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1 / 1)

劉詩韻廣東茂名一個偏遠小山村的女孩,劉詩韻這個名字跟她這個人真的很不搭,雖然很聰明,但從小就不喜歡讀書,根本就沒有一絲絲詩的韻味,自從知道有“九年義務教育”這個政策後,她就已經決定隻要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就跟村裏其他的人一樣出去打工。劉爸爸也是打工一族,劉媽媽在家裏照顧家裏和劉詩韻姐弟四人,劉詩韻是家裏的老大,下麵有一個妹妹和兩個弟弟,家裏條件雖不算富裕但一家人辛苦一年也總算有個盼頭。

自小劉詩韻就覺得自己也會跟村裏的其他人和爸爸一樣出賣勞力賺錢,因此她認為讀那麼多的書似乎也沒有用,所以她就肩負起大姐的責任幫著媽媽做家務幹農活。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可是她沒有想到爸爸並沒有同意她這麼做,即使她中考時考得很差隻夠上一所三流的高中,爸爸還是要讓她去上學,爸爸對她說:

“現在這個年代沒有知識很難在這個社會生存,爸爸不希望你像我一樣在流水線上上班,那種苦我一個人受就夠了,爸爸希望你以後可以做文字性的工作,你很聰明,隻要你肯學你就一定可以學好,以前你小,不懂,可現在你長大了,應該好好的想一想自己的未來,想想自己想要做些什麼,人應該有目標有理想,你已經浪費了九年的時間,接下來你應該知道怎麼做了吧!”

為了這個家爸爸常年在外打工,雖然在東莞離家裏也不過幾個小時的時間,但為了省下那些車費給她們姐弟四人當學費,爸爸愣是一個回家一次,這些詩韻也知道,所以她才想早點完成“九年義務教育”早點出去打工,以減輕家裏的負擔,可能也因為爸爸很少在家她很少有機會跟爸爸聊天,所以她並不知道爸爸的想法,直到她初中畢業,家裏的條件也好了一些,她也是在這個時候給爸爸有一很好的溝通,爸爸在外麵打工,對社會上的事知道很多,爸爸也總會跟她講,爸爸每講一件事,她就感覺自己對這個社會多了一些了解,這也讓她知道她以前的想法真的是錯誤的,人的眼光應該要得長遠一些,對自己也應該嚴格一些,更重要的是人要有所追求。

可以說爸爸是她的人生導師,是她的啟蒙老師,因為這一層的關係,她跟爸爸的關係更好,她聽從了爸爸的意見,上了高中,即使是三流的學校,她也不介意。她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上大學,一來她真的很想成為一個理想有抱負的人,不讓爸爸希望,二來她知道爸爸當年因為家裏窮沒有辦法上大學,但是上大學一直是爸爸的心願,她希望能替爸爸完成心願。

未來的三年她把上大學當成她人生的目標,向著這個目標她努力學習,可是因為之前落下太多的功課,三年的時間要學十二的課程難度的確是太大了,所以她隻考上了一所私立專科院校。專科院校學費太貴了,對她這樣有一個即將麵臨高考的妹妹,還有一個上初中一個上小學的弟弟且家裏隻有爸爸一份收入的家庭來說這個負擔實在是太重了,所以她想要放棄上學。這個時候爸爸又一次支持她,爸爸對她說:

“小韻,你就去上學吧,專科就專科,我們讀!學費的事爸爸來想辦法,你別忘了你爺爺兄弟多,所以你爸爸加上那些堂弟一共有二十一個弟弟耶,還有十九個姑姑呀,你爸爸我是他們的哥哥,哥哥有難他們一定會幫忙的。”

詩韻知道家裏的姑姑叔叔是不少,但他們也是自顧不暇呀!可能是廣東人而且又是小山村,所以每戶人家子女都不少,他們的負擔個個都很重,他們不可能有閑錢借給我們,再說可能是小山村,人們依然還保持著那些傳統思想,什麼女子無才便是德,什麼女孩子讀那麼多的書將來孔明要嫁人的,對家裏沒什麼幫助,所以她知道爸爸說的那些話隻不過是想要自己可以安心的去上學而已。

詩韻考慮再三還是決定聽從爸爸的話去上大學,她在學校的錄取通知書上有了解到,學校有助學貸款這回事,所以她決定到學校貸款上大學,她把這個想法告訴爸爸,爸爸聽後欣慰的笑了,爸爸說:

“我的女兒終於長大了,知道為他人考慮了,爸爸支持你。”

聽到爸爸這麼說,她也覺得自己瞬間長大了,之後好深深的呼了一口氣,好像她很久不曾呼吸似的,現在吐出這口氣,她感覺自己整個人都輕鬆了很多了,感覺全身都充滿了力量。

離開學還有三個月的時間,她想要趁這個機會到學校所在的城市找一份暑假工,一來可以掙些生活費,二來也可以早點熟那個她接下來要生活三年的城市。得到爸爸的支持,她隻身來到這個有“廣州後花園”之稱的城市——肇慶。這裏之所以被稱為“廣州的後花園”是因為這裏離廣州很近,而且這裏是一個旅遊城市,很多人到了廣州都會到肇慶旅遊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