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此時期提倡換乳,或用配方奶代替母乳,並且加大營養代乳品的比例。營養代乳品的選擇也十分重要,既要滿足寶寶的營養物質需求又要避免寶寶營養過多產生肥胖。
怎樣喂養本月的寶寶
原則上提倡喂母乳12個月以上,但由於個體差異的原因,並不是每個媽媽都可以做到。如果寶寶在這一階段完成了換乳工作,那麼在營養方麵,媽媽們都可以以各種方式給寶寶食用代乳食品。一般來講,這一時期寶寶的飲食為:每天3次母乳化配方奶,分別在早6時、下午2時和晚上10時,每次約為250毫升。另外要加2次輔食,可安排在上午10時和下午6時,輔食的內容力求多樣化,使寶寶對吃東西產生興趣且營養均衡。
在這期間還可以安排吃些水果或果泥。在食物的搭配上要注意無機鹽和微量元素的補充。
寶寶還可以吃母乳嗎
嬰兒如果過了8個月還吃母乳的話,容易導致缺鐵性貧血,所以從8個月開始,就要多給嬰兒吃一些代乳食品了,但是嬰兒並不是不可以吃母乳,隻是為了保證換乳的順利進行,從這個月開始,最好減少母乳量。
當然,如果母乳充足,在早晨、午睡、晚上睡覺前、夜裏寶寶醒來時都可以給寶寶吃母乳,這樣既方便,又能使寶寶很快地入睡。
寶寶換配方奶為何拉肚子
這可能是由於寶寶不習慣新的配方奶、由於嬰兒配方奶不含有幫助寶寶消化的酵素造成的。正確的做法是在換配方奶初期,兩種配方奶混合吃,這個過程叫做轉奶。由於寶寶在6個月前後營養需要有較大的區別,所以在換奶時一定要有轉奶的過程,在減少1小匙原配方牛奶後添加一匙新配方奶,若寶寶生長健康再繼續換奶。整個轉換時間一般持續7天左右。另外,不要把配方奶、米湯、米粉等混合在一起,易使寶寶消化不良。
食物的選擇
8~9個月的寶寶,食物就可從全粥開始轉到軟飯了,選擇纖維多的蔬菜,取菜尖的部分,設法切成讓寶寶容易入口的大小。要注意讓寶寶的營養均衡,每一餐都要供應主食、蛋白質、蔬菜,比例大約是:主食3,蛋白質3,蔬菜4。
增加粗纖維食物和硬食物
這個月齡起,寶寶已經長牙,有了咀嚼能力,可以給寶寶增加粗纖維的食物和硬食物,添加類似紅薯、土豆之類的植物性根莖塊類食物,注意要去掉過粗過老的部分。給寶寶吃一些硬食物對寶寶的牙齒發育有利,也能鍛煉其消化係統。
繼續增加輔食
這個月齡可以繼續給寶寶添加不同種類的輔食,仍然以柔嫩、半固體為主。注意讓寶寶全麵地吸收營養。可食用碎菜、雞蛋、粥、麵條、魚、肉末等,也可以根據寶寶的興趣喂一些米飯。
寶寶的健康提示
如寶寶出現鼻塞、流涕、氣喘、口周發青、抽風、疼痛又不願別人觸摸痛處、皮膚出現暗紅色或紫紅色的斑點狀疹等情況時,均應及早請醫生診治。
健康體檢
這個月齡的寶寶需要接受一次係統的體檢,量量身高、體重、頭圍、胸圍,看看寶寶發育是否正常。
維生素c缺乏症
維生素C缺乏症又稱壞血病;是由於人體長期缺乏維生素C(抗壞血酸)所引起的出血傾向及骨骼病變的疾病。
維生素C為水溶性,人體自身不能合成,需由食物供給,維生素C廣泛存在於新鮮水果和綠葉蔬菜中。烹調時加熱、遇堿或金屬,易被氧化分解失去活性。蔬菜切碎、浸泡、擠壓、醃製,也會導致維生素C損失。穀類及牛乳中含量極少,經煮沸後則大多被破壞。維生素C缺乏多見於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母孕期攝入足量維生素C,則出生後2~3個月孩子體內儲存的維生素C可供其生理需要,若孕婦患本病,則新生兒出生後即出現症狀。孕婦及乳母應多食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新鮮水果、蔬菜。提倡母乳喂養,出生後2~3個月需添加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
1.一般症狀。維生素C缺乏3~4個月方出現症狀。早期表現易激惹、厭食、體重不增、麵色蒼白、倦怠無力,可伴低熱、嘔吐、腹瀉等,易感染或傷口不易愈合。
2.出血症狀。常見長骨骨膜下、皮膚及黏膜出血,齒齦腫脹、出血,繼發感染局部可壞死。亦可有鼻衄、眼眶骨膜下出血可引起眼球突出。可見消化道出血、血尿、關節腔內出血,甚至顱內出血。
3.骨骼症狀。長骨骨膜下出血或骨幹骺端脫位可引起患肢疼痛,尤其當抱起患兒或換尿布時大聲哭叫。因肢痛可致假性癱瘓,患肢呈固定位置,呈“蛙腿”狀。患肢沿長骨幹腫脹、壓痛明顯,微熱而不發紅,也絕不延及關節。
貧血的預防和治療
在人體所有的微量元素中,鐵的含量最高,鐵是製造血紅蛋白不可缺少的原料,寶寶如果發生缺鐵,就會出現造血原料的不足,就不能合成足夠的血紅蛋白,從而出現貧血。貧血的寶寶會出現反應低下、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差、易怒、煩躁、智力減退等表現。因此,一定要注意預防嬰幼兒期貧血的發生,以保證大腦的正常發育。
處理方法:寶寶體內儲存的鐵隻能滿足出生後4個月以內生長發育的需要,但0~1歲的寶寶,其體重和身高仍在迅猛增長,血容量增加很快,並且寶寶活動量增加,對營養素的需求也相對增加,尤其是鐵的需要量也相對增加,所以為了預防貧血的發生,應增加含鐵豐富的輔食,以補充機體內所需的鐵。
猩紅熱
猩紅熱為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以發熱、咽炎及皮疹為特征。
1.潛伏期一般為2~4天,最短1天,最長7天。起病急驟,寒戰、發熱,體溫一般為38T~39℃,重者可達40℃以上。嬰幼兒有發生驚厥或譫妄者。孩子全身不適,咽痛明顯,影響進食。咽及扁桃體明顯充血,亦可見膿性滲出物。舌質紅,乳頭紅腫如楊莓,稱楊莓舌。頸部及頜下淋巴腺增大,有觸痛感。
2.皮疹於發病後24小時左右迅速出現,最初見於腋下、腹股溝及頸部,24小時內遍及全身。皮疹為彌漫猩紅色約針頭大的小丘疹,觸之如粗砂紙樣,或如寒冷時的雞皮樣疹,疹間皮膚潮紅,用手壓可暫時轉白。麵頰部潮紅、無丘疹,而口周圍皮膚蒼白,為口周蒼白圈。於皮膚皺褶處如腋窩、肘、腹股溝等處,皮疹密集,色深紅,其間有針尖大之出血點,形成深紅色橫線“帕氏征”。口腔黏膜亦可見黏膜疹,充血或出血點。出疹期仍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