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個悲慘的故事(1 / 2)

可是他卻盲目地在陌生的土地上尋覓,曆盡千辛萬苦,飽受折磨,不僅一無所獲,最後還白白地送了命。

這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那時我還年輕,我跟著一隊英國人一起沿著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旅行。我們請了一位阿拉伯老人做向導,我感覺他的氣質裏有某些東西與我們的理發師頗為相似。他說他的職責不應當僅限於給我們帶路,他還應該給我們講故事,否則對不起導遊費。他講的這些故事或荒誕或莊重、或古老或現代、或陌生或熟悉,其中大部分我都忘記了,但是我並不感到遺憾,因為其中有一個故事,我至今記憶猶新。

沿著古老的河岸,老向導一邊牽著我的駱駝韁繩前行,一邊不停地給我講故事,絮叨個沒完,最後我不耐煩了,不想再聽下去了,他還不停嘴。我不想聽的時候,他會很生氣,但是我從來不跟他計較。在這種時候,他總是把他那頂土耳其式的帽子摘下來,往空中拋成一個圓圈,來引起我的注意。我會從眼角斜瞥一下帽子,但是絕不與他正麵對視,要不然他又要開始講故事。盡管這樣,到最後我還是會忍不住看他,我一看他,他就立刻打開話匣子,開始講另一個新的故事。

他說:“現在我要給你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我隻會講給特殊的朋友聽!”說起“特殊的朋友”時,他特地加重了語氣。這不禁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會是一個什麼樣特殊的故事呢,竟然會使這個老向導如此鄭重其事?於是,我衝他點了點頭,示意他往下講。

老向導講述道:從前,有一個波斯人名叫阿裏·哈菲德,住在離印度河不遠的地方。他擁有一個很大的農場,裏麵有果園、田地,還有花園。他還把錢借給別人,收取利息。因為富裕,他過得很知足;因為知足,他也一直很富裕。

有一天,有一位僧侶前來拜訪阿裏。這位僧侶是來自東方的智者,他在火邊坐下後,便開始給阿裏講述世界是如何形成的。他說,最初整個世界就是一團混沌的霧,萬能的主將他的一根手指插進這團霧裏,逐漸向外攪動,並越攪越快,到最後這團霧被攪成了一個結實的火球。火球燃燒著在宇宙中滾動,當滾過其它一團團霧時,這些霧中的水汽便慢慢凝結起來,變成瓢潑大雨,灑在高溫的火球表麵,使得這個火球外層的殼得以冷卻並凝固起來。後來,火球中心的火衝出外殼,火球表麵上聳起了山脈、丘陵,形成了山穀、草場,這樣才有了我們現在所生存的美好的世界。而那些本已熔解的物質從火球裏衝出來之後,最早冷卻的形成了花崗岩;隨後冷卻的,依次形成了銅,銀,金,而最後形成的就是鑽石。

僧侶說:“一顆鑽石實際上就是一縷凝固的陽光。”即使在科學昌明的今天,這種說法也是有道理的,因為鑽石是由碳元素沉積而成,而碳元素即來自於太陽。僧侶還跟阿裏說,如果他搞到一塊僅有拇指大小的鑽石,他就可以把這個國家買下來;如果他能擁有一個鑽石礦的話,那這筆巨大的財富可以使他的孩子們登上王位。

這天晚上,阿裏·哈菲德覺得自己已經是個窮人了,這是他在聽了鑽石的故事,而且知道它們價值連城之後產生的感覺。實際上他什麼也沒有失去,可是他的內心卻因為不滿足而覺得貧窮,因為擔心貧窮,越想越不滿。他暗自發誓:“我一定要找到一個鑽石礦。”這一晚,阿裏·哈菲德徹夜不眠。

第二天清晨時分,阿裏就把還在睡夢中的僧侶搖醒,向他詢問:

“請你快告訴我在哪能找到鑽石?”

“鑽石?你找鑽石幹嘛?”

“有了鑽石,我就會變得更富有。”

“那麼好吧,你去找吧。你需要做的就是:去找鑽石,然後擁有它們。”

“可是我該到哪裏去找呢?”

“你可以這樣,先去找一條河,這條河的兩邊都是高山,河水下麵鋪滿了白色的沙子,然後在這些白沙子裏你就能找到鑽石。”

“世上真有這樣的河嗎?”

“當然有,而且很多。你需要做的就是:去找鑽石,然後擁有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