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關於精神文明建設要重在建設,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集體主義為原則,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黨的十五大把“精神文明重在建設”這一重要方針作為指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項基本政策,明確寫進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毫不動搖地堅持這一方針,對於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維護全黨全國工作大局,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至關重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引導人們了解中國的大好河山和曆史、文化,了解我國各族人民對人類文明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從而增強對祖國的深厚感情,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堅決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的獨立統一。要深入開展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集體主義為原則的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引導全國各族人民積極向上。
(17)關於隻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走向勝利。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地位,是經過長期曆史實踐考驗形成的。黨領導人民在20世紀寫下了光輝篇章,也一定能在21世紀寫下新的光輝篇章。
(18)關於按照新的偉大工程的總目標全麵加強黨的建設。十五大確定了新的偉大工程的總目標:把黨建設成為用鄧小平理論武裝起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能經受住各種風險、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領導全國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實現這個總目標,必須解決好兩大課題:一是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二是不斷地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
(19)關於反腐敗是關係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嚴重政治鬥爭。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懲治腐敗,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一個重要方針。在整個改革開放過程中,都要反對腐敗,警鍾長鳴。這關係到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
(20)關於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麵推向21世紀。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振興,落實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戰略目標,我們必須抓住機遇而不可喪失機遇,開拓進取而不可因循守舊。從十五大到十六大,將是我們經受新的考驗、奪取新的勝利的5年;將是全麵完成“九五”計劃,為實現2010年遠景目標奠定基礎的5年。
(五)推薦七篇經典著作
1.《共產黨宣言》(馬克思、恩格斯)
《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黨綱,寫於1847年12月~1848年1月,1848年2月第一次以單行本形式在倫敦出版。《宣言》正文共有4章和一個簡短的前言,共2.7萬字左右。此外還有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以後為《宣言》幾種文字的版本寫的7篇序言。馬克思和恩格斯根據無產階級的革命首創精神和實踐經驗,尤其是巴黎公社的實踐經驗,對《宣言》作了一些重要的補充和修改,特別強調應當把“工人階級不能簡單地掌握現成的國家機器,並運用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一點,加進《共產黨宣言》。
《宣言》第一次完整地、係統地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第一個綱領性文獻。它是在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鬥爭日益尖銳的條件下,馬克思和恩格斯總結了工人運動的鬥爭經驗,從事了大量的理論研究,並同當時流行的各種非科學的、反動的社會主義思潮進行鬥爭的結果。在《資產者和無產者》一章中,馬克思和恩格斯運用曆史唯物論的觀點,分析了資產階級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規律,闡明了無產階級的偉大曆史使命。在《無產者和共產黨人》一章中,說明了共產黨的性質、基本任務和奮鬥目標,提出了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思想,批判了當時流行的各種誣蔑、誹謗共產主義的謬論,闡明了共產主義革命必須同傳統的所有製關係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決裂的思想。《社會主義的和共產主義的文獻》一章,運用曆史唯物主義觀點和階級分析方法,揭露和批判了當時流行的各種假社會主義和空想社會主義,深刻地分析了這些思潮的社會階級根源和各自代表的階級利益。《共產黨人對各種反對黨派的態度》一章,說明了共產黨人對待各種反對黨派的態度,闡明了黨的策略思想。
《宣言》的誕生,開創了用科學共產主義指導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新紀元,“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戰鬥口號鼓舞著全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鬥爭勝利前進。列寧指出,《共產黨宣言》是“每個覺悟工人必讀的書籍”。
2.《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恩格斯)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一文,是恩格斯於1880年應法國社會主義運動領導人、馬克思主義者拉法格的請求,將《反杜林論》中“引論”的第一章和第三編的第一、二章改編成一個小冊子,以《空想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為題單獨出版的,首次發表在法國的《社會主義評論》雜誌上。1883年出版德文版時,書名改為《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這是一部宣傳科學社會主義的通俗著作,是馬克思主義重要著作之一。恩格斯編寫本書的直接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推動法國工人運動和宣傳馬克思主義學說,反對當時法國工人運動中的機會主義思想,幫助馬克思主義工人政黨從思想上同無政府主義、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和空想社會主義劃清界限,提高廣大黨員和工人群眾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在這部著作中,恩格斯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學說的思想來源、理論基礎和社會經濟根源。馬克思的兩個偉大發現——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使社會主義由空想變成科學。科學社會主義是無產階級解放的學說,它引導無產階級去完成解放全人類的偉大曆史使命。
這部著作約3萬字,先後以10種文字出版,流傳之廣,版本之多,發行量之大,在當時是少見的。它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廣泛傳播,用科學社會主義武裝群眾,推動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馬克思曾高度評價了這本書,把它譽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入門”。
3.《國家與革命》(列寧)
《國家與革命》是列寧於1917年8、9月間在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日益高漲、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即將爆發、馬克思主義同第二國際機會主義激烈鬥爭的曆史條件下寫成的。全書共有6章,計近8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