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學會選材剪裁
同學們學會了觀察積累,又在審題立意上下了功夫,明確了這篇作文的中心思想應該是什麼。下一步工作就是圍繞這個中心思想來進行構思,大致確定一下這篇作文怎樣寫,也就是考慮一下選材、剪裁和組織材料的問題。這也是每篇作文在1動筆之前必須要做的事情。
像做衣服必須根據每個人的需要選取不同的衣料一樣,寫文章也要圍繞作者所確定的中心意思來選擇寫作的素材。文章的中心內容要依靠生動豐富的材料來表現,所以選材是為了表達中心思想服務的。在寫作過程中,要求同學們盡量做到在人物的描寫、事件的敘述、感情的抒發等方麵都必須合乎中心的要求。這樣寫,文章就不會離題。
像做衣服,在選取衣料後,還必須根據每個人的身材進行裁剪一樣,寫文章也要在選材的基礎上下一番剪裁的功夫。所謂文章的剪裁,就是對材料分別主次、輕重,做出適當的詳略安排。這樣就能使文章寫得集中深刻,重點突出,不致雜亂無章,眉目不清。
怎樣進行剪裁呢?這個問題應該根據中心思想的需要來考慮。凡最能表達中心的材料是重要的,要詳細寫;凡對表達中心有些關係但又關係不大的,要簡略寫;凡與中心意思無關的,或寫出來反而衝淡中心思想表達的材料,就應舍棄不寫。
像做衣服,把衣料裁剪好以後,還需要進行一番拚接的功夫才能縫製出合身的衣服一樣,寫文章也要在選材、剪裁的基礎上,在組織材料方麵下一番功夫,才能寫出好文章。所謂組織材料,就是我們在寫文章前要把準備在這篇文章裏寫的材料理出個頭緒,計劃好先寫什麼,後寫什麼。這樣的文章寫出來,就會層次清楚,有條有理。
以小見大法是作文時在選材、剪裁和組織材料的過程中常用到的一種寫作方法。我們可以從課文《荔枝蜜》中得到有益的啟示:楊朔就是借讚美勤勞、無私的小蜜蜂而歌頌了辛勤勞動的農民。同學們的習作常常要反映豐富的生活,嶄新的思想。可是生活的長河又是五彩繽紛,日新月異的。如何描寫如此壯觀廣闊的生活場景呢?限於我們的筆力,與其泛泛而寫,不如去擷取生活長河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通過對這朵浪花的精心描寫,真切地反映出生活長河奔騰向前的風貌。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以小見大呢?首先要注意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人和事,才能起到“滴水見太陽”、“一斑窺全貌”的作用。其次要注意選取自己體驗較深的小事,才能寫得具體、細致、真實。再次要注意適當運用點睛之筆,可以讓小事的意義更為突出。
下麵給大家介紹的一篇北京市初中生的課堂作文。這篇作文不僅在選材、剪裁和組織材料的方麵做得比較好,而且在寫作中的以小見大方法的運用,也是很值得學習的。和爸爸下棋在所有的文娛活動中,我最喜愛的要算下中國象棋了。然而在所有和我下過棋的人當中,我最喜歡和爸爸下棋了。爸爸的棋法高明,他一下就能想出七、八步好棋。因為爸爸的棋下得這樣好,所以盡管我總是輸,但我還是很願意和他多下幾盤的。就在署飯的最後一個星期裏,我和爸爸下了十分精彩的一盤。
那天是星期日,晚飯後,我做完了當天的功課,就要求和爸爸“殺”一盤,爸爸很痛快地答應了我的要求。棋盤擺好了,我又端來了糖果和瓜乎,因為是最後一盤棋,我布置得相當不錯。
爸爸被請到桌前坐下,一場戰鬥就這樣開始了。我執棋先走:當頭“炮”、跳“馬”、出“車”,開頭幾步走得很順利,我不覺露出一絲得意的微笑。爸爸當然不能示弱,他很快忽出了應付的步子:“車”巡河、跳“馬”,緊接著又是一陣飛“象”、拱“年”、打“炮”,一步步緊逼過來。
