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3章(1 / 1)

大妹未接到溫秀才的報安信,馬不停蹄趕到東塘村的時候,已是月餘之後,溫秀才早已身健如初。

溫秀才責怪二妹不該這麼魯莽,好端端嚇唬大妹,害得人家千裏迢迢趕過來,勞累不說,還耽誤繡莊的事。二妹當沒聽見一樣不說話,一勺接著一勺往桶裏舀豬食,因她在家,便借用了易嬸子豬圈旁邊的荒地,壘起石頭,搭上棚蓋,圍成一塊豬圈,買了兩頭小豬仔養在裏頭。

寫信給大妹本是易嬸子的主意,因當時溫秀才陷入昏迷,有大限將至的跡象,易嬸子是個沒爪蟹,二妹又沒個主見,易嬸子當時能想到的唯有找大妹回來,因此溫秀才不停地叨叨二妹,她聽著也很不是滋味,不高興道:“不是料不到後麵這些曲折嘛!”

反正來都來了,再說這些無益,易嬸子畢竟還算外人,不該給她沒臉,大妹遂托辭道:“女兒認識國子監的人,托付他幫忙辦理瑞瑞入學的事情,已有些眉目,本想遲些定下來再回家報信,現下接到書信回來,不過是把行程提前罷了。”

“國子監?”二妹停下手裏活,愣愣把大妹望著,不敢置信道,“瑞瑞爹不過是個七品縣官,瑞瑞如何能夠進國子監?”

大妹笑說道:“我自有辦法,但是行還是不行,需得你回家問問妹夫的意見。”

二妹聽罷,連忙擦幹淨手,連豬也不喂了,急急忙忙出門去縣城。

大妹雖然心地不錯,但卻是個怕麻煩的人,溫秀才不明白大妹葫蘆裏賣的什麼藥,因此狐疑地看著她。

大妹沒有解釋,坦然地拎起食桶,被易嬸子搶過去,道她的雙手是做刺繡的,不能幹粗活,顛顛提出門去喂豬。

二妹回到家,將大妹的話一字不落複述一遍,華氏把一雙眼珠子瞪得滾圓,鐵青著臉罵道:“我的孫子,不在我跟前待著,你要把他拐到哪裏去!”

二妹不敢再吭聲,隻是關係兒子的前程,到底不死心,期待地看向華歸。

華歸冷聲道:“以後休提此事。”甩了袖子去書房。

二妹呆呆看著華歸消失在綠柳紅花中的身影,不禁感到心灰意冷,耳裏聽見華氏大聲催她去做飯,隻好挽起袖子去井邊打水淘米。

妾身跟著華氏進房,小聲與她說道:“姑姑,您休怪侄女多嘴,依我看,瑞瑞若是能去京城,倒是大好事一件。”

華氏原本就不快的臉,更是繃得緊緊的。妾室撒嬌似地搖了下她的胳膊,華氏便耐心聽著她往下講。

“瑞瑞到底姓華,就算走天走地也仍是我們家血脈,進了國子監,便算是占了地利人和,往後博取功名也容易些,光耀的是我們家的門楣,他們溫家能占什麼便宜?而且她們溫家無子,那個大女兒是頂頂賺錢的,而且又一把年紀,是個被休了的人,想要找個願意接手的下家談何容易?況且她自己又是個眼光高的人,這輩子注定要孤獨終老。等到她們一家都老了死了絕了,他們家的家產能留給誰?便是最後家產被溫家宗族收走,也不過是房子之類的空殼,真正的真金白銀不給我們瑞瑞給誰?一來一去,您算算值不值得。”

故土難離,大妹想讓溫秀才也同她們一起去京城,但是溫秀才不願意。易嬸子雖然私心裏不希望他走,但是三姐妹都不在跟前,萬一溫秀才真有個好歹,她怎麼做都會是錯,因此好說歹說,總算勸得溫秀才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