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匠駙馬(1 / 3)

皮匠駙馬

有個公主很有才華,雙手能寫梅燈篆字。公主年過二九,皇上想為她招駙馬。跟公主一商量,公主說:“我有寫的一張梅花篆字,把它張貼在午朝門外,誰能認得全,就招誰為駙馬。”皇上點頭答應,親自寫了皇榜,和公主寫的那張梅花篆字一起張貼在午門以外。

哪知,這梅花篆字貼出年把的時間,也沒碰上一個能認識的人。一天,從鄉下來了一個小皮匠,挑著皮匠挑子路過午門,看見門旁貼著一張像圖畫一樣的字,好看的很,便放下挑子,湊過去看。這時,看守皇榜的值日官趕忙走過去問:“你認得這張梅花篆字嗎?”小皮匠搖搖頭,慢聲拉語地說:“一字不識。”看守皇榜的官員心想:皇榜貼出一年多了,沒有個說認得這梅花篆字,這個小夥子隻有一個字不認識,就算不錯了。就拉住小皮匠不讓走,立即奏請皇上拿主意。皇上也認為隻有一字不識,學問也不錯了,就降旨召見小皮匠。

小皮匠被內侍帶入宮裏,更換了朝服,送上朝廷去見皇上。小皮匠給弄懵了,心想:我的挑子還在大街上哩,這是怎麼回事呀!他正在胡思亂想,就聽皇上問:“你認得梅花篆字?”小皮匠趕忙跪下回答:“啟稟萬歲,我一字不識。”皇上見小皮匠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就說:“一字不識無關緊要。”隨告訴文武百官:“朕意已定,將這位能識梅花篆字的年輕人招為駙馬。”並立即命令當朝宰相,選擇吉日良辰,給公主成親。

幾天後,小皮匠跟公主成了親。公主問他跟誰學的梅花篆字,他說:“我是個皮匠,根本不懂什麼叫梅花篆字。我不願來,是他們把我硬弄到這裏來的。”公主一聽,氣不打一處來,說:“你有欺君之罪,我要奏請父王,把你推出午門斬首示眾。”小皮匠一聽,慌忙跪在公主麵前說:“公主,我的命不值一個糊棗錢,可你的名聲事大呀!我看,公主還是別張揚了!”一番話,說動了公主的心,公主也隻好如此這般罷了。

又過了些日子,滿朝文武要宴請駙馬。公主知道這事後,怕露了餡,就對小皮匠說:“滿朝文武要宴請你這位駙馬,酒席筵前定會考問你一番,你可要做個準備呀!你記著,要是他們問你念過什麼書,你就說念過五經四書。要是再問,你就說,自從盤古立天地,哪有臣宰考駙馬,他們就不會再問你了。”

小皮匠鬥大的字不識一個,又有點笨,記不住這麼多話,特別對“盤古”二字,念咕了好多遍,還是記不住。公主沒法,隻好用紙殼糊了個小鼓,赴宴的時候揣在懷裏,要是忘了,摸摸它就會想起來的。

一天,小皮匠真的應邀到麒麟閣赴宴。酒席筵前,文武百官都誇獎駙馬爺認得梅花篆字,學問很大。有的問駙馬爺都讀過哪些詩書?誰知,小皮匠把“五經四書”這個詞給忘了,一時想不起來。說也巧,他這次進京,路上碰到了一起趕考的舉子,還幫這些舉子挑過書箱和行李,一路上搭伴進京,倒也快活。特別是這些讀書人作詩、聯句,小皮匠雖不懂,卻聽得津津有味。有一回,一位舉子吟出什麼“驚濤拍岸,地卷天覆”的詩句。小皮匠這回猛不丁地想起了這句話,就隨口回答說:“我讀過‘地卷天書’。”你別說,這“地卷天書”還真地把文武百官給唬住了。有人問他這“地卷天書”都包括哪些內容。小皮匠心裏話,不能讓他們再問。誰知他又把“盤古”這詞給忘了。他順手摸了摸懷裏的小鼓,不巧小鼓給擠扁了,就說:“自從扁古立天地,哪有臣宰考駙馬!”這麼一來大夥不敢再問了,隻有老宰相追問說“隻有盤古立天地之說,哪有扁古立天地的記載?”小皮匠知道說錯了,隻好“錯擲錯賠”,就隨口答道:“扁鼓是盤鼓的爹,《地卷天書》上寫得明明白白,你們哪裏知道。”文武百官聽了,想笑不敢笑,更不敢再說什麼。大夥心裏有數,倘若惹惱了當朝駙馬,公主怪罪下來,是要殺頭的,隻好都裝起糊塗來,還連聲稱讚駙馬爺學問深、見識廣呢!自古以來會拍馬屁是不吃虧的。

