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寶寶6~7個月(1 / 3)

第八章 寶寶6~7個月

寶寶的身體發育標準

這個階段的嬰兒與母親的聯係更密切了,看見母親對他笑,他就會很高興。如果母親離開,他就會哭。聽見別人叫他,他會循著聲音尋找。

生長發育

這個時期嬰兒的睡眠時間減少了,而且晚上入睡時間會延後,玩耍的時間增多了,應該教會嬰兒在這個時期體會更多的快樂。可以和嬰兒一起玩,逗他開心;可以讓他自由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可以和他一起去散步,天氣好的時候帶他一起去逛街,總之,給他更多新的體驗,新的樂趣,讓他更開心。

寶寶的護理要點

寶寶出牙的護理

一般來講,寶寶的第一顆乳牙在6~8個月的時候長出,一般先長下牙,但也可能提早到3~4個月,或延後到11~12個月才長牙,通常前牙會有前後6個月的差異,後牙的差異甚至可達一年。大約到了2歲半時才長滿完整的20顆乳牙。乳牙長牙的順序和大約時間如下,原則上是左右對稱,其中上下顎的第一臼齒,和上下顎犬齒的萌芽時間大約相當。

保暖護理

關於給寶寶保暖,媽媽們總喜歡把寶寶裹得嚴嚴實實的,生怕凍著了。可事與願違,寶寶仍時常感冒發熱,弄得媽媽們真不知該怎麼做才好。專家表示:讓寶寶多穿衣服並不是保暖的最佳方式,其實,隻要做好幾處關鍵部位的保暖措施即可。

首先是頭部:要知道寶寶25%的熱量是由頭部散發的,不戴帽子會失去大量體熱,最好在外出的時候給寶寶戴上帽子,當然帽子選擇要恰當。

其次是肚子:寶寶的肚子一定要做好保暖,尤其是睡覺的時候最需要保護的是小肚子,如果怕寶寶蹬被使肚子著涼,可把寶寶放在睡袋裏,這樣就暖和多了。

最後是雙腳:要知道寶寶腳的表麵脂肪很少,保溫能力很差,腳的保暖關鍵在鍛煉和穿好鞋襪,平常要給寶寶穿戴整齊,穿棉質的襪子,透氣且保暖性好的鞋子。

不要給寶寶蓋厚被子

如果寶寶在夜間睡著之後總是踢被,家長應該注意不要給寶寶蓋得太多、太厚,特別是在寶寶剛入睡時,更要少蓋一點,等到夜裏冷了再加蓋。

稍微蓋薄一些,寶寶不會凍壞,蓋得太厚,寶寶感覺燥熱,踢掉了被子,反而容易著涼感冒。

趴著睡覺

這個月齡的嬰兒有的喜歡趴著睡覺,這是嬰兒的個人喜好,不是什麼疾病。他隻是在自由翻身後,感覺趴著睡覺更舒服才會選擇這種睡覺方式的,而且一般這樣的睡覺方式不會因為壓迫胸部造成呼吸困難,因此家長不必擔心。大多數嬰兒過一段時期後都會變回原來的仰臥姿勢。

不要給寶寶穿得太暖

寶寶穿的衣服薄厚也應適宜,穿得太少,寶寶的手、腳都發涼,容易生病;穿得太多,活動起來不方便,一動就會出汗。出汗之後,再一受風就容易著涼了。俗話說,“要想小兒安,三分饑和寒。”也就是說,要想讓寶寶平安不生病,隻需要吃七分飽,穿七分暖就行了,若吃得過飽,穿得過多,反而容易生病。

玩耍時的抱法

橫著抱

已經過了橫著抱時期的寶寶,再次橫著抱,會重新體驗到其中的樂趣。

坐著向前抱

一般的寶寶都很喜歡看到周圍寬闊的環境,也很喜歡媽媽擺弄他的手和腳。

“海獺”抱

讓寶寶坐在仰麵朝上的媽媽的肚子上,可以體驗到肚子和肚子親密接觸的感覺。

謹防寶寶吞食異物

寶寶的磨牙發育不全,不能細嚼食物;寶寶喜歡將物體或玩具放入口中玩耍;愛哭、愛笑、愛鬧,進食時喜歡邊吃邊玩;咳嗽反射不健全,這些均可造成氣管異物。家長給寶寶吃不恰當的食物,如花生、瓜子、豆類,或在喂食時戲逗或打罵寶寶,也可以使食物嗆入氣管,造成氣管異物。父母要當心微小物品對寶寶的傷害,如紐扣、硬幣、別針、玻璃球等小物品,一定要避免寶寶吞食入口,為了讓寶寶能自由自在地在房間內玩耍,既要滿足寶寶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還要避免不幸事件的發生。

注意小物件

特別要注意寶寶爬行的地麵上是否掉有小物品,如扣子、大頭針、曲別針、紐扣、電池、氣球、豆粒、糖丸、硬幣等,如果有要及時收起來。

注意有核的水果

當給寶寶喂食有核的水果時要特別當心,應先把核取出後再喂食;還應對玩具進行仔細檢查,看看玩具的零部件,如小珠子等有無鬆動或掉下來的可能。

急救方法

當發現寶寶吃了什麼東西或有些不太正常時,家長可以用一隻手捏住寶寶的腮部,另一隻手伸進他的嘴裏,把東西掏出來;若發現已將東西吞下去時,可刺激他的咽部,促使寶寶嘔吐,把吞下去的東西吐出來;假如寶寶翻白眼,則可施行“哈姆立克”急救術,即父母站在孩子的背後,采弓步,一腳置於孩子兩腳間,一手拳頭狀放在他肚臍上方,另一手用毛巾包住拳頭用力按到異物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