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烹飪小竅門(一)
畜肉麵麵觀
畜類是指人類為了經濟或其他目的而馴養的哺乳動物。畜類的種類很多,但作為肉用畜類,我國主要有豬、牛和羊三種。此外,還有兔、馬、驢、騾、狗、駱駝等,但應用不廣泛。畜類肉及製品在人們的飲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含有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對人體生長發育、細胞組織的再生和修複、增強體質等有重要作用。
畜肉的營養價值
各種家畜主要含有水分、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其中,畜肉中的蛋白質主要由許多人體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所構成,它是決定畜肉食用價值的主要成分。畜肉中含有鈉、鐵、磷、鈣、鎂等礦物質,一般瘦肉比肥肉含量多,而內髒又較瘦肉含量高。畜肉中維生素的含量雖然不多,但其中的B族維生素是人體所需要的,以瘦肉含量較多。此外,家畜髒腑類,如心、肝、肺、腸、腰、肚等,在動物性原料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色澤、形態、鮮味、營養成分均比畜肉高,而且還含有比較豐富的維生素A、B族維生素和鐵、磷、鈣等礦物質。
新鮮畜肉的選購
新鮮畜肉的表麵有一層微微幹燥的表皮,肌肉顏色均勻,呈淺紅色,有光澤,切麵稍有濕潤而無黏性,肉汁透明;肉質緊密而有彈性,指壓後凹陷立即恢複,脂肪為白色。變質畜肉的表麵過分幹燥,肌肉為暗色,有時呈淺綠色或灰色;切麵過度潮濕發黏,肉質鬆軟無彈力,表麵及深層均有腐臭味,脂肪呈烏灰色。
怎樣鑒別髒腑類的質量
家畜髒腑類主要包括:心、肝、腸、肚、肺、腰子等,俗稱“軟下水”或“下雜”等。新鮮的心,用手擠壓會有鮮紅的血液流出,肌肉堅實有彈性;不新鮮的心與上述現象相反。新鮮的腸,有韌性,呈白色或淺玫瑰色,光滑無黏液,具有髒腑的特殊氣味;不新鮮的腸呈淡綠色,韌性差,無光澤,黏液較多,有異味。新鮮的肚,有光澤,呈白色或淺黃色,肚壁厚而平滑;不新鮮的或帶有病症的肚,色澤較暗,呈灰綠色,黏液較多,氣味難聞。如將肚翻開內部有硬的小疙瘩或有破損潰瘍麵,係有病症,不能食用。新鮮的肺,質地軟而有彈性,無黏液,灌洗後色呈銀白;不新鮮的肺,幹燥萎縮,有黏液,灌洗後色灰暗。新鮮的腰子,呈淺紅色,表麵有一層薄膜,有光澤,柔軟而有彈性;不新鮮的腰子,表麵幹燥,無彈性,發黏,呈白色,質軟,經水泡後腰體脹大。
畜肉質量巧鑒別
消費者在購買鮮畜肉時,首先要看經營者是否具有相關的合法手續(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所經營的畜肉是否加蓋有檢疫驗訖印章和持有檢疫證明。掌握畜肉品質鑒別的簡易方法也會有幫助,以下三點可供參考。
注水畜肉的鑒別:一般正常的新鮮畜肉肌肉有光澤,紅色均勻,脂肪潔白,表麵微幹,不粘手;而注水後的畜肉表麵有水淋淋的亮光,注水過多時,水會從肉上往下滴落。割下一塊畜肉放在盤子裏,稍待片刻就會有水分滲出來。用衛生紙或吸水紙貼在畜肉上用手緊壓,等紙濕後揭下來,用火柴點燃,若不能燃燒,則說明畜肉中注了水。
病死畜肉的鑒別:病死豬肉是指病豬肉或非正常宰殺的豬肉,這種豬肉一般不能食用。病死豬肉皮膚一般都有出血點或充血痕,顏色發暗,脂肪呈黃或紅色,肌肉無光澤,用手指按壓後,其凹部不能立即恢複。
囊蟲病肉的鑒別:米豬肉即是指患囊蟲病的死豬肉。這種肉對人體危害很大,不能食用。識別方法是:囊包蟲呈石榴狀,寄生在肌纖維(瘦肉)中,腰肌是囊包蟲寄生最多的地方。用刀子在肌肉上切開,一般厚度1厘米,長度20厘米,每隔1厘米切1刀,切4~5刀後,在切麵上仔細查看,如發現肌肉上附有石榴子一般大小的水泡狀,即是囊包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