一年以後,越南王派使臣來中國麵見皇帝,說要跟中國官員打啞謎,滿朝文武沒有一個敢出頭的。還是老宰相有點子,他跪在丹墀回了話:“啟奏我主萬歲,咱朝駙馬公識得梅花篆字,讀過地卷天書,知道扁古的事情,一定會打啞謎。”皇上準奏,第二天宣駙馬上朝,跟越南使臣打啞謎、猜心眼。

越南使臣和駙馬爺來到朝堂,麵對麵坐著。開始打啞謎了,越南使臣首先用手指了指嘴頭。小皮匠在啄磨:這是什麼意思?那真是丈二的金剛,叫人摸不著頭腦。忽然,他看到越南使者穿的那雙皮靴,靴頭破了個口,就認為是要他用牛嘴頭上的皮給補補靴子。他心時話,你這個外行頭,嘴頭上的皮哪比得上脯肋上的皮呀!就不自覺地隨手拍了下自已的胸脯。越南使臣看了,一愣神,接著又伸出了一個手指頭。小皮匠想:一個外國大使補靴子,隻出一兩銀子,末免太小氣一點,至少也得出二兩銀子嘛!他邊想邊伸出了兩個指頭。越南使臣接著又伸出了三個指頭。小皮匠一看,這位外國使者要給三兩銀子,後悔自己要少了價,他這是有意笑話我,就趕緊伸出四個指頭擺了擺,意思是說,四兩銀子我也不幹了。

啞謎打到這裏結束了,越南使臣站起身來,朝皇上說:“還是天朝上國能人多,這次打啞謎你們贏了。”皇上莫名其妙,問是怎麼回事。越南使者說:“我手指嘴頭,表示口吞日月,他手拍胸脯,意思是懷抱乾坤。伸一個指頭,表示一統華夷。他伸兩個指頭,是說仍分南北二國。我伸三個指頭,表示我們越南擁有三百武將。他又伸出四個指頭,說你們天朝上國有文臣四百。看起來,天朝確有能人,敝國甘敗下風,還是要年年進貢,歲歲進朝。”小皮匠一聽,心裏話:好家夥,這裏頭還有這麼多道道,我哪裏會知道呢!

越南使者退出朝廷,皇上便問駙馬爺何時學會打啞謎,怎麼對答出來的。小皮匠怕露了餡,哪敢說出補靴子的那套想法,隻是說:“臣自幼讀過地卷天書,對打啞謎、猜心眼略有研究,故能對答得出來。”皇上聽了,著實誇獎了一番,並賞錦鍛百匹,黃金千兩。

滿朝文武明知駙馬爺是個大草包,可這回讓他給弄準了,誰敢再說個不字?就是私下裏,也不敢議論什麼,生怕皇上怪罪下來,吃不了兜著走。就這樣,小皮匠成了朝中的能人,紅得發紫,美名遠揚了。

宰相肚裏能撐船

古時候,有個年近古稀的老宰相,又娶了個名叫彩玉的小媳婦。彩玉年方二九,長得如花似玉。自從嫁給這位老宰相,雖說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可她總是悶悶不樂,暗暗埋怨父母不該把她給一個老頭子。

