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宴門之青青子衿(燕歸來)
楔子
從前有座山,山叫碧落山,取自“上窮碧落下黃泉”之意,意為其高聳直入雲霄能上九重,這座山高大蒼鬱,渾然天成,置於半山腰便似乎能摸見雲彩,於是爬上這座山的人都以為這便是山頂了。其實雲霧之後另有盤踞小道可行,真正爬上山頂之後,你會發現山上有座莊,莊叫無宴莊,之所以叫無宴莊是因為這座莊的莊主叫無宴,之所以這個莊主叫無宴是因為她總喜歡一襲白衣背手而立,站在院子裏的一顆參天桂樹前沉默,沉默,再沉默,然後引項長吟:“無聚,無散,無宴!”
久而久之,大家都叫她無宴了。
其實所謂的大家,也不過三個人,是這莊主的三個徒弟。
大徒弟本來叫青青,無姓,後來因為大家不小心發現她隻穿青衣,於是就叫她“青衣”了,這名字都是大家叫著叫著叫慣了,就成了她的名,於是碧落山上出了一句名言:“世上本沒有名,叫的人多了,也就成了名。”
二徒弟本來叫燕歸來,這名字委實太酸腐了,連青衣都受不了,更何況是燕歸來本人,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她便自稱“阿來”,大家也圖個方便跟著叫“阿來”了,總不能“歸來”、“歸來”……地叫吧!跟叫魂兒似的,再後來,她就直接說——“在下燕阿來。”
三徒弟本來隻有一個小名“希”字,大家都叫她小希,小希十三歲的時候,正值落英繽紛的少女思春期。某一日,小希去叫師父吃飯,師父不在房中,小希眯著鳳眼將床底啊桌底啊都找遍了也沒找著師父,卻在畫筒裏看到一幅畫,她心中好奇,便打開來看,不多時便看得臉紅心跳,鼻血噴湧而出,堵都堵不住,從此她就自稱“顏希”了。
故事的前曲發生在某個月高風黑的夜晚。
剛剛過完阿無師父的十七歲生日,燕歸來閑來無事,就在牆上作畫。畫裏當然除了女人,就是男人。
接著顏希眯著眼睛,看了半晌,發現不對了,“二師姐,你這畫畫得好,我以前老覺得無宴莊裏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可是怎麼想都想不出來,今天你的畫倒是一語道盡乾坤。”
“哦?”程青衣也頗為好奇地湊上腦袋,端詳端詳,然後“啊”的一聲,嗯,點點頭,她也明白了。
唯獨作畫的那人,使勁地瞪了瞪,用力地瞧了瞧,摸了摸腦袋,還是沒看出啥端倪來,“啥不對勁?”
“你看,這裏有什麼東西是無宴莊沒有的?”
燕歸來上瞧下瞧,最後是程青衣實在受不了她的愚鈍,纖手一指,點了點一個男子的頭。燕歸來終於明白了。
原來無宴莊是缺了個男人。
碧落山朝西,此時阿來已經向南而行,小希則向北而行,那麼她就隻能向東而行了,站在碧落山下的青衣攏了攏身上的青衣,去給無宴師父找個男人!
這事兒得由今天傍晚說起,卯時的時候,無宴師父像往常一樣仙姿卓越地飄到院中的桂花樹下,輕歎,長吟:“無聚,無散,無宴。”然後又隨著一陣風不帶走一片晚霞地消失了。
阿來喃喃說:“哎,我到這裏都五年了啊!”
她接道:“我六年。”
小希數了數手指,“我七年。”
阿來說:“無宴師父居然任由風吹雨打也不怕,每天都重複著同一件事情,毅力可嘉呐!”
她點頭,“是的。”
小希說:“如果無宴師父不是每天重複著這一件事情的話,我們就看不到她了。”
這句話倒是事實,雖然這是在無宴自己的家,但那人來無影去無蹤,莊裏多了什麼少了什麼她全然不管,若不是每天傍晚她會來這桂花樹下長籲短歎,她們都要以為這莊裏沒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