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時期的猛將冉閔(1 / 2)

“天下大亂,爾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冉閔

西晉滅亡後,諸胡侵入中原,大肆屠戮漢人。公元317年,北方漢族人口總數不到1000萬。

當時各族分布狀況大致如下:

陝西一帶羌、氐、匈奴有80萬之眾,而當地的漢族人口因戰亂、逃亡也隻有80萬;

山西則是匈奴羯族和鮮卑族的天下,他們有80萬之多,殘留在當地的漢族隻有100萬人;

河北的鮮卑人應該有80萬,丁零人十五萬,當地漢族人口不過150萬人;

至於河南-山東一帶主要是漢族人,人口占絕對優勢,而遷移至此的鮮卑族人則主要靠漢人每戶上交的五十石的租米來過活;

甘肅東部一帶為鮮卑、羌、氐族。漢人約占五分之二;

寧夏、內蒙古則基本上是鮮卑人天下,人數操過120萬;

遼西鮮卑人漢人各占一半,各20到30萬;

遼東漢人100萬左右,高麗人50萬;

是時,可稱亂世,而亂世出英家,傑出的漢族英雄冉閔應時出世。

冉閔初為漢族起義將領冉譫之後,冉譫被羯人石勒所俘後不屈而死,石勒敬其勇,收冉閔為義孫。冉閔是時年僅十二歲,雖然年幼,卻極明事理,忍辱負重,屈身從賊,終有一日得掌大權,趁機揮兵起義,率領中原漢人對胡族展開規模浩大的絕地還擊。

冉閔起義成功後,以掃清中原為號召,揚言要六胡退出中土,否則將其統統殺絕。這就是有名的殺胡令。北方各地漢人群起響應,河北南部,山西,河南,山東四省的匈奴、羯、鮮卑、羌、氐人在冉閔組織的漢人的大反擊中被全部樹清.僅山西中南部和河北常山以南被殺的白奴(凶奴分化為白奴和黃奴,黃奴自稱夏後依,白奴被冉閔和各路山西義軍殺絕)便達六十萬之多,其中四十萬被冉閔正規軍殺絕。兩次屠羯達三十二萬之眾,羯族從此從中國曆史上消失。

後來,各胡深懼其下場將如同羯族與白奴人,冉閔遂遭到群胡連番圍攻:

(1)冉閔首戰以漢騎三千夜破凶奴營,殺敵將數名,逐百裏,斬凶奴首三萬;

(2)再戰以五千漢騎大破胡騎七萬;

(3)三戰以漢軍七萬加四萬乞活義軍破眾胡聯軍三十餘萬;

(4)四戰先敗後勝以萬人斬胡首四萬;

(5)五戰以漢軍六萬幾乎全殲羌氐聯軍十餘萬;

(6)六戰於鄴城以一二千剛組織的漢騎將遠至而來的胡軍七萬打的潰不成軍;

(7)七戰又有以步卒不足萬人敵慕容鮮卑鐵騎十四萬不退反進竟十戰十捷。

經過數場戰爭下來,冉閔手下的漢軍越打越少,卻又得不到有效的補充。但五胡中的四胡已在種族仇殺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而統治今天外蒙內蒙和中國北部的鮮卑卻進入極盛時期。這個時侯蝸居江南的東晉王朝卻打著正統的身份要到北方接受失地,乘冉閔與眾胡大戰時趁火打劫“接收”了山東河南二省,又圖河北和山西.使的冉閔大努,而一努之下,在部將的擁護下作出了稱帝的主張,建立冉魏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