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世
偉大博物學家查理·達爾文出生在距離倫敦220公裏、距離西海岸約100公裏的一個英國小鎮——希魯斯伯裏。有一條河叫塞文河從小鎮旁邊靜靜流過,在塞文河岸的懸崖峭壁上有一座三層的紅磚樓房,這座樓房就是查理·達爾文的父親——羅伯特·瓦爾寧·達爾文醫生於1800年修建成的。
達爾文的祖父伊拉茲馬斯·達爾文生活在英國工業革命的初期,他依靠自己創造性的勞動,成了這個時期一個很有成就的人。伊拉茲馬斯出生在一個律師家庭,曾就讀於愛丁堡大學和劍橋大學,但他的學問主要靠自學得來的。他是一個想象力豐富,善於思考、推理和歸納,重視並勇於實踐的人,這使他成為英國工業革命初期有名的的科學家、發明家、哲學家、詩人和醫生。
伊拉茲馬斯大學畢業後以醫生為職業,通過自己的努力,很快成為全國醫學界的權威。他曾幾次拒絕成為英王喬治三世的禦醫,他是一個熱愛自由、科學,不貪圖權勢和名利的人。在多年臨床實踐的基礎上,他刻苦鑽研醫學理論,寫出兩大卷的醫學專著《生命學》(又譯為《生理學》),第一次提出了一係列治療精神病的重要原理和方法,被譽為“有史以來最有獨創性的作品。”伊拉茲馬斯對當時各種流行的機器都有精深的研究,其中如水平風車、發動機、汽輪機、新式鑽機、水泵、自動抽水馬桶、運河水閘等機械的設計和改進都有突出貢獻。
必須指出,伊拉茲馬斯是18世紀英國著名的動物學家和植物學家,是當時歐洲具有進化論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無疑,這對他的孫子——查理·達爾文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伊拉茲馬斯在他的《生命學》中認為,每個有機體中都有內在力量促使生物演化為更高級的形式。他寫了《植物學》一書,共600頁,對各種植物的特性和所需要的養料,對應用生物學方法控製病蟲害,對利用汙水進行灌溉和建立自流井等等,都有詳細的論述。他的兩首關於植物的長詩《植物的雜交》、《植物的機體》發表後成為當時的暢銷作品。1796年,他發表了一篇名為《動物生理學——有機生命的規律》的著作,闡明他對於進化史中繁殖問題的看法。他去世兩年以後,出版了另一首名叫《自然的殿堂》的遺詩。這首長詩證明了他對地球的形成、生命的起源、萬物的發展和人類的進化都有獨到的見解。詩中寫道:人,這一切野獸的帝王,誇耀著自己的智慧和流暢的語言。他們全都毫無例外地,從那些類型、觸覺和生存的胚點幼芽裏產生出來。胎兒在母胎裏孕育著,一開始也是在水中生活著。
“生命起源於海洋”,在神創論占統治地位的18世紀提出這樣大膽、科學的論斷,確屬難能可貴。
伊拉茲馬斯在氣象學方麵也有獨到的見解,他最早說明了雲和冷熱氣流的組成,並且正確地預測了大氣層外部的成分。
伊拉茲馬斯又是一個社會活動家。他與當時英國著名機器製造專家博耳頓一起創立了伯明翰太陽學會,它的成員包括很多當時英國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和社會活動家。法國著名作家盧梭流亡英國時,和伊拉茲馬斯成為誌同道合的朋友。
伊拉茲馬斯還是一位傑出的教育家。他給寄宿學校寫的《女生教學大綱》,對當時的英國教育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如果要選出幾名對達爾文早年有影響的人,那他的祖父伊拉茲馬斯無疑是其中之一。
達爾文的父親羅伯特·瓦爾寧·達爾文醫生是一個身材魁梧的人,他身高1.88米,很胖,體重約有160公斤。他在成為一個有名望的醫生前,曾經曆了一個艱苦奮鬥的過程。