一天,彩玉獨自到後花園賞花散步,碰上了年輕的小花匠。這位花工眉清目秀,一表人才,兩人一見鍾情。從那,彩玉常常偷偷地到花園裏同花匠相會。有一回,彩玉對花匠說:“你我花園相會,畢竟不是長法。我有一計,可使咱倆天天幸會,如同夫妻一般。花匠問什麼妙計,彩玉就如此這般地說出了自己的主意。

原來,老宰相恐怕誤了早飯,專門養了一隻“朝鳥”。這鳥天天五更頭就叫,老宰相聽到鳥叫,就起身上朝。彩玉讓小花匠四更前就來用竹杆捅朝鳥,讓它提前叫喚,等老頭子一走,他倆就可團聚了。

這天,老宰相聽到朝鳥的叫聲,連忙起身上。等來到朝房門外,剛好鼓打四更。他想,這鳥怎麼叫得不準了!就轉身回了家。當他走到自家的房門外,聽到彩玉說:“以後早點來捅一下朝鳥。”停了一霎又說:“你這個小花匠真象一枝花。”小花匠說:“你活象粉團,卻配了一塊幹巴薑,多可惜呀。”宰相聽到這裏,氣得渾身發抖,但並沒有聲張,又上朝去了。

第二天正是中秋佳節,老宰相有意把彩玉和花匠叫在一起,在後花園牡丹亭中吃酒賞月。酒過三巡,月到中天,老宰相捋了捋胡子說:“今晚咱賞月作詩,我先作,你倆也要接我的詩意諂上幾句。”說罷就高聲吟道:“中秋之夜月當空,朝鳥不叫竹杆捅,花枝落到粉團上,幹薑躲在門外聽。”

花匠一聽,自知露了餡,撲通跪在桌前,說:“八月中秋月兒圓,花匠知罪跪桌前,大人不把小人怪,宰相肚裏能撐船。”

彩玉見事情已經挑明,也連忙跪倒在地,說:“中秋良霄月偏西,十八妙齡伴古稀,相爺若肯抬貴手,粉團剛好配花枝。”

老宰相聽了哈哈大笑說:“老少匹配本不宜,意馬難拴我自知。花枝應偕粉團去,速離相府成夫妻。”

彩玉和小花匠聽了,連忙叩頭謝恩,攜手離府而去。

腳踢乾隆

清朝乾隆年間,滕縣地出了一名武狀元,他的名字叫滿德坤。

那時國家還怪太平,滿德坤雖是武狀元,有段時間,既沒有掛帥領兵,也沒有鎮守一方。僅是把守宮門,也就是站崗值勤的低等差事。

常言道,狗仗人勢。宮女、太監對滿狀元都看不起。每當皇帝、娘娘、妃子出入宮門時滿德坤站立一邊,常受到太監、宮女的喝斥。滿德坤一身好武藝,又是堂堂武狀元,實在不願幹這樣的差使。可是又不能和誰說,更不敢向皇帝提出來,隻得窩在心裏。

一日,遇到連理大臣,又是老鄉關係的劉鏞,滿德坤偷偷地把不願把守宮門的事告訴了他。劉鏞沉思好久,也想不出好辦法。接著又扯起閑話來。當滿德坤無意談起乾隆時說:“當今萬歲,夜間入宮,不從宮門出進。因他文武都通,常飛身偷越宮牆,我隻能裝沒看見就算了。”按宮廷的規矩,皇帝每夜宿在哪宮,需告知太監,由太監去安排。可是乾隆既愛眾妃子,更眷戀西宮。一夜宿兩宮,雖是皇帝,事情傳出去,總覺得不太好。為此,乾隆采取偷越宮牆的辦法。

劉鏞聽了乾隆深夜越宮牆的事,對滿狀元說:“你不想把宮門的法子有了。”接著對滿德坤這般如此地說了一遍,滿德坤連連點頭稱是。

不幾日,是滿德坤深夜值勤,見乾隆輕車熟路又要越宮牆了,滿德坤一個箭步趕上,飛起一腳,將他踢倒在地,左手按住他的雙肩,輪起右手鐵拳就要打。說時遲,那時快,乾隆急忙說:“不要打,是寡人。”滿德坤立即雙手攙起他,撲通跪在地上:“萬歲!奴才該死!”這時乾隆不得不說:“你是好小子,不準聲張,恕你無罪。”

