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52章 縣黨代會(1 / 2)

經過精心籌備,寧威縣第十一屆黨代會順利召開,會議共3天,會議期間,路見平再次被抽為大會分組討論的記錄人員。在最後一天,如期召開選舉大會。寧威縣新一屆縣委領導班子再次誕生。這屆縣委按照新要求,開始精簡縣委副書記職務,除下派副書記不占職務外,隻保留四個副書記。

蔣國文當選為縣委書記,他向市委提名推薦市農工委辦主任張林到寧威縣被當選為縣委副書記、代縣長,原縣委副書記、縣紀委書記宋振依舊是原地踏步,隻不過排名提前了一位排在第三了。原縣委組織部部長姚麗珍被當選為縣委副書記,分管幹部。原分管工業和財政金融及城市建設的王躍飛依舊是副書記,隻不過權利再大了一些,增加分管農業和計劃生育。原分管農業的孫勇強回到一個市局任副局長,原分管幹部的縣委副書記雷建平在縣人大任常務副主任,級別為正處級,雷建平本來計劃去任縣人大主任的,誰知中央根據形勢變化的需要,要進一步加強對人大工作的領導,由縣委書記兼任人大主任,專門配一名正縣級的常務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計劃沒有變化快,雷建平隻好將就了。

兩代會的順利召開讓寧威官場相繼發生了重大變化,讓大多數人沒想到的是平陽鎮的鎮長何鳳霞選舉為副縣長。因為何鳳霞鎮平陽鎮鎮長剛兩年,無論資曆還是在寧威官場中的聲威比不過很多鎮的黨委書記和縣局局長。但這此換屆省委、市委明確要求縣政府領導班子中必須要配備一個35歲以下有鄉鎮正職經曆女幹部。何鳳霞恰恰符合條件,省委組織部選調的優秀大學生、35歲還未到、鄉鎮鎮長。寧威也有很多優秀的女幹部,但有些人要麼年齡超了,要麼沒去鄉鎮任正職。在外界看來,何鳳霞跨越式地從鎮長升為副縣長,官運實在是太好了。當年何鳳霞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就是在玉河鎮任鎮團委書記,如今何鳳霞當了副縣長,路見平也由一個鄉鎮差額事業人員成了公務員借調在縣委辦也算有了一點小進步,但之間的差距是不能相比的。路見平從內心為何鳳霞感到高興,一是何鳳霞勤奮敬業、為人低調、樂於助人,二是當年兩人一同在玉河鎮工作時,路見平算是年輕人中素質較好的小夥子,何鳳霞對路見平的看法也比較好,後來兩人也偶爾保持聯係。

對路見平等人來說,領導層的變動似乎太遠,但由此帶來的縣委辦的變化卻是利益相關了。首先,原縣委辦主任路長久到縣人大任當人事工委主任,不再擔任縣委辦主任職務。路長久走時很冷清,也不知道縣委辦主持歡送或者告別儀式沒有,反正路見平沒有參加,甚至路長久何時走的,路見平都不知道,更不用說再與路見平談心交待後事了。新任的縣委辦主任正是眾人所知的由蔣國文帶來的劉捷。但劉捷與路見平素不相識,平時在工作中還不曾說過幾句話,路見平已借用三個月了,但今後劉捷能否讓路見平留下?誰還可以幫忙?這些問題讓路見平感覺前途不太光明了。

獨處一室,路見平暗暗分析:憑前段時間的觀察,劉捷是一個比較低調行事的人,一般低調行事的人,不會大搞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事兒,相應的對前任所做之事不會全盤否定,這對自己來說是一個利好的基礎。隻要自己工作更加努力,行事更小謹慎小心,盡量取得劉捷的信任,即使不信任,也不要有惡感,那麼自己還可以憑借袁學強、方中偉對自己強有力的支持及建議進入縣委辦公室。

事情的發展正如路見平所分析的一樣,劉捷上任一段時間後,也沒對縣委辦的人事、財務等大動幹戈調整。隻是對個別一些小調整了一下。袁學強雖然民間傳聞要到某某鎮任鎮長,但還沒動,任舊是縣委副主任。方中偉仍然是縣委書記蔣國文秘書,隻不過隻負責文字材料分管縣委辦文秘工作,蔣國文增加了一個的隨行秘書,由潘文權擔任。大家都明白,方中偉被疏遠,潘文權被劉捷重用了。本來原分管農業的縣委副書記孫勇強上調市上後,劉捷就不跟領導了,他原本在縣委辦就受冷遇,沒領導照看就冷上加冷了,沒想到峰回路轉,去跟縣委書記蔣國文服務了,但背後就竟是什麼原因大家就不得而知了。由於何聖東下派時間沒滿,仍由路見平擔任他的秘書,這也給路見平傳遞了一個信號,至少暫時不會讓路見平回鄉鎮了。路見平知道這裏麵,方中偉和袁學強出了不少力,不然哪會有這等好事,胡必濤現在還眼饞著領導秘書這個位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