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風雲突變(1 / 2)

一九三七年初秋,江南山水一片綠色,而塞北草原黃色已起。原始山林不在那麼翠綠。地裏早熟的莊稼、山上果實都等人們去收割、采摘。白天的溫度就比南方低十度,人們已經穿秋天的衣服。夜晚,涼意更濃。秋風已起,大雁早已南飛。隻有牛馬羊在草原上盡情吃草。江河湖泊的水麵上,魚民正在捕撈著大魚。一望無邊火紅的高糧和金黃的大豆。滿山遍野的紅色、紫色、粉色、黃色、等顏色的野花在綠黃色襯托下,顯得那麼的美。體現北國豐富多彩秋野風光。這麼好的美景,這麼好地方。即成日本人的天下,東北四省、內蒙草原都籠照在那烏雲之下……

不到初更,夜色很黑,天上隻有幾棵星星在遠方晃動。地裏幹活的人們正坐在熱炕頭吃著晚飯,赤峰鎮與翁牛特旗的公路上,“誇誇誇、誇誇誇”並排奔馳黑、青兩匹駿馬。黑馬背上馱著一個褡褳裏麵裝滿東西;青馬背上騎著一個彪形大漢。臉上帶長途跋涉的灰塵與汗水形成痕跡,頭帶青色家做的夾棉帽子。一身黑色薄棉衣褲,上身還穿一件白茬羊皮坎肩。一雙家做的二棉鞋穿在腳上;從外觀看不出實際年齡,可那秀美眼睛炯炯有神,在黑暗中額外發亮。從騎馬的速度和馬上的動作看,象是個會功夫的人。

當馬跑到赤峰鎮與翁牛特旗一半的路程時,出現一個岔路口,旁邊立著一個牌子,上麵寫著三個字,宋家營。隻見大漢一拉馬韁繩,那馬一聲嘶鳴,那頭與身子“唰”地一動已往宋家營方向“噌”地調過去,那大漢一揚鞭揮下催馬“誇誇誇”地直奔宋家營而去。

宋家營,坐落在赤峰與翁牛特旗公路中間岔路口,往東南去十多裏處。四周被很高的石土山包圍著,沿途道路兩旁沒有人家。隻有一條土道通往營子裏,營子前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小河。他們利用天然的溝渠和人力加工,把營子用十米多寬河水圍了起來。隻有南麵小河上,架著一座石橋。寬六米、長五十米通向裏麵。營子的四周圍牆高築,牆身高有四米多、厚有兩米、四個城角、四個崗樓。高有七米以上;牆體是用挖護城河泥沙土摻黃米、糯米漿夯匝而成。牆上麵衝外麵建有射洞和垛口,衝著石橋有高三米寬四米的一個大門洞;門洞上麵設有城門樓,大門沒有關。營子內是由一百多的小院落組成;都是按外八卦、內五行修建院落房舍;房子一律是泥土木頭構建的。樣式北京式平房,營子正中央有一個特大的院落;房屋也是高大明亮。誰都知道這裏是營子裏最重要地方。不用看整個營子的建築得有百年以上的曆史。

此時,營內也正在吃晚飯,看門的家丁剛關好大門;遠處傳來“誇誇誇”的快速馬蹄聲。轉眼之間黑、青兩匹快馬來到大門樓下。騎馬之人一拉馬韁繩“籲”。門樓上守更的家丁瞪大眼睛看著下麵,高聲喊道:“下麵是那位仁兄?”彪形大漢道:“是我,宋振華。”“是華哥,小七快開門。”下麵的門丁,從聲音中知道外麵宋振華著急,立馬答應一聲,隨後快速打開大門。宋振華連馬都沒下,催馬“誇誇誇”地直奔營內中間哪個大院落而去。

宋振華眨眼之間已到大院門前,飛速翻身下馬,把兩匹馬快速拴在門外的馬樁上。拿下黑馬身上的馬褡漣,迅速搭在左肩上。快步走到角門前舉手拍門,片刻之間就隻聽裏麵有人問道;“是那位?”“宋振華,”“是華哥,”角門打開,那人剛要問候,宋振華對開門那人立即吩咐道;“英弟,去把馬喂好,”閃身快速走進角門,迅速繞過影壁快步來到院內正房門前。

宋振華舉手剛要扣門,隻聽屋內主人說道:“進來吧!”宋振華開門迅速進入屋內,那對虎眸快速掃了一眼坐在大廳北麵中間太師椅那人,兩道寒光正在看著他,他快速的放下褡褳。飛速拿下頭上的帽子,迅速脫去羊毛坎肩。向坐在太師椅上的那人施了一禮,聲音急噪言道;“爺爺,大事不好!”

而坐在太師椅上的那人,眼眸裏的寒冷之光立即放大。頓覺屋裏涼風習習,可聲音非常沉穩道;“振華,先別急,坐下喝口水,再把事情講清楚。”

聽到爺爺這麼說,宋振華也知道自己太急噪了,雙眸巡視飄一眼爺爺,見他坐在那裏非常冷靜。他深吸一口氣,平靜了一下激動心情,端起茶桌上的水杯,一口氣喝了一杯水。隨後坐在右邊的椅子上,這時心神已經平靜很多道:“爺爺,你派我跟振羽去哲裏木,打聽我喜旺叔、喜魚叔他們的去向?我們先到城關客棧去問,他們沒有到過那裏,我倆住那裏四外打探,壹天過去也沒有他們的消息。

我們要到開魯丁家去打探消息。剛出城門,就碰見天山口我五爺爺家的大孫子宋振悟;他是來向你報信的。外邊說話不方便,我們趕緊返回城關客棧。我焦急的問道:“振悟哥,你來報的是什麼信?是我喜旺叔、喜魚叔他們的消息嗎?”振悟點了點頭。我立即追問道:“你快說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宋振悟的一席話,引出了日本人與宋氏家族之間的血雨腥風,為此死去無數平民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