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裝夥夫脫險
南昌起義失敗後,朱德帶領一支部隊活動在江西的諸廣山區。有一天晚上,隊伍在一個村子的祠堂裏宿營。由於值班的哨兵麻痹大意,遭到一股土匪的偷襲。當時,朱德住在祠堂盡後頭的一間小屋裏,聽到祠堂外有動靜,便跑了出來。可是已經晚了,土匪已經衝進祠堂。朱德忙跑進廚房,隨手抓來一條圍裙係在腰間,然後,就泰然自若地往外走。幾個土匪堵住去路,問道:“你們的朱司令在哪裏?”“在後邊。”“你是幹什麼的?”“夥夫頭。”土匪見他穿得不像個當官的,腰上還係著一條圍裙,就信以為真,急忙到後麵去搜查了。朱德乘機回廚房,從窗戶跳了出去,很快與其他戰士會合,組織反擊,打退了土匪。
楊靖宇佯敗殲偽軍
1936年春,漢奸邵本良帶領1.6萬偽軍對東北抗日民主聯軍占據的桓仁、寬甸等地進行大規模“討伐”。
東北抗日民主聯軍指揮員楊靖宇決定采取“走”和“拖”的辦法與敵周旋,不同敵人硬拚。
4月5日,楊靖宇率部隊在集安縣境內伏擊了一股偽軍,然後開始遊擊戰,忽東忽西,忽南忽北。楊靖宇命令戰士在行軍途中故意丟下一些糧食、衣物,並在宿營的老百姓家裏留下“所借物品,無暇奉還,請自認領”的字條,作出倉促撤退的樣子。邵本良果然中了此計,他以為抗日民主聯軍力量薄弱,在強大的攻勢麵前,已經潰不成軍,因此完全放鬆了對抗日聯軍的警惕。
20天後,楊靖宇帶領部隊到達本溪賽馬山區的梨樹甸子。此處山高林密,道路狹窄,是伏擊的好地方。
4月30日,邵本良率部進入伏擊圈,楊靖宇一聲號令,伏兵四起,抗日聯軍向敵偽軍猛烈進攻。偽軍麵臨這突如其來的強大火力,個個懵頭轉向,邵本良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會落到這樣的下場。
八路軍引蛇出洞
1938年3月,我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在山西東南部與日軍作戰時,成功地運用了“引蛇出洞”,調敵出籠的戰術。3月16日拂曉,一二九師用一部分兵力襲擊邯(鄲)長(治)公路上的重要兵站梨城,從而誘使駐紮在潞城的日軍出援。同時,一二九師首長預先把三個團的兵力埋伏在潞城到梨城之間敵軍必經的神頭嶺。9時,潞城援敵主力進入一二九師的伏擊區,狡猾的敵人怕有埋伏,先派騎兵偵察,馬蹄幾乎踩到八路軍戰士的頭上,但由於戰士們偽裝得很好,嚴守紀律,沉著冷靜,敵人的前哨並未發現。於是,半小時後,敵人的主力全部鑽進“口袋”,隻聽一聲令下,我八路軍戰士如同神兵天降,突然猛攻,將敵軍截為數段,接著展開了激烈的短兵相接。格鬥持續了兩個小時,殲敵千餘人,隨後又擊退了潞城、黎城陸續前來接應的敵人。
這次戰役,我八路軍一二九師之所以會獲勝,主要是戰術應用得當。他們針對日軍一處受襲,他處必然出援的行動規律,以及敵軍對後勤保障基地特別敏感的特點,製定了這一“引蛇出洞”的有效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