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月4日)
新千年的鍾聲剛剛響過,湖南經濟電視台又迎來了開播四周年,可喜可賀!
一年一度,春華秋實。我們忘不了四年前的今天,湖南經視以稚嫩的身影蹣跚起步。他們沒有資金,沒有經驗,甚至沒有喝彩,沒有鮮花,完全是白手起家,平地起步,但經視人有的是朝氣,有的是銳氣,有的是誌氣。可以說他們起步不凡,出手不凡。寒暑交替,鬥轉星移,當湖南經視台以她全新的風姿展現於世人麵前時,一時間聲譽鵲起,好評如潮。誰不渴望成功,誰不喜歡掌聲。但回首風雨路,步步有艱辛。掌聲和榮譽隻能屬於過去,在新世紀的門檻上,整個湖南的廣電事業都才剛剛起步。
實踐出真知,實踐長才幹。總結過去,我認為有幾點值得肯定。
第一,湖南經濟電視台的成立引發了湖南新聞單位的有序競爭,為湖南廣播電視深化改革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其實,早幾年我就講過這樣的話。今天舊話重提,更加驗證了經視台創立初衷的正確。市場經濟,各行各業,沒有競爭,就缺乏動力,沒有動力,就會停滯不前,最終會被淘汰出局。競爭是殘酷的,也是合理的,充滿挑戰,也充滿機遇,沒人能夠逃避。要想在競爭中取得主動,就必須深化改革,推陳出新。經視台以全新的觀念,全新的機製先拔頭籌,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省直廣電係統改革迅速跟進,開創了有序競爭的良好局麵,從而能使湖南電視事業暫時領先於全國,形成了眾人矚目的“湖南電視現象”。
第二,新聞宣傳始終高揚主旋律,為“熱鬧經濟”鼓與呼。湖南經視堅持新聞立台,台領導帶領全台人員堅持黨性,顧全大局,遵守紀律,肯聽招呼,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經濟工作部署作了大量宣傳工作,為我省營造良好經濟建設環境作出了貢獻。《經視新聞》、《經視環線》等節目也辦成了名牌欄目。
第三,綜藝節目火爆異常,豐富了觀眾文化生活。電視是一種時尚媒體,潛力很大,如果好好挖掘,會大有收獲。如今電視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首選的、必不可少的硬件之一和組成部分。老百姓看電視,並不是看重電視機的科技含量多麼先進,功能多麼齊全,他們看重的是電視台生產的節目究竟怎麼樣,他們寄希望於電視台,而不是電視生產廠家。當然,這一點經視台做得不錯,一切欄目的開設都緊緊圍繞觀眾的需要,而且勤於調查研究,敢於推新出彩,勇於打破成規,並且開挖了以前行業人士並不看重的時段。我認為這是敢於打破傳統習慣才取得的突破。習慣這個東西是把雙刃劍,在對付邪惡時能讓人們堅守一份正義和純真,但在麵對新生事物時它又常常令人望而卻步,甚至排斥打擊。經視台年輕,經視人更年輕,年輕就有活力,有朝氣,有銳氣,就能夠排除習慣的幹擾,以全新的思維去探索。《幸運九九》(現在到了2000年,不知叫不叫《幸運2000》)、《真情對對碰》、《故事酒吧》已經成為廣大觀眾節假休閑的必備良品。而且,經視台開創先河,在千年學府嶽麓書院請現代文化名人設壇講學論道,弘揚湖湘文化,這有益於提升整個城市的文化品位,也是發展文化經濟,建設經濟文化的好事,好事要堅持辦下去,而且要辦好。這個舉動最開始也因觸動了一些人的習慣思維而遭到非議。這很正常,辦好了,影響大了,現在也就習以為常了。但這很快就會成為另一種習慣,也可能成為你們下一個新創意的阻力。習慣無處不在,需要時刻警惕。
第四,電視劇生產成果豐碩,正在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經視台拍攝了許多有影響的電視劇,特別是《還珠格格》及續集的拍攝成功在給經視台樹立品牌的同時也帶來豐厚經濟回報。經視台要總結成功運作的經驗,並不斷創新,使電視劇生產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第五,培養鍛煉了一批年輕優秀人才。早幾年我曾提出要培養一支優秀的名記者、名編輯、名主持人隊伍的設想。如今這個設想正在逐步實現。經視台花了功夫,所以效果明顯。仇曉、梅冬等已經成為知名度很高的主持人。過去劇團演戲要憑名角招徠觀眾,如今這些名主持,特別是一批名策劃、名編輯、名記者、名製片如龍丹尼、邊海明、王碩等人就是經濟電視台的名角,也是吸引觀眾的名品牌。
第六,廣告收入過億元,資產數千萬,令人歡欣鼓舞。廣告可說是晴雨表,廣告的多寡,不僅反映著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而且反映了一個新聞單位節目質量的高低,經視台廣告過億元,說明經視台節目的水平高。
總之,經視台在短短數年時間能取得這樣優異的成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值得祝賀。
但凡事都要辯證地來看,成績屬於過去,更要著眼未來。“無限風光在險峰。”我曾將我省的廣電事業比作“爬坡”。經視台現在是不是就到了頂峰呢?是不是就如日中天了呢?我看不是,隻能叫蒸蒸日上,而不是如日中天。如日中天很快就會太陽下山,那種局麵對於廣電事業而言我們永遠不想看到。我們取得了成績,但仍然在“爬坡”。所以我提出幾個問題供同誌們在“爬坡”時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