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1 / 3)

第六章

一位好老師

25年前,有位社會學教授,曾叫班上一群學生到一個貧民窟,調查200名男孩的成長背景和生活環境,並對他們未來的發展作一個評估,每個學生得出的結論都相同:“這些貧民窟的男孩不會有出頭之日的。”

25年後,其中一個大學生成了教授,他無意中在辦公室的檔案中發現了這份研究報告,他很好奇地想知道這些男孩的現狀到底如何,因此他叫自己的學生繼續作追蹤調查。

調查的結果是:這些男孩已經長大成人,除了有20人搬遷和過世,剩下的180人中有176名都有很好的工作,而且還有一部分人成就非凡,其中擔任律師、醫生和企業家的比比皆是。

這個教授頗感驚訝,決定深入調查此事。他拜訪了當年評估的那些人,問道:“你今日能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麼?”結果每個人都不約而同地回答:“因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師。”

教授終於找到了這位雖然年邁,但仍然耳聰目明的老師,請教她到底用了什麼辦法,能讓這些在貧民窟長大的孩子個個出人頭地。

這位老太太眼中閃著慈祥的光芒,嘴角帶著微笑回答道:“其實也沒什麼,我愛這些孩子,我盡全力給他們盡可能多的文化知識和做人的道理,事情就是這樣的。”

幸福心得

“愛”可以改變人,使人從宿命的詛咒中脫離出來。因為愛可以融化冷漠和絕望,可以為身旁的人帶來幸福與希望。愛可以創造人間種種奇跡。

1美元小費

在一個既髒又亂的候車室裏,靠門的座位上坐著一個滿臉疲憊的老人,身上的塵土及鞋子上的汙泥表明他走了很多的路。列車進站,開始檢票了,老人不緊不慢地站起來,準備往檢票口走。忽然,候車室外走來一個胖太太,她提著一隻很大的箱子,顯然也要趕這班列車。可箱子太重,累得她呼呼直喘。胖太太看到了那個老人,衝她大喊:“喂,老頭兒,你給我提一下箱子,我一會兒給你小費。”那個老人想都沒想,拎過箱子就和胖太太朝檢票口走去。

他們剛剛檢票上車,火車就開動了。胖太太抹了一把汗,慶幸地說:“還真多虧你,不然我非誤車不可。”說著,她掏出1美元遞給那個老人,老人微笑地接過。這時,列車長走了過來:“洛克菲勒先生,你好,歡迎你乘坐本次列車,請問我能為你做點什麼嗎?”

“謝謝,不用了,我隻是剛剛做了一個為期3天的徒步旅行,現在我要回紐約總部。”老人客氣地回答。

“什麼?洛克菲勒?”胖太太驚叫起來,“上帝,我竟讓著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先生給我提箱子,居然還給了他1美元小費,我這是在幹什麼啊?”她忙向洛克菲勒道歉,並誠惶誠恐地請洛克菲勒把那1美元小費退給她。

“太太,你不必道歉,你根本沒有做錯什麼。”洛克菲勒微笑著說道,“這1美元,是我掙的,所以我收下了。”說著,洛克菲勒把那1美元鄭重地放進了口袋裏。

幸福心得

真正的大人物,是那種身居高位仍然懂得如何去做平常人的人;真正的大人物,從來都是和平常人站在一起的人。

音樂會

俄羅斯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赫爾岑年輕時,有一次,他的一位女朋友請他去參加一個音樂會。音樂會沒開始多長時間,赫爾岑就用雙手堵起耳朵,低著頭,滿是厭倦之色。不久,他打起瞌睡來。

女朋友看到赫爾岑這樣,很是奇怪,問他:“難道你不喜歡聽音樂嗎?怎麼音樂一響你就成了這副樣子?”

赫爾岑搖了搖頭,說:“這種怪異、低級的樂曲有什麼聽頭?”

“你說什麼?”女朋友大叫起來,“天啊!你說這音樂低級?你知不知道,這是現在社會最流行的音樂!”

赫爾岑心平氣和地問:“難道流行的一定好嗎?”

“那當然,不好的東西怎麼會流行呢?”女朋友反問。

“那按你的意思,流行感冒也是好的囉?”赫爾岑微笑著回答。

女朋友頓時啞口無言。

幸福心得

對生活中存在的東西,要用心加以辨別,如果一味地持肯定的態度,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一份粗獷的真誠

鄉下,有這樣一個愛情故事。

塬上缺水。塬上人得往返十餘裏山路挑水。

一天,一個女孩挑水不慎跌倒了。一個人走過去了,又一個人走過去了,一個啞巴走近了這女孩,也隻有啞巴看見了這個女孩,幫女孩挑水。

天天挑水。在這條路中,有啞巴,也有女孩。啞巴在後,女孩在前。女孩一個微笑,啞巴與女孩有了挑一擔水後的愜意。時間長了,啞巴挑水,女孩相隨,女孩就有了溫馨的感覺。

愛意不是挑水,啞巴不讓女孩挑水,啞巴挑水是愛意。啞巴挑一擔很重的水。啞巴不會說“感受愛,誰會覺得累呢?”

女孩說:“挑一擔水我親你。”

女孩一句很土的話,啞巴肩上的重量就輕了。

啞巴挑水,女孩采摘一片樹葉,水就不蕩了。女孩心中的漣漪一蕩一漾,在這條路上,啞巴一曲一伸的手指,搖頭點頭,比比畫畫,女孩能聽到最溫柔的情話。

沒有花前月下,沒有柳蔭長堤,有的是兩人相伴走過的山路。啞巴並未送女孩一座金山,啞巴送女孩關懷動人心弦,直到溫暖千裏之外一顆旁人的心。

一份粗獷的真誠,毫無矯飾地宣泄,咋這樣懾人心魄呢?

幸福心得

不能隻考慮得到的與付出是否等價,而應重視付出的是否真誠,得到的是否無愧。

12顆真誠的心

礦工下井刨煤時,一鎬刨在啞炮上。啞炮響了,礦工當場被炸死。因為礦工是臨時工,所以礦上隻發放了一筆撫恤金,不再過問礦工妻子和兒子以後的生活。

悲痛的妻子在喪夫之痛之後是來自生活上的壓力。她無一技之長,隻好收拾行裝準備回到那個閉塞的小山村去。那時礦工的隊長找到了她,告訴她說礦工們都不愛吃礦上食堂做的早飯,建議她在礦上支攤兒,賣點早點,一定可以維持生計。

礦工妻子想了一想,便點頭答應了。於是一輛平板車往礦上一支,餛飩攤兒就開張了。8毛錢一碗的餛飩熱氣騰騰,開張第一天就一下來了12個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吃餛飩的人越來越多,最多時可達二三十人,而最少時從未少過12個人,而且風霜雨雪從不間斷。

時間一長,許多礦工妻子都發現自己的丈夫養成了一個雷打不動的習慣:每天下井之前必須吃上一碗餛飩。

妻子們百般猜疑,甚至采用跟蹤、質問等種種方法來探求究竟,結果均一無所獲。

直到有一天,隊長刨煤時被啞炮炸成重傷。彌留之際,他對妻子說:“我死之後,你一定要接替我每天去吃一碗餛飩。這是我們隊12個兄弟的約定,自己的兄弟死了,他的老婆孩子,咱們不幫誰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