羅伯特·達爾文醫生4歲時母親逝世,12歲時他親愛的大哥又撒手西去。他中學畢業後,進了萊丁大學,專攻醫科,經名醫巴拉戴指導,在1785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大學畢業後,他的父親伊拉茲馬斯將他帶到了希魯斯伯裏,給了他20英鎊的生活費,讓他獨立謀生。羅伯特·達爾文醫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很快成為一名享有很高聲望的醫生。
他的成功應歸功於他對人的關心、他那博得人們信任的本領和他那高度敏銳的觀察力——他總是能預先準確地敘述病的發展經過。他在希魯斯伯裏行醫半年,就診治了四五十個病人,完全靠自己的收入自食其力。他有異乎尋常的博得人們信任的能力,許多病人往往不隻是向他訴說自己的健康狀況,而且還把生活中的憂慮和不幸傾訴給他聽。他還具有敏銳的觀察力。當一些女人來就診時總是哭哭啼啼,說這兒難受、那兒不舒服,讓周圍的人看了難過,可醫生一眼就會看出她們並不是真病,而隻是在以“病為樂”,醫生就鼓勵她們哭,讓她們有宣泄的機會,於是婦女們不再哭啼,安靜下來等待著達爾文醫生的診療。
1796年,羅伯特·達爾文醫生和童年時代的女友蘇珊娜結婚。從1803年到1810年,蘇珊娜為丈夫生下了6個孩子,這極度地影響了蘇珊娜的身體,因為她一向身子單薄,勞累又導致了貧血,出現了多次原因不明的出血。1809年2月12日,她又生下了查理·達爾文。幾乎是同一時間,另一位偉大的人物——自由民木匠的兒子阿伯拉罕·林肯也出生了。1810年夏,查理·達爾文的母親生下最後一個孩子後,健康狀況更加惡化,從此臥床不起,於1817年7月15日病故,那時查理·達爾文剛剛8歲。
查理·達爾文的外祖父喬賽亞·韋奇伍德是著名的陶工師傅托馬斯的兒子,他於1795年去世,終年65歲,死前不久成為皇家學會會員。他是一個手藝人而不是科學家,所以成為會員對他來說是一份很大的榮譽。
喬賽亞·韋奇伍德第二是查理·達爾文的舅舅,他沉默寡言,對誰都很冷淡,甚至家裏人也要鼓足勇氣才能和他說話。與他結交的,都是當時一些傑出的文學家、科學家。可喬賽亞接待他們卻很隨便,正如去過梅莊(喬賽亞的莊園)的著名作家西德尼·史密斯說:“喬賽亞是一個出眾的人,遺憾的是他對朋友冷淡。”
但舅舅卻對自己的外甥查理·達爾文卻很有好感,而且比較熱情。他是長輩中第一個真正理解和進一步培養達爾文對博物學愛好的人。在達爾文人生初期的幾個關鍵點上,舅舅都起了重要作用。喬賽亞是少數早期影響達爾文後來發展的人之一。
二、出生
1809年2月12日是個星期天,查理·達爾文降生在塞文河畔希魯斯伯裏小鎮的那座三層紅磚樓房裏。此前他的母親蘇珊娜已生下了4個孩子:3個姐姐瑪麗安妮、卡羅琳、蘇珊和哥哥伊拉茲馬斯。
達爾文出生之時,正值非常激烈的英法戰爭期間,英國在軍事、政治、經濟等方麵陷入困境,食品奇缺,糧價飛漲。蘇珊娜懷孕的10個月中,想吃點營養品都不可能,所以她的健康狀況越來越差,產前的陣痛又使她大聲呻吟起來。羅伯特·達爾文醫生心如刀絞,他暗下決心,如果出現險情,孩子和母親隻允許留一個的話,那隻能保住母親,犧牲孩子。
在有經驗的產科大夫幫助下,經過五個鍾頭的痛苦煎熬,蘇珊娜在書房裏生下了她的第5個孩子。
1809年3月12日,小達爾文滿月了。這一天陽光燦爛,塞文河兩岸春光宜人,綠草如茵。蘇珊娜抱著剛滿月的小達爾文。小嬰兒剛吃飽了奶,他被母親逗著,臉上露出滿足的笑容。羅伯特·達爾文醫生放下手中的名著《對人的觀察》,兩手扶著妻子的肩膀,伸著脖子,笑容滿麵地認真觀察兒子可愛的笑貌。
他覺得兒子既像自己,又像自己的大哥查理·達爾文,於是他給兒子取名為查理·羅伯特·達爾文,希望小達爾文能繼承大哥和他的事業,將來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
他的大哥查理·達爾文也是一名醫生,由於在醫學上有突出貢獻而獲得醫師協會頒發的第一枚金質獎章。大哥打心眼兒裏熱愛科學,厭惡神學,他品格高尚,熱心為窮人服務,可惜他隻活了20歲就英年早逝了。
蘇珊娜聽著丈夫的敘述,她親了親小達爾文的臉蛋,深情地說:“好寶寶,你爸爸望子成龍,你可要快快長大,學好本領,像你爺爺和伯伯那樣做出成績來啊!”
