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文
古文篆字多用省文,及變篆為隸,亦或用省文者,循古文耳。《周禮》:“小宗伯掌建國之神位。”鄭康成注曰:“故書位作立。”鄭司農注曰:“立讀為位,古者立位同文。”《古文春秋經》“公即位”為“公即立”,以此知在古文為立,在隸為位,蓋古文用省文也。《禹貢》曰:“東過洛汭。”而《漢書·溝洫誌》曰:“及盟津洛內。”顏師古注曰:“內讀曰汭。”班固用省文耳。《禹貢》曰:“嵎夷既略,濰、淄其道。”此言濰水、淄水皆複其故道也。而《漢書·地理誌》曰:“維、甾其道。”《後漢·郡國誌》,北海國有甾川縣,齊國有臨菑縣。本用淄字,而甾者省文也。又用菑者,假借用之耳。變濰為維者,亦省文也。《史記·項羽紀》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沐猴者,獼猴也。而《揚子法言》曰:“生舍其木侯。”而謂人木侯,變沐為木,變猴為侯者,皆省文也。《樂記》曰:“於是有淫泆作亂之事。”而《漢書·地理誌》曰:“漢中淫失枝柱,與巴蜀同俗。”顏師古注雲:“失讀曰泆。”班固用省文也。《詩》曰:“疆場有瓜。”而《漢書·食貨誌》雲:“瓜瓠果蓏,殖於疆易。”用易字者,省文也。《禹貢》曰:“厥草惟繇,厥木惟條。”而《漢書·地理誌》雲:“繇木條。”蓋草字篆文為艸,而又其省文也。《後漢·班固傳》曰:“幕府新開,廣延群俊。”然《史記》、《漢書》並用莫府者,乃幕之省文也。《史記》有《伍子胥傳》,而《漢書·藝文誌》陰陽家有五子胥十篇,用五字者,省文也。《史記·貨殖傳》曰:“瑇瑁、珠璣、齒革。”而《漢書·郊祀誌》曰:“毒冒、犀玉二十餘物。”用毒冒字者,省文也。《史記·平準書》曰:“皆仰給縣官,無以盡贍。”而《漢書·食貨誌》曰:“卬以給澹。”又曰:“必卬於巿。”用卬字者,省文也。用澹字者,假借也。《周禮·考工記》曰:“圓者中規,方者中矩。”而《史記·禮書》曰:“規矩誠錯,則不可欺以方員。”“規矩,方員之至也。”用員字者,省文也。《武成》曰:“乃偃武修文。”而《漢書·郊祀歌》曰:“興文匽武。”用匽字者,省文也。字書曰:“忀徉者,徙倚也。”而《離騷》曰:“聊逍遙以相羊。”用省文也。字書曰:“搸搸,聚也。”而宋玉《招魂》曰:“蝮蛇秦秦。”用省文也。詩曰:“狁之故。”又曰:“薄伐狁。”而《漢書·匈奴傳》引《詩》曰:“獫允之故”,“薄伐獫允”。用獫允字者,省文也。盧仝詩曰:“盧子踵也,賢愚總莫驚。”字書曰:“踵,行不進貌。”而文士皆用龍鍾字者,用省文也。《論語》曰:“鄉人儺。”而《禮記·月令》季冬命有司大難者,用省文也。《史記·貨殖傳》曰:“愈於織嗇”,而《漢書·食貨誌》曰:“民俞貧困。”用俞字者,省文也。《長發》詩曰:“何天之龍,敷奏其勇。”龍讀作寵,用省文也。《史記·遊俠傳》曰:“以睚眥殺人。”而《漢書·孔光傳》曰:“厓眥莫不誅傷。”用厓字者,省文也。《史記·聶政傳》曰:“因自皮麵決眼。”當用披麵,而用皮字者,省文也。《七月》詩曰:“四之日舉趾。”而《漢書·食貨誌》引《詩》曰:“四之日舉止。”用止字者,省文也。《長發》詩曰:“聖敬日躋。”而《孔子閑居》曰:“聖敬日齊。”用齊字者,省文也。《前漢·地理誌》,清河郡鄃縣,音輸;而《高祖功臣年表》有俞侯呂他,用俞字者,省文也。《孟子》曰:“雖有鎡基,不如待時。”而《前漢·樊噲傳讚》曰:“雖有茲基,不如逢時。”用茲字者,省文也。《說命》曰:“敩學半。”而《禮記·學記篇》引《兌命》曰:“學學半”,用兌字、學字者,省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