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節 避實就虛,攻其不意(1 / 2)

在辯論中,人們常常有“避實就虛”的說法,偶爾使用這種技巧是必要的。比如,當對方提出一個我們無法作答的問題時,假如強不知以為知,勉強去回答,不但會失分,甚至還可能會鬧成笑話。如果對方一提問題,我方立即回避,勢必會給評委和聽眾留下不好的印象,以為我方不敢正視對方的問題。在此種情況下,就要機智巧妙地避開對方的問題,同時,要朝著對方的弱點攻擊過去。然而,在更多的情況下,我們需要的是“避虛就實”、“避輕就重”,即善於在基本、關鍵的問題上打硬仗。此外,如果我方對對方提出的基本立論和概念打擊不力,也會失分的。善於敏銳地抓住對方要害,猛攻下去,務求必勝,實乃辯論的重要技巧。

辯論賽中,常見的漏洞有:偷換概念、以偏概全、前後矛盾、論據不足、詭辯曲解、論據有誤、前提虛無等。這就要求首先認真傾聽對方發言,及時捕捉戰機,有針對性地發起反擊,往往能夠將對方置於被動的境地。

在很多辯論中,對方提出的事實往往都是經過了嚴謹縝密的思考,一時找不到內在的矛盾和漏洞。此時,我們就應避其鋒芒,從側麵進行反攻。但是這個反攻必須直接攻向對方的觀點,而不能有任何偏差,否則就會影響反駁的效果。

美國內戰之後,約翰·愛倫與功勳卓著的老上司托克爾將軍競選國會議員。在競選演講中,托克爾為了喚起選民的信任,他說:“諸位同胞,在17年前的昨天晚上,我曾帶兵在茶卒山與敵人激戰,經過一番激烈的血戰後,我在山上的樹叢裏睡了一個晚上。如果大家沒有忘記那次卓越的戰鬥,那麼就請在選舉中,也不要忘記那些吃盡苦頭、風餐露宿而屢建戰功的人們。”

愛倫在發言的時候,順水推舟地接著托克爾的話向下論道:“同胞們,托克爾將軍說得不錯,他確實在那次戰爭中立下了奇功。我當時是他手下一個無名小卒,替他出生入死、衝鋒陷陣。當然,所有的這一切還不算,正當他在樹叢中安睡時,我還拿了武器,站在荒野上,飽嚐了寒風冷露的味兒來保護他。凡身為將軍,睡覺時需要哨兵守衛的,請選舉托克爾將軍;如果不是,請投愛倫一票。”

愛倫沒有逃避戰爭這一話題,也沒有與托克爾將軍針鋒相對,而是沿著他的思路向前推了一點:將軍雖然辛苦,總還可以在樹叢中安睡,而自己則要放哨保衛他。其角度顯得巧而刁,新而奇。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得到啟示:要想避實就虛,反駁的角度十分重要,既要選得準,又要選得巧。隻有選得準,才能抓住辯論的真正本質特征,使反駁具有最佳的說服力和感染力;隻有選得巧,才能劍出偏鋒,出奇製勝。

當然,並非所有的對抗例證全都存在著漏洞,更多情況下,辯敵的對抗是嚴謹縝密、毫厘不爽的。這個時候,避開對抗的衝擊力,從側麵突發反問進行“強攻”,是行之有效的反對抗技法之一。但這個反問必須直接攻向對方的立論點,不能有任何偏差,否則就會影響反對抗的力度。我們再來看一段關於“治愚比治貧更重要”的辯論中的辯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