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六月(8)(2 / 3)

這裏也有一個有關知識產權的悖論。保護知識產權,是為了獎勵發明創造,鼓勵技術進步。可是假如多數缺乏支付能力的個人或小公司享受不了技術進步帶來的好處,技術進步意義何在?如果技術進步的意義大打折扣,微軟、蓋茨的價值豈不也大打折扣?在很大程度上,盜版者與微軟之間玩的是一種捉迷藏遊戲。沒有藏者,捉者就沒遊戲可玩。藏者與捉者之間的密切合作,使這種遊戲帶上了壟斷性質。其他玩者想進來?沒門。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電腦店人員遵紀守法的精神。昨天對電腦店老板說,如果我買你們的電腦,能否開具一張收據,說賣給我的是電腦配件?我解釋說,我老板製訂了一個愚蠢的規定,電腦整機不可以在科研經費裏報銷,電腦配件卻可以。我說,一部舊手提電腦價格還比不上一手提電腦電池,所以權當我買的是一塊電池吧。老板說不行。他語氣堅決,不容商量。今天又對裝軟件的店員講了同樣的意思,他也說絕對不可以。

6月27日星期三

中英學者交流難

下午與住在附近的上海外國語大學王儉聊天,又提到英國BBC第三和第四電台。我說在英國的中國英語學者不收聽這兩個台的節目,簡直就是犯罪。這兩個台除了新聞,全播放的是古典音樂和嚴肅采訪、散文、對話、戲劇,內容涉及時事、文學、曆史、哲學、藝術評論、藝術史。王儉收音機收不到這兩個台,對此感到懊惱。

也向她提到我沒有向房友披露我的教授身份,隻說我在中國一所大學教書,因為對他們說這個沒有意義,反而可能妨礙日常交流。但在搞學術或創作的人當中,就沒有必要隱瞞身份了。我在“激情自然”學術會議期間,就用的是教授身份。名不正,則言不順。不該客氣的時候就不客氣。其他國內來的學者中明明還有三位教授,但都隱瞞了身份,隻說自己是Mr或Ms某某。曾對他們說,不要低看自己,英國人要學漢語,同時又在漢語文學上達到你們的造詣,非常困難,完全可能達不到你們已達到的英語和英語文學水平。

王儉問我,中國學者在會議期間是不是大體上處於沉默狀態?我說兩天會議中,隻我一人發過言。她又問,會後中國學者與英國人的交流怎麼樣?我說不理想。在大部分時間,中國人跟中國人混在一起。這樣,國際學術會議的意義便打折扣了。不過,責任也不盡在中國學者方麵。雙方語言、文化和經曆相差太大,很難找到共同話題。即便談會議內容,英語水平不夠也使他們很難與英國人正常交流。

6月28日星期四

莎拉波娃的吼叫(上)

盡管有遭襲擊的危險,威廉去溫伯爾頓看網球熱情不減。晚上六七點就很激動了,說明天淩晨3點半起床,趕4點25分的火車去倫敦,到達後立即乘地鐵去South field,然後步行去東南郊的溫伯爾頓排隊。一定得在7點30分之前到達,趕上發號。為什麼要排隊?他說,想去現場看球的人實在太多,門票卻有限。還不知能不能拿到號;許多人為了拿一個號,會整晚在那裏睡帳篷,所以他還不是最狂熱的人。又問:門票貴不貴?他說有兩種票,加在一起五十鎊,但不是看一場球賽,而是呆在球場裏看一整天。

問,如此不辭勞苦地看球,是不是有自己喜歡的明星?答:是的,莎拉波娃。不過看其他球星打球也很過癮。現在有三大網壇巨星,除了俄羅斯人莎拉波娃以外,還有比利時人查士丁娜·赫南和法國人莫萊斯莫。但他最喜歡的還是莎拉波娃,她太漂亮了,球也打得漂亮。尤其喜歡她打球時發出的吼叫聲。問:是不是一種略帶沙啞的吼叫?威廉眼睛一亮說,正是,正是!他不太喜歡莫萊斯莫。她長得像男人,舉止、動作也像男人。另外,美國人威廉斯姐妹也長得太像男人了。所以最喜歡的運動員還是莎拉波娃。她太美麗了。這時他反問我,他如此著迷於網球賽,是不是有點瘋狂?我說,你一點也不瘋狂。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不僅有莎拉波娃,還有她讓人心醉的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