滿德坤飛腳踢乾隆,乾隆認為他做得對。可對他帶來不便,終於一道聖旨,命滿德坤鎮守邊關去了。

高翰林考縣官

在舊社會,要當哪個地方的官,在沒上任之前,必須得先拜訪地方名人和有權有勢的人家。否則,你就別想當長。

清末年間,有個到滕縣來上任的縣官,才十八歲,接到聖旨後,誰也沒拜訪就來上任。為此滕縣的許多名人和大戶豪紳都很生氣。

這一天,剛下過雨,高翰林吃過飯到門口站了一會。可巧這時候有一個人從南邊慢慢地走過來,看到腳下有個水汪很深,他怕弄濕鞋,站在水邊上把腳一蹺,把兩隻鞋脫下來,夾到胳肢窩底下,淌著水就過去了,高翰林看到了,在門口就喊了聲:“來人。”家裏就跑出兩個家奴。高翰林用手一指說:“你們兩個趕快把前邊那個人綁起來,送到狗官那裏去。”兩個家奴立即追上那個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倒揭小膀用線一捆,就押著送到了縣衙門。

到了縣衙門,一個家奴看著那個人,一個家奴擊堂鼓。縣官聽到鼓聲,立即升堂。兩個家奴押著那個人上了縣大堂、遞上明片。縣官一看是高翰林押送來的人,也不敢怠慢,當著兩個家奴就審起犯人來。縣官把驚堂木一拍:“呔!大膽刁民,身犯何罪?還不快給我如實招來,免得皮肉受苦。”那人一聽,嚇得“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口呼:“老爺在上,小人冤枉,實在不知身犯何罪。”縣官一聽,犯人不招,把驚堂木拍得啪啪響。拋下一個竹簽,喝令左右差役重打四十大板。那人挨了四十大板還是口喊冤枉,縣官說,“難道高老爺冤枉你不成?”。那人說:“求老爺開恩!小人從高老爺門口路過,見一水汪,我怕弄濕了鞋,就在水邊脫了鞋,夾在胳肢窩底下向前走。正走著,就被兩位公差大人抓住,押到大堂上來。小人說的句句是真,沒有半句謊言。”縣官聽了,把驚堂木一拍說:“大膽狂徒,還敢狡辨,你愛惜妻子針線,有失父母遺體,按禮法,應該重打四十大板,知道了不?”那入連連點頭稱是。接著縣官當場把那人釋放回家了。

兩個家奴見縣官當場把那人放了,立即回家報告了高翰林。高翰林問:“狗官說些什麼?”兩個差役說:“他說愛惜妻子針線,有失父母遺體,按禮法應該重打四十大板。”

高翰林聽,點了點頭。說:“是科班,不是鑽班。讓他好好的做幾年吧!”據聽說高翰林以後還幫他做了不少的事情。

瞎子敬仰東方朔

東方朔叫老百姓點麵燈,救了一方百姓。第二天,上神一看,這一帶百姓好好的,知道有人識破了天意,太白金星掐指一算,知道是東方朔泄漏了天機。玉皇大怒,立即降旨,差五爪神鷹,去把東方朔的雙眼抓出來。

東方朔這時正坐在洞中養神,隻覺得耳熱眼跳,一算不好,有大禍來臨。立即出了洞,找了一個人對他說:“你到我洞裏坐一個時辰,我給你很多銀子。”這個人很高興,覺得過一個時辰就給很多銀子,這是個便宜事。就和東方朔換了衣裳,坐在他洞內。過了一會兒,神鷹來到,沒細看麵目,上去就是一爪,把這個裝東方朔的人的眼睛摳下來飛走了。

東方朔知道神鷹飛走了,這才回洞。這個瞎眼的人疼痛難忍,就哀求東方朔給他治好眼睛。東方朔說:“我隻能給你治得不流血,不疼了,反正是看不見了,你就跟著我學徒吧。”於是東方朔就把他的眼止住血,不疼了,給了這個瞎眼的人一個長杆子,就是瞎子手裏拿著問路的明杆子,叫瞎子終日跟著他學算卦,所以現在的瞎子,很多都會算卦。他們都敬服東方朔,因為東方朔是他們的老師。