三、達爾文的好奇心
塞文河畔,風景如畫。羅伯特·達爾文醫生的房子和花園一片生機勃勃,小路兩旁綠樹成蔭,其中有一株西班牙栗樹特別高大,它的一根粗大的樹枝長出去又彎了回來,長出去和彎回來的枝條幾乎是平行的,於是這樹枝便成了達爾文醫生家孩子特別喜歡的“天堂座椅。”
小達爾文就在這優美而富裕的環境中一天天長大。他學會了走路、說話、采摘花朵和野草,捕捉各種小飛蟲,有時還用棍子當“刀槍”,在花園裏和沿河小路上“衝鋒陷陣”,向樹上的小鳥們“開槍射擊。”
當母親蘇珊娜健康狀況不佳時,照管小達爾文的責任落在二姐卡羅琳身上。卡羅琳很聰明,可她認為小達爾文是家裏最淘氣的孩子,總愛把家裏發生的一切鬼把戲都算在小達爾文的賬上。小達爾文自然不服氣,他根本不服從卡羅琳的管教。卡羅琳花在小達爾文身上的功夫算是白費了。母親蘇珊娜隻好抱病來對小達爾文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啟蒙教育,教他認字、唱兒歌,給他講一些故事。
當母親蘇珊娜情況好轉時,在天氣晴朗的日子,她就會帶著達爾文和凱瑟琳在花園裏玩耍。孩子們采花、捉蝴蝶,母親則拿起花鏟給樹苗培土。看到母親鏟起一撮烏黑的泥土,放在鼻子底下聞時,小達爾文歡天喜地地蹦跳過來,嚷著也要聞一聞。看著達爾文聞著烏黑泥土的樣子,母親心想:孩子,你使勁地聞吧,這是大自然的氣味,生活的氣味,別看這泥土烏黑難看,它卻是萬物生長的基礎。母親正思考著如何對孩子進行教育,小達爾文提出了問題:“媽媽,為什麼要給樹苗培土?”
蘇珊娜說:“我要樹苗像你一樣壯實地成長。可別小看這泥土,是它長出了青草,青草育肥了成群的牛羊,人才有了肉、奶、奶油和幹酪;是泥土使花朵開放,蜜蜂才成群飛來;是泥土滋養著燕麥和小麥,我們人類才有了糧食和麵包。”
小達爾文又問:“媽媽,那泥土裏為什麼長不出小貓和小狗來呢?”
麵對對整個世界充滿了好奇的達爾文,蘇珊娜總是不厭其煩地回答達爾文的數不清的問題,包括那些稀奇古怪、甚至在成人看來很“傻”的問題。她笑著說:“小貓小狗是它們的媽媽生的,泥土是長不出小貓小狗的。”
“我和妹妹是您生的,您是姥姥生的,對嗎?”
“對啊,所有的人都是他們的媽媽生的。”
“那最早的媽媽是誰呢,她是誰生的?”
“聽說最早的媽媽是夏娃。不過,我隻知道是聖母馬利亞。”蘇珊娜指著遠方的教堂對達爾文說,“就是教堂裏那個聖母馬利亞,可能夏娃和聖母馬利亞都是上帝創造的。”
“那上帝是誰創造的?”
“親愛的孩子,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對於我,對於你爸爸,對於所有的人來說,都還是一個謎,我希望你長大了自己去尋找答案,做一個有出息、有學問的人。”
對於小達爾文來說,媽媽就是老師,他的許許多多的問題都會在媽媽那兒獲取答案,而媽媽出色地擔負起這個使命。她把家裏的花房、花園,塞文河兩岸的綠色世界當做教育達爾文的課堂,讓達爾文根據花蕊來識別花草,教他怎樣記住各種花草和樹木的名稱。在媽媽的幫助下,小達爾文的知識越來越豐富了。
可惜的是,由於蘇珊娜身體越來越差,1817年1月15日,一個陰沉悶熱的夏日,她與世長辭了。彌留之際她對自己的丈夫說:“我不放心的是查理太小,太淘氣,他的愛好是有點怪,可我希望你能夠保護他的愛好。查理並不笨,隻要好好引導,將來他一定會有出息的。”
母親去世後,二姐卡羅琳成為家庭事務的管理者,隻有8歲半的達爾文受製於她的管教。卡羅琳總是對達爾文指手畫腳,任意訓斥,達爾文強烈反對姐姐的這種做法。曾有一次,卡羅琳指著小達爾文的鼻子大嚷:“一天到晚盡玩樹葉、野草、石頭,把房間搞得亂七八糟,你再這樣鬧下去,我就把你這些‘寶貝’統統扔出去!”
