雎睢
雎字七餘切,與徂同聲,旁從且也。睢字息遺切,與雖同聲,旁從目也,又許葵切。《詩》曰:“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毛氏傳》曰:“雎鳩,王雎也,鳥摯而有別,後妃樂君子之德,慎固幽深,若雎鳩之有別焉。”《爾雅》曰:“雎鳩,王雎。”郭璞注曰:“雎鳩,雕類,今江東呼之為鴞,好在江渚水邊食魚,鳥摯而有別也。”《玉篇》曰:“雎,七餘切,王雎也。又次雎,行難也。”凡此謂雎字,從且者也。《前漢·地理誌》,臨淮郡有睢陵縣,梁國有睢陽縣。班固曰:“睢陽,故宋國。”顏師古注曰:“睢音雖。”《玉篇》曰:“睢,息遺切,水名。又許葵切,視貌。”《廣韻》曰:“睢,息遺切,水名,在梁郡,亦作濉。”《春秋》成公十五年《左氏傳》曰:“出舍於睢上。”《史記》、《漢書·高祖紀》皆曰:“大戰彭城靈壁東睢水上,多殺士卒,睢水為之不流。”《後漢·郡國誌》,梁國睢陽縣,劉昭注引《北征記》曰:“睢陽城周三十七裏。”又引《地道記》曰:“梁孝王築睢陽城,小鼓唱節,杵下而和之,稱《睢陽曲》。”凡此睢字,皆睢水之睢也。其音許葵切者,睢盱也,視貌也。《莊子》所謂“而睢睢而盱盱”是已。雎、睢二字,音與義皆不同,蓋其字偏旁實異也。
封窆
《周禮》,塚人“掌公墓之地”,“以爵等為丘封之度與其植數”,“共喪之窆器”。鄭氏注曰:“丘封之度與其植數,別尊卑也。”“窆器下棺豐碑之屬。”引《喪大記》曰:“凡封用,去碑負引。”《釋音》曰:“封音彼驗反。”觀國按:《易大傳》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植,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檀弓》雲:“國子高曰:‘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見也。’反壤植之哉!”所謂壤植,乃封植也。封者,封(王)〔土〕為墳也;植者,植木為飾也;窆者,下棺也。後世說《禮》之家,乃假封字為窆字,故鄭氏訓窆器,引《喪大記》,凡封用,則假封字為窆字可知矣。《檀弓》曰:“垂棺而封。”又曰:“商既封而吊。”又曰:“公輸若請以機封。”又曰:“於其封也,亦予之席。”《喪大記》曰:“毋嘩以鼓封。”《曾子問》曰:“既封,改服而往。”《王製》曰:“庶人垂封。”《雜記》曰:“既封而退,相見。”凡此封字,鄭氏注皆曰:“封當為窆。”《釋音》皆曰:“封,彼驗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