民兵和預備役以及殖民地部隊的擴充陸軍並未提出,事實上隨著建國四十年的發展軍隊的退役製度已經執行了三十幾年,不算殖民地的數據,如果帝國發動全麵戰爭並進入戰時體製,一個月內可以把超過300萬的民兵和預備役轉入常備陸軍作戰,三個月內可以複原大概700萬退役陸軍士兵,一年後可以再次把征召的超過一千萬的陸軍送上戰場,也就是說以帝國目前的人口和工業實力,戰爭進行一年的時間大概陸軍的總兵力將達到史無前例的2500萬,足以碾壓全球。

工業上,根據各列前在1883年末公布的數據來看美國的鋼產量達到了887萬噸,英國的增幅也大達到了440萬噸法國為333萬噸德國則是憑借自身的礦產資源一路飆升到了593萬噸位居世界第三,中國對外公布的數據是919萬噸排在世界第一位,但事實當然不是這樣的。諸位蘇俄成立後隻憑借一個一五計劃就完成了工業化的轉型,新中國也是在完成一五計劃後成為了一個工業國家,先不說為此付出的代價單單是完成這樣轉變計劃經濟隻花了五年到十年,但隻有市場經濟的資本主義國家則需要百年的時間,而中華帝國一直走的是後世的經濟發展模式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共同發展,從建國到今天已經完成了八個五年計劃,帝國龐大的人口基數難道真的會比不過美國嗎?事實上帝國工業部對外宣稱的919萬噸的鋼廠量實際是帝國在1883年上半年的數據。帝國在1883年全年的鋼產量是1837萬噸是十年前的十倍,當然在後世看來這個數值不過是鞍鋼一個月的產值罷了,但在1883年這是國力的直接體現,其中的特種合金鋼材就不細說了。另外最重要的一點的從1880年開始隨著美國鐵路建設的滯緩匹茲堡大量的中小型鋼廠紛紛破產倒閉,美國還有這樣大的產量完全是華美國和帝國的進口在支撐,帝國本土的基建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無底洞,帝國通常以廢鋼的價格收購美國的鋼鐵(各國的鋼鐵關稅讓美國的鋼鐵很難打開外部市場而自己本身又已飽和,這也是1880年後美國的鋼產量還能增加的原因)。華美國就更不用說了自身隻保證每年80萬左右的產量其他的基本從美國買。

鋼鐵隻是數據真正有用的是它使用的結果,到1883年帝國鐵路裏程已經達到了17萬公裏,這些鐵路都是標準的2500毫米寬的鐵軌,這也是中國自己的標準製度,而目前以英國為首的國家基本是英製的鐵軌是1250毫米的寬度,英國人以兩匹馬的屁股的寬度製定的標準在帝國工程師看來簡直是垃圾,2500mm的鐵路不僅運載量是1250mm的的數倍,在鐵路運行的穩定性上也不是後者可比的。當然消耗的鋼鐵也多,但寬軌鐵路的實用性可以彌補這一消耗。

和鋼鐵作為工業發展指標相應的是帝國的農業發展,具體的指糧食的發展,帝國農業目前搞不出先進的雜交水稻但化肥和種子改良至少勉強已經夠用了,到1880年中華帝國本土基本實現每人每日人均糧食三到五斤稻米,這還隻是稻米還有其他如奶製品、肉類、和水果類也十分充足,還有一些零食和副食品。帝國政府農業部劃歸了湖廣地區、高棉安南地區、藏南地區以及蘭芳國為帝國四大糧食生產基地,等這趟林斐的訪問最後暹羅也許也會成為帝國有一大糧食生產基地。

而東北地區更是帝國的大豆生產中心,從1870年開始東北大豆已經占據了全球市場的90%基本壟斷了世界大豆產出;帝國的鮮繭、生絲占據了全球產出的99%;茶葉占據了全球市場的八成;此外中國的捕魚業尤其發達,北海漁場長達6個月的休漁期和遠赴秘魯、紐芬蘭漁場的遠洋船隊可以保證老百姓充分的肉食需求;更不要說帝國擁有蒙古和中亞兩大畜牧業農場,老百姓就算吃不到高檔的肉類,但豬肉還是比較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