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錄四:《2009—2013年全國黨員教育培訓工作規劃》(2 / 3)

——新黨員培訓工程。著眼於增強黨員意識、發揮先鋒模範作用,進一步從思想上入黨,切實抓好新黨員的教育培訓。通過集中學習、黨課教育、座談研討、主題活動等方式,使每名新黨員在入黨後一年內至少參加一次集中培訓,時間一般不少於24學時,按黨組織隸屬關係由其上一級黨組織負責組織實施。

——大學生“村官”黨員培訓工程。著眼於培養善於做群眾工作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帶頭人,切實抓好大學生“村官”黨員的培訓。采取在縣級及以上黨校集中培訓、到先進村實踐培訓、請優秀鄉村幹部傳授經驗等多種方式,組織大學生“村官”黨員在上崗前培訓一次,簽約期內每年至少培訓一次,時間一般均不少於40學時。

——黨員創業就業技能培訓工程。著眼於提高黨員帶頭奔小康、帶領群眾奔小康的本領,切實加強黨員的創業就業技能培訓。將黨員創業就業技能培訓納入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綠色證書培訓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成人繼續教育和再就業培訓工程等。各級黨委組織部門與農業、科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密切配合,重點抓好農村黨員的實用技術培訓和流動黨員特別是農民工黨員、下崗失業職工黨員、退伍轉業軍人黨員的創業就業技能培訓,努力使他們掌握1門以上技術技能,切實提高創業就業本領。

四、工作措施

(一)創新方式方法,激發黨員參加教育培訓的內在動力

堅持和完善長期以來行之有效的黨員教育培訓方式方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積極探索更加務實管用、靈活多樣的黨員教育培訓方法和途徑。

積極組織黨員參加黨內集中教育活動。堅持以正麵教育、自我教育為主的方針,解放思想、聯係實際,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使黨員普遍受教育、群眾長期得實惠。

建立健全黨員集中輪訓製度。加強黨員培訓需求調研,有針對性地製定培訓計劃,確定培訓內容,分期分批開展黨員集中輪訓。普遍推行農村黨員春訓、冬訓的培訓方式。推廣菜單式選學等模式,采取專題輔導、案例分析、交流研討、知識競賽、現身說法等方式,增強黨員教育培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完善黨員領導幹部講黨課製度。組織縣處級以上黨員領導幹部和基層黨委負責同誌定期為黨員、入黨積極分子講黨課,圍繞黨員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疑點問題,深入淺出地作出解答,使黨員思想上受到啟發、理論上得到武裝。

廣泛開設黨員“流動課堂”。組織黨校教師、講師團成員、先進典型代表、專家學者、科技人員等,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流動辦學、送教上門,力求做到哪裏有黨員,哪裏就有教育課堂。“流動課堂”要緊貼黨員實際,從黨員最想學到的知識、最想掌握的技術技能教起,幫助黨員提高認識、豐富知識、增強能力。

開展主題黨日教育培訓活動。結合黨員實際和工作需要,確定特色鮮明的黨日主題,組織黨員開展學習培訓或實踐活動。黨員領導幹部要帶頭參加主題黨日教育培訓活動。

(二)開發整合資源,構建富有活力的黨員教育培訓新格局

開發整合黨員教育培訓陣地資源。完善功能,強化服務,把村(社區)級組織活動場所、黨員服務中心(站、點)和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站點建設成為農村、街道社區黨員教育培訓的主陣地。突出黨的創新理論培訓這一辦學特色,充分發揮各級黨校在黨員教育培訓中的重要作用。依托高等學校、職業技術院校和科研院所、社會培訓機構、科技示範基地等,開展黨員業務技能培訓。充分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警示教育基地、廉政教育示範基地等,對黨員進行黨的曆史、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黨的紀律等的教育培訓。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地)、縣(市)要結合實際建立黨員教育培訓示範基地。積極推進軍民共建、警民共建黨員教育培訓基地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