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好學易做的巧手菜(一)(1 / 1)

第一章 好學易做的巧手菜(一)

家庭製作巧手菜肴,需要掌握的方法較多,而其中烹調技法是必修課。烹調技法是指把經過初步加工和切製成形的烹飪原料,綜合運用加熱、調製等手段製成不同風味菜肴特色的方法。

由於烹飪原料的性能、質地、形態各異,因此,菜肴在色、香、味、形、質諸要素等方麵的要求也各不一樣,因而菜肴製作過程中的加熱途徑、糊漿、芡汁和火候運用也不盡相同,這樣也就衍生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烹調技法。

家庭烹調的技法很多,一般可以按照冷熱菜式把技法分為冷菜烹調技法和熱菜烹調技法。

冷菜烹調技法是指冷菜在食用時,成品菜肴的溫度接近或低於人的體溫的一類菜肴,我們家庭中比較常見的烹調方法有鹵、醬、拌、熗、凍、醃、漬等。熱菜烹調技法是指熱菜在食用時具有明顯高於人體溫度的菜肴,這類烹調技法包括了除冷菜烹調技法之外所有的烹調方法,比較常見的為炒、溜、燒、燜、燴、煮、煎、炸等。

巧手醃拌菜:

拌菜是冷菜的一種烹調方法,是將生料或熟料,經加工成為較小的丁、絲、片、塊、條或特殊形狀,用調味品拌製而成。拌菜具有用料廣泛、製作精細、味型多樣、品種豐富、開胃爽口、增進食欲等特點,為家庭中比較常見的烹調技法之一。

醃菜是將原料浸入調味的鹵汁中,或用調味品塗抹、拌勻,以排除原料內部的水分,使其入味的方法。醃的方法同拌菜有些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醃製菜肴的製作時間較長,所用原料一般為不易入味或大塊狀的,而拌菜多是現吃現拌。醃菜一般適用於肉類和蔬菜類原料,其成品有風味獨特、鮮嫩清脆、食之利口、口味濃鬱等特點。

醃拌菜竅門:

拌菜在刀工處理上要整齊美觀,如切條時長短大體要一致,切絲時粗細要相同,這樣既能入味,又能令人望而生津,增進食欲。

生拌菜必須十分注意衛生。因為蔬菜在生長過程中,常常沾有農藥等物質。所以應衝洗幹淨,必要時要用開水和高錳酸鉀水溶液衝洗。

拌涼菜要避免菜色單一,缺乏香氣。如在黃瓜絲拌海蜇中,加入一點海米,使綠、黃、紅三色相間,甚是好看。

製作拌菜所用的廚具要嚴格消毒,菜刀、菜板、擦布要生熟分開,不得混用。而且廚具要經常用熱水燙或鹽水刷洗,以消除細菌。

醋是涼拌菜肴中的主要調味品,由於醋酸的作用,過早加入醋會使鮮綠蔬菜變成黃色,所以,在涼拌蔬菜時最好在上桌時加入醋。

巧手熏醬菜:

熏是冷菜製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烹調方法,也是餐飲業冷菜製作最常用的三大烹調方法之一(即熏、鹵、醬)。在飲食行業,熏可以因熏製設備的不同,分為缸熏(敞爐熏)、鍋熏(封閉熏)、室熏(房熏);按原料生熟的不同,分為生熏和熟熏兩種。生熏是以生原料熏製,熏後有少數直接食用,但主要製作為加工性原料,需要用其他方法再進一步加工熟製;熟熏是把經過初步熟處理的原料進行熏製,成品直接食用,為熏製的主要方法。

醬是冷菜製作中使用較為廣泛的一種烹調方法,也是冷菜中不可缺少的製作方法之一。醬的方法最早是指用醬醃漬原料,為醃製方法的一種,如在宋元時期的醬蟹,是將活蟹加上醬油等調味品醃漬而成。至明清時期,醬法漸多,有的把原料用酒、甜醬、鹽以及花椒等醃漬入味,待風幹後或蒸、或煮、或煨熟食用,如醬蹄、醬雞、醬鴨等;也有將原料蒸熟後,壓幹水分,放入醬油等調味料中浸泡而成,如醬熟茄、醬麻菇等;還有的把原料晾幹,加入醬油、花椒等醃漬幾天後再煮熟食用,如醬油鴨等。此後,醬的方法逐漸演變,而成為現行的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