慈禧與牡丹

清代末年,慈禧太後專權,飛揚跋扈,隨心所欲,她效法唐朝女皇帝武則天,令牡丹在冬天開放。

隆冬季節,慈禧看厭了北京的臘梅、海棠之類的俗花,想看富麗堂皇的牡丹。一天,慈禧詢問下臣:“天下哪裏的牡丹最好?”大臣們一致上奏:“山東曹州府的牡丹最好,天下聞名。”太後降旨,令曹州府進貢牡丹花,愈快愈好,不得延誤。

曹州知府,接到諭旨,又怕又喜。怕的是,牡丹春天開花,古來如此,違背時令,乃是異想天開,事情不成,太後怪罪,性命難保;喜的是,小小知府,在太後眼裏,本是無名小輩,今日太後雅興大發,若能按期進獻,使她如願以償,定會封官加職,青雲直上,此乃天外飛來之福,豈不快哉!知府權衡了一番,橫下一條心,捉住良機,火速承旨。於是連夜派人前往牡丹鄉。

曹州府的差役們向牡丹鄉花戶宣布:知府大人有令,為向朝廷宮院進獻盛開的曹州牡丹,必須在一月之內育出花朵。事情成功,重重有賞;如果育不出,就將牡丹鄉所有的牡丹,統統刨掉!

俗話說“穀雨三朝看牡丹”。如今嚴冬臘月,冰天雪地,牡丹哪裏能開花呢?花農們日夜發愁,誰也想不出一個好辦法。有的老花農,曾聽長輩說過,從前有火炕烘花的辦法,但多年沒用,已經失傳,沒有人會了。官府也明知冬天沒有牡丹花,還派人天天催逼,令人坐臥不安。

萬花村有位老花農,養花多年,對每種牡丹的品性,都了如指掌,冬天扒土看根,就能分辯出是何種牡丹。他曾聽老人說過冬天烘開牡丹的事,但他從沒有親眼見過,更沒有親自實踐過。現在為了解除牡丹鄉這場大禍,他決心做烘花實驗。便帶領全家破土挖窖,窖中做炕,炕上栽牡丹,施上牛糞,燒火加溫。

果然工夫不負有心人。不多日子,便烘開了兩朵大胡紅。喜訊傳出,牡丹鄉男女老少,拍手稱快,將烘開的大胡紅送到曹州府衙。知府如期進獻牡丹,果真官運亨通,青雲直上。牡丹鄉的千畝牡丹,也免除了一場滅頂之災。

在餘鵬年的《曹州牡丹譜·附則》中,也有關於烘花的記載:“今曹州花,可以火烘開者三種:曰胡氏紅,曰何白,曰紫衣冠群。”

慈禧與臭豆腐

相傳康熙年間,有位叫王致和的青年進京趕考名落孫山,無錢回家,於是就在老北京前門外延壽街羊肉胡同做豆腐賣,自謀生路。王致和畢竟是書生秀才,沒有經營經驗,有一年夏天,氣候炎熱,剩下很多豆腐沒有賣完。他想了一個辦法,將豆腐切成小塊,晾半幹後放進缸內,撒些食鹽、花椒醃製起來,想日後留給自己慢慢吃。日子長了,他對缸內醃製的豆腐忘得一幹二淨。

到了秋涼季節,王致和猛然想起那缸豆腐,打開一看,臭氣衝天,雪白的豆腐變成綠青色了,又舍不得倒掉,捂著鼻子,鼓起勇氣嚐了一嚐,覺得味道不錯,邀請街坊鄰裏都來嚐嚐,大夥一致認為聞著臭,吃起來香,非常開胃。

