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樓建造中的怪事
北京城有數座城樓,修建這些城樓的時候,總有個先後順序吧!但大多老百姓誰也不知道到底是哪座城門先蓋起來的呢?唯獨北京的老瓦工、老木工知道是先修的哪一座城樓。他們說,最先修的那座樓叫“樣樓”,意思是,它是北京各座城樓的樣子。
他們說樣樓是他們“祖師爺”修蓋的。
當年,皇帝修建北京城,他要求城門樓子要九丈九高,要蓋得樓上加樓,要蓋得簷子像飛起來一樣。
管工大臣召集了全城八十一家包工大木廠(建築廠),來設計城樓,可商議後,也沒有想出好法子,因為八十一家包工大木廠,也沒做過這麼大的工程。
之後,管工大臣又約齊了老瓦工、老木工師傅們一起商議,到底人多力量大,沒有幾天,施工圖就畫出來了。管工大臣瞧了畫樣,說:希望皇上能滿意。他把圖紙上呈皇帝,皇帝看後頻頻點頭,說:“就這麼修蓋吧。”
可是,先蓋哪一座呢?後來大家決定先蓋東麵靠北那座城門樓。因為這座城門地勢偏僻,皇帝不可能來這裏巡視,就是樣子差一點,也不要緊,隻要管工大臣交了差,大家就能賺錢了。
他們商量好了要修建的那座城門,就是現在的東直門。修建這座城樓,第一步要打起拱門,再砌第一層城樓。第一層城樓起來後,大家一看:周圍二十四根大楠木明柱,中間包著一座四個城樓門,挺美觀,包工大木廠、管工大臣心裏都美滋滋的。
往下該起升鬥(鬥拱)了,升鬥起來了,怎麼瞧怎麼覺得東北角高出一截兒,怎麼辦呢?包工大木廠的掌櫃的,賺錢心切,不願返工,告訴工頭說:“你們在東北角上用的椽子,多一些重一些,也許椽子一壓,就壓平了。”
工頭心裏疑惑,木工師傅也覺得不妥,要減少東北角升鬥的尺寸吧,做升鬥時候,又是按照規矩做的,一分一厘也不差,任憑大家怎麼冥思苦想,可怎麼也想不出辦法來,隻好繼續修建。
等椽子上完了,椽子釘完了,再瞧,東北角更高了,木工師傅急得直出汗,拿尺量吧,怎麼量也都夠尺寸,大家更加不解了,更無奈了。東北角這麼高,沒法上草苫子、蓋瓦。
大夥兒正在愁眉不展的時候,就瞧有一個壯工(小工),圍著這個東北角來回轉悠,木工師傅本來心裏就煩,工頭心裏也急,就喝叱這個壯工,說:“大夥兒心裏正著急呢,別在那兒瞎轉悠了!”
這個壯工毫不理會,一轉身直奔了腳手架,噌噌地就順著架子向上爬,大夥兒都瞧愣了,隻見這個壯工到了腳手架頂頭上,仿佛忽然一跺腳似的,似乎要從腳手架上掉下來了。
下麵瞧的人,不由地喊了一聲:“糟了!”再瞧,這個壯工,並沒摔下來,隻見他一隻腳落在東北角的椽子上,跟著一轉身,抓著腳手架就出溜下來了。工頭和木工師傅也正要指責這個壯工,卻見這個壯工一溜煙兒不見了。
大夥兒正為壯工的舉動而不解時,有一位木工師傅忽然驚叫起來,說:“你們快瞧,城樓東北角怎麼不高了!”工頭和木工、瓦工師傅趕緊過來一瞧,東北角與其它角一樣平了。大夥高興了,再找那個壯工,怎麼也找不到了。大夥兒說:“這個壯工,一定是魯班爺。”聰明的長工
從前有個長工給財主幹活時傷了腰,財主想把他趕走,便想了個壞主意。他把長工叫到房裏後說:“桌子上放著兩個紙團,一個寫著‘去’,一個寫著‘留’,你可任意取一個,來決定你的去和留吧!”長工知道這兩個紙團寫的都是“去”,便想出了一條妙法對付財主的狡詐。你知道他是怎樣做的嗎?
謎底:那長工摸出一張紙卷立即吞入腹中。剩下的紙卷上寫的“去”,便判定吞下的是“留”字,使其免於被解雇。
隻治病不救人的醫生
從前,有一個祖上世代從醫的鄉村醫生,從醫多年,所以累積了豐富的醫學經驗。他醫術高明,態度熱情,很受當地農民的歡迎。
在這個醫生住處的門前,掛著一個木牌,上麵寫著:
祖傳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