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諸葛嚇走生仲達(1 / 1)

死諸葛嚇走生仲達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軍征伐魏國,魏國派司馬懿(字仲達)領兵迎戰。雙方對陣於渭南五丈原(今陝西武功)。諸葛亮因操勞過度,病死在軍中。臨終前,諸葛亮料到他死後蜀軍要撤軍,司馬懿可能會追擊,因此,他對薑維和楊儀說了一條“返魂計”。

諸葛亮死後,薑維和楊儀下令撤軍。司馬懿聞訊率軍從後麵追來。薑維得到報告,就按照諸葛亮臨終前的吩咐,命令大軍調轉軍旗,擂起戰鼓,叫士兵把諸葛亮生前乘坐的四輪車,安置在中軍最顯眼的部位,和大軍一起前進。

司馬懿發現蜀軍突然調轉行軍方向,又看到了諸葛亮的四輪車,不由大吃一驚,繼而懷疑蜀軍傳出諸葛亮病死的消息不是真的,認為蜀軍撤退是諸葛亮的一項計謀,便不敢交戰,急令撤軍。

薑維看到司馬懿撤軍,又命令大軍調轉方向,進入斜穀停駐下來。這時,薑維才向全軍通報軍師病死的消息。當地的老百姓知道了這件事,就編了一句順口溜:“死諸葛嚇走生仲達”。

司馬懿緩兵平遼東

三國時,司馬懿在征討割據遼東的公孫淵時,使用了“緩兵之計”,攻克襄平城(今遼寧遼陽地區),平定了遼東。公元238年,司馬懿率兵四萬,討伐公孫淵。公孫淵憑借兵力優勢死守襄平。魏軍兵力少於公孫淵,但糧草較充足。當時又天降大雨,平地積水數尺深,不利於攻城。司馬懿分析了這些情況,認為魏軍不宜急於進攻,如企圖速戰速決,敵人可能憑借兵力優勢突圍。如果采取緩兵之計,拖延時間,公孫淵因缺糧問題日益嚴重,必然引起軍心大亂。於是,司馬懿決定在城外安營紮寨,相持待機。

在相持數天後,公孫淵的一部分兵士趁發大水之機出城打柴、放牧,司馬懿下令不準襲擊這些敵人,以此示弱,麻痹敵人。公孫淵聽到報告後,認為司馬懿兵少力單,又值天降大雨,魏軍無法攻城,便下令將士堅守城中觀望,期待魏軍有一天會撤退。就這樣,雙方在雨中相持月餘沒有交戰。

雨過天晴,魏軍大舉攻城。這時,城中糧盡,餓死者眾多。公孫淵率殘部突圍,在城外被魏軍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