失去了媽媽的達爾文特別難過,他沒有地方傾訴心中的委屈,父親太忙,從他那兒不會得到安慰,於是他將這種痛苦轉移到感興趣的東西上麵。
達爾文天生喜歡各種動物,喜歡搜集各種植物、貝殼和礦物的標本。
他經常去釣魚。常常獨自坐在河邊或池塘邊,注視著水上的浮子、水下的遊魚和緩緩流動的塞文河水。
他也很喜歡摸鳥蛋,但每次總要給可憐的雌鳥留下一兩個,如果全部拿走,他認為這太殘忍了。他的心地善良還表現在,有一次打了一條小狗,打得並不嚴重,小狗甚至都沒有叫,可他卻非常不安,難過得好像自己犯了什麼罪一樣。
這時,他很喜歡做一些冒險而驚人的事。
他爬到樹上,想讓泥水匠和妹妹凱瑟琳稱讚他是一個勇敢的孩子。又有一次,他氣喘噓噓地奔到屋子裏,嚷著自己發現灌木叢裏有一大堆水果,準是有人偷了藏在那兒。實際上那是他的惡作劇,果子是他自己摘下來堆在那兒的。
就這樣他沉浸在自己的愛好和興趣中,漸漸對母親的概念、印象模糊了,正如他自己所言:“除了她臨終時睡的床、黑絲絨長衣和結構奇特的針線桌之外,我幾乎記不起關於她的任何事情了。”
四、上學
1817年春天,8歲的達爾文和7歲的妹妹凱瑟琳被送進當地一所私立小學讀書。這個小學惟一的老師即凱斯先生是一個牧師,他經常把《聖經》做教材來教兄妹倆。達爾文不喜歡《聖經》裏那些虛無縹緲的故事,所以他在學習上趕不上他的妹妹。
他喜歡看《魯濱遜飄流記》、《格利佛遊記》、《世界奇觀》等一些有趣味的書。
他在搜集方麵的興趣越來越濃:他搜集各式各樣的礦物、貝殼、硬幣和圖章。在幾個孩子當中,隻有他有這種特別的愛好。這時,他開始對自然史產生了興趣,他竭力要弄清楚各種植物的名稱。
他的另一大興趣是喜歡長時間地單獨散步。在散步時他總是專心致誌地思考。有一次他走過希魯斯伯裏小鎮附近的舊城堡時,由於專心思考,居然從七八英尺高的地方失足掉了下去。
在他狂熱的搜集下,他家裏的小臥室簡直像一個小型博物館,每一件“展品”都由他的小手仔細地拴上了標簽。
這個時期他的性格中有一個毛病——說謊的習慣。這種表現在他這個男孩子年齡屬於正常的現象。達爾文說的謊並不是通常的小謊,而是圍繞著他所搜集的標本的離奇怪誕的謊。他曾宣稱他的化石中頗有幾塊是價值連城的珍寶。他揚言自己搜集的硬幣中有一枚是古羅馬造的,實際上是一枚壓扁了的18世紀的四分之一舊便士。他還向一個同學保證他能夠用注入一種“秘密液體”的方法改變鮮花的顏色,而事實上他從未實際試驗過。
羅伯特·達爾文醫生對這些謊話一點都不在意,也不想去製止他。他說:“這說明這個孩子富有想象力,有一天他可能會把這種才能用到正經事上去的。”
他的這個預言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成年後的達爾文從不說謊,相反,隻有真理占據了他的心靈。
主持家務的卡羅琳和達爾文越來越難以相處,加之達爾文在私立小學受教育學到的東西比他從姐姐那兒學到的多不了多少,於是1818年夏天,達爾文和哥哥伊拉茲馬斯被送到當地的一所中學——希魯斯伯裏中學——當寄宿生去學習了。達爾文在這所中學呆了7年。多年以後,達爾文對他在希魯斯伯裏中學所受的教育這樣寫道:“巴特勒博士的學校對於我的智力發展是再糟糕不過的了。因為它嚴格地進行古典文學教育,除了一點點古代的地理和曆史之外,別的什麼都不教。從教育這一點來說,這個學校對我簡直是一片空白。”
事實上,希魯斯伯裏的校長巴特勒博士使這所中學成為全國最好的10所中學之一。巴特勒博士是利奇菲爾德大教堂的神父,他的中學是一所文法學校。教的課目主要是古代語言:拉丁文和希臘文,數學教得很少,自然科學和現代語言教得更少了,甚至本國語文——英文也幾乎不教。學生隻是偶爾把一些古文的散文和詩翻譯成英語。學生把大部分時間花在學寫和背誦那些並無多大意義的古詩上。
達爾文對這所學校十分反感。在這所學校裏,他是一名中等生,可能還是一名落後生。他常常在校方每天兩次點名的一段長時間空檔裏跑回家去,他在家裏總要呆到最後一分鍾。為了不遲到,他一路拚命地跑著去學校。在學校裏,他鸚鵡學舌似的死記賀拉斯和維吉爾的詩篇,以便第二天向老師背誦,可24小時後他的腦海一片空白。另一方麵,他卻非常喜歡讀喬叟和莎士比亞的作品,並且完全被彌爾頓的作品吸引住了。彌爾頓是他終生喜愛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