王致和的臭豆腐一傳十,十傳百,生意越做越紅火,代代相傳,到清光緒年間,已經成為京城名吃。一天,慈禧太後因食欲不佳而大發脾氣,於是,禦膳房就用精致的小碟配上紅、白蘿卜雕花,中間規規整整放上大小均勻的數塊臭豆腐,給慈禧嚐食。慈禧食後感覺味道不錯,自那之後,王致和的臭豆腐走進宮廷,被列入禦膳菜譜。

吐珍珠的大臣

北方有個國王,手下有位了不起的大臣,隻要他開口一笑,便吐出一串串閃閃發光的珍珠。因此,不但北國的國王越來越富,連老百姓的日子也寬裕起來,引起許多國家的忌妒和羨慕。特別是南國的國王,一天到晚都在打聽北國發財的秘密。

有一天,南王國王召集各位大臣,又談論起那個永遠議論不完的老題目。國王說:“大家說說,我們和北國,人口多少差不多,國土大小差不多,為什麼他們那樣富裕,我們這樣貧窮呢?”一位剛剛到過北國的臣子稟告道:“國王,我聽說北國有個臣子,口裏能吐珍珠,這就是他們富裕的根源。”國王聽了,非常忌妒,連忙派出四個使節,帶上種種珍貴的禮品,並且親自寫了一封信,信上說:“我向北方的國王致意,並派四名使節來表達我的願望,請將貴國吐珍珠之大臣借我一年,到時一定送還”。

北國的國王收到書信和禮物,笑嘻嘻地滿口答應,同時又對四位使節說:“請轉告你們國王,大臣完全可以借給貴國。他開口一笑,確實能吐出一串串珍珠。不過,他會不會笑,就要看你們的了,因為這位大臣,輕易是不會笑的”。

不久,四位使臣陪同吐珍珠的大臣,帶著北國國王回贈的各種珠寶,回到南國宮廷。南國國王興高采烈,親自派人蓋起華麗的宮室,修建了舒適的園林,從全國各地選來美女,為他唱歌跳舞,還專門找來幾個小醜,用各種辦法來使他發笑。

但是,時光過了一天又一天,過了一月又一月,南國國王用盡了種種辦法,那位大臣還是臉色象布滿烏雲的天空,沒有一絲半點笑意,當然,也就沒有吐出半粒珍珠。

在一年時間將滿的時候,南國國王隻好自認倒黴,忍痛給北國寫了這麼一封信:“國王,萬分感激你對我的關照,派遣吐珍珠的大臣來我國居留一年。由於我沒有發財的福份,大臣在此地始終沒有笑過一回。現在規定的時間已到,我不想違背當初的諾言,決定讓這位大臣如期返回,為了旅途的安寧,請你派四位使節來敝國迎接。”

北國的使節如期到達,吐珍珠的大臣馬上就要離去。南國國王盡管一肚子失望,還是舉行了隆重的宴會歡送。國王敬酒的時候,不小心指頭碰了一下王妃,沒有想到王妃馬上變了臉色,不僅把手裏的酒潑到國王臉上,而且當著貴賓和大臣的麵,用髒言、髒語破口大罵起來。國王呢,臉上還是笑嘻嘻的,不停地向王妃賠罪道歉,最後竟當眾自己打了自己三個耳光……

吐珍珠的大臣看到這種情景,忽然想笑起來,剛開頭是低聲地笑,接著是大聲地笑,隨著哈哈地笑聲,珍珠叮叮當當地滾了一地,傭人們揀也揀不贏。正被王妃弄得愁眉苦臉的國王,看見這麼多珍珠,馬上轉愁為樂,笑得直不起腰。口裏還不停地喊:“笑呀!笑呀!使勁笑呀!”