因為我還不曾失子,所以很冷靜,不慌不忙地下步該走什麼。我想起了一個爸爸以前用過的“絕招”。對,就跳“馬”。我的“馬”跳到了一個重要位置。爸爸可一點不著急,他一眼就看出下步我要走什麼。爸爸的“車”、“馬”隻移動了幾步就把我擋住了。爸爸的大腦飛快地活動著,手也不停地動著棋子兒。我眼睛注意地盯著“前沿陣地”上的“馬”,心裏盤算著如何進攻。由於贏棋心切,不想走錯了一步,上了爸爸的圈套。不好!局勢開始惡化了,爸爸發起了攻勢。隻見他一步接一步,一環扣一環,有條不紊地走著,顯得十分沉著、老練。我這下可緊張了,鼻尖、額頭冒出了汗珠,眼睛直盯盯地注視著“戰局”。我想:爸爸的棋好厲害呀!這下可壞事了,暑假最後一盤棋可千萬別再輸了啊。
我清醒了一下頭腦,仔細衡量了一下雙方的力量,沉思了一會兒。我看到了一步能解圍的棋法,接著又想出一步一舉多得的妙著,頓時就輕鬆多了,幾步走得很成功。我心裏樂開了花,一隻手不住地敲著桌子,另一隻手順便摸起一塊奶糖,仍進了嘴裏。
爸爸畢竟是下棋的老手,他可一點也不在乎,悠閑自得地吃著瓜子,皺著眉頭思考著。不好,爸爸一定是想出什麼“壞招”了。你看,他的眉頭鬆開了,要走棋了。爸爸走了一步我意想不到的棋:他放著眼前的“炮”不用,卻把“車”調到“前線”去抓我的“馬”。這是為什麼?我不明白這步棋的奧妙何在,可我知道這是一步非常關鍵的棋。爸爸不會輕舉妄動,他一定是設下什麼圈套讓我上當。我可得好好想想,慢點走子兒。
突然,我眼前一亮:哎呀,差點兒上當,我怎麼才想到呢?爸爸的“車”是想把我的“馬”看住,這樣既可以牽製我的“馬”,又可以進攻。這時爸爸的“炮”就成了一個重要角色,在已經插入我地盤的“馬”的配合下發起進攻,我就免不了要輸棋了。爸爸的棋可真絕呀!幸虧我早一步看出來,不然暑假這最後一盤棋輸了該有多倒黴!爸爸就是愛利用我不善於多思考,盲目地隻頋進攻,怕丟子兒的弱點來取勝的。我呢,一步錯了步步錯,最後總是輸。
這回我可克服弱點了,十分小心地跳“馬”,走“車”,情緒居然好了起來。我這下可放心了,重新開始布局,並加強了攻勢。我的“車”、“馬”很快活動開了,老是在爸爸的“老將”旁邊轉來轉去。爸爸可有點吃緊了,他不吃瓜子了,用手輕輕敲打著棋子,抿著嘴,思考著。爸爸的棋不行了,組織不起進攻,防守也沒希望了,該我來收拾殘局啦。
“將!”我大叫了一聲,用“炮”打下了爸爸的“象”。緊接著,“車”、“馬”蜂擁而上,很快逼住了爸爸的“將”。這最後一盤棋,總算以勝利告終了。一盤棋下來,我緊張得出了一身汗,可我心裏真是高興極啦。
我收拾著棋子和棋盤,輕輕地哼著歌,得意洋洋地看了爸爸一眼說:“我終於勝利了,贏得真不容易呀!”爸爸顯出一副不屑置辯的神態說你本來就應該超過我,年輕人超過老年人這是自然規律嘛!有什麼可得意的?”其實,我並沒有超過爸爸,隻不過好不容易地贏了一盤棋。
暑假最後一個星期日晚上的棋下完了,這盤棋下得太有意思了。下棋也使我僅得了隻有不怕失敗,敢於從失敗中得出教訓,才能有所進步,有所提高的道理。在學習上,不也正是這樣的嗎?
【簡評】
這篇作文隻寫了暑假裏最後一個星期日的晚上“我”與“爸爸”下象棋的事。事情雖很平常,但這位同學把這盤棋按一場戰鬥來寫,就使文章生色不少。你看:在開始下棋時,爸爸“步步逼緊”,自己就“上了圈套”;但由於自己的“沉思”,想出了“妙著”,總算扭轉了戰局;可是爸爸“畢竟是老手”,“壞招”很多,在自己又克服了“輕敵”的這個弱點以後,重新布局,並加強攻勢,經過一場緊張的激戰,這才終於轉敗為勝,贏了這盤棋。我們看到這裏,也和小作者一起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這篇作文語言樸素,既不矯揉造作,又不故弄玄虛。在描寫上也有它的長處,如:敘述到由於自己的努力扭轉了戰局時的得意心情,文章這樣寫道我心裏樂開了花,一隻手不住地敲著桌子,另一隻手順便摸起一塊奶糖扔進了嘴裏。”這段惟妙惟肖的描寫是符合一個女孩子的心理和表現的,也隻有身臨其境的人才能有如此生動傳神的描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