回到住所,北國的使節問吐珍珠的大臣:“您來到南國,一年不笑一聲,剛才為什麼笑得那麼開心呢?”大臣說:“剛才妃子對國王的態度,使我想起半個月前親眼見到的一件事情。”

“什麼事情?”使節們齊聲問。

“那天晚上,我心裏十分苦悶,一個人在王宮的花園裏散步。忽然,看見這位王妃,穿著單薄的衣裳,從國王臥室的窗戶裏爬出來,就象小偷一樣。當時我起了疑心,悄悄地跟在她的後麵。王妃轉彎抹角,跑進了又髒又臭的馬圈,雙膝跪倒在馬夫麵前。馬夫看見王妃,不僅沒有什麼溫存的話語,反而拿起一根木棍,在她的頭上、身上抽打,一邊打,一邊罵:“賤貨!怎麼到成現在才來?”王妃不但不反抗,反而抱住馬夫的雙腳,不斷流淚求饒:

“剛才國王喝醉了,我沒法脫身,來遲了一會,你揍我吧!狠狠地揍我吧!”王妃對國王這樣厲害,在馬夫麵前又那樣可憐,我禁不住就想笑。”吐珍珠的大臣這樣一說,使節們不但沒有笑,反而歎了一口氣說:“唉!真是森林裏麵,什麼樣的怪鳥都有;王宮裏麵,什麼樣的怪事都有嗬!”

國王耳朵裏的蜘蛛

山穀裏,住著母子兩人。他們的生活,全靠兒子賣柴度日。有一天,少年砍柴砍累了,躺在石頭上歇息。仰頭看見一棵樹上,掛著一個他從來沒有見過的果子。少年摘下來吃了,隻覺得嘴裏甜絲絲、香噴噴,不一會地便睡著了。

當他醒來的時候,好像聽見樹上有兩個人在談話。一個是尖嗓門,一個是啞嗓門。尖嗓門說:“紮卡!紮卡!老兄,好久不見啦!”啞嗓門說:“我們的國王耳朵痛,咕咚!請了許多喇嘛念經,咕咚!屋頂上扔了很多‘刀瑪’,咕咚!我們天天舉行宴會嗬,咕咚!”尖嗓門又說:“紮卡!紮卡!國王的病好了嗎?紮卡!”啞嗓門笑著說:“這些個喇嘛,都是大飯桶,咕咚!隻會哄騙國王,哪裏曉得治病,咕咚!其實國王的耳朵,並沒有什麼病,隻是鑽進了一隻大蜘蛛,咕咚!隻要在國王身邊,擺一口大水缸,在水缸上輕輕敲鼓,蜘蛛聽見鼓聲,以為是春雷響了,便會爬出來;看見銅缸,以為到了水邊,便會抽絲結網。這時候,隻要把蜘蛛絲拉斷,國王的耳朵就不痛了,咕咚!咕咚!”

少年感到十分奇怪,這兩個人怎麼站在樹上聊天呢?睜開眼睛一看,樹上根本沒有人,隻有一隻花喜鵲,一隻黑烏鴉,兩個談得正高興。少年想:“是不是我吃了那隻果子,就能聽懂鳥兒說話?無論如何,我要到城裏去一趟,看看烏鴉的話是真是假?”

少年回到家,對母親說;“阿媽,明天我想到城裏看看。”阿媽說:“孩子,你一天不砍柴,咱倆就一天沒糌粑,你跑到城裏去幹什麼?”少年說:“阿媽,千萬不要生氣,等我回來就知道啦!”

第二天,他早早地起來,揣著兩個糌粑團就往城裏趕。半路上,看見前麵一個人騎在騾馬上,後麵跟著一隻小馬駒。小馬駒邊跑邊城:“阿媽,阿媽,等等我呀!”那匹騾馬呢,也是邊跑邊說;“小馬呀!你自己快來吧!鞍韉上有顆鐵釘,紮得阿媽好痛呀,我要快快跑回家。”少年叫住騎馬的人,把自己聽到的告訴他;騎者開始不相信,下馬掀開鞍子,果然有顆鐵釘。少年也十分高興,因為他不但能聽懂鳥兒的話,也能聽懂牲口的話。

進城以後,少年直奔國王的住地。他看見宮門關得緊緊的,便使勁槌打。過了很久,鐵門才拉開一條手指寬的縫隙,武士在裏邊吼道:“今天國王病重,誰來也不開門。”少年說:“大叔,讓我去瞧瞧國王的病吧!別看我年紀小,說不定能把國王治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