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1 / 1)

賽事要連續進行三天,孫大娘在縣城裏定了間客房,前一天便讓車夫送大妹住進去。到了比賽那天,大妹照常起床,洗漱之後,不慌不亂在客棧裏吃過早餐才出門。到達李家繡莊,發現已經有許多人在等待,少說也有二百多號。人頭攢動,焦躁的情緒在人群中彌漫。

未等許久,便到辰時。李家繡莊打開大門,出來八九名家丁和仆婦,其中一人對著名冊念名字,其餘的站在旁邊維持秩序。仆婦挨個叫名,被點到名字的繡娘魚貫進入繡莊。因為人數過多,繡莊內擠不下,隻好一批三十個、一批三十個地進去測試。

嚴冬已過,早春的風還沒有及時回暖,偶爾吹過一兩陣,能激起一身雞皮疙瘩,幸好人多,大家擠在一起也不覺得冷。

每批進去的繡娘至少要花費半個時辰,因不知道自己排在什麼號次,大妹請旁邊的一位繡娘往中間移移,擠坐上長凳等候。

一個著藕荷色、梳雙丫髻的小姑娘從旁邊經過,擠到拿名冊的仆婦身邊看了看,回來向一位高高瘦瘦的姑娘報告:“小姐,我們排在後麵呢。”

高高瘦瘦的姑娘站在外圍,離人群有些距離,環顧一下四周,看見對麵有家茶坊,於是說道:“喝茶去。”率先移步。

小丫頭連忙屁顛屁顛跟上。

比賽第一天比試構稿、配色、劈線。

構稿是指把畫稿臨摹到繡布上,畫稿截取的是《清明上河圖》局部,臨摹的時候務必要做到線條清晰,畫麵幹淨,否則影響後期刺繡時候的絲線走向辨別。

配色指的是為繡樣搭配不同顏色的花線,在刺繡中,善用色,不僅要懂辨色,還要能預見不同顏色花線搭配在一起所產生的效果,對物配色、對光調色、對神運色是決定刺繡用色成功的關鍵。一般來說,麵光用淺色線,背光用深色線,側麵用間色線,有幾句口訣說道:紅綠相配求變化,滿幅飛色有呼應,主花明而亮,賓花淡而明,密處深中淡,疏中淡帶深。

劈線指的是將一根花線分成好幾根,此技術要求繡娘的雙手纖細蔥長、光滑潔淨,而且小指需要留長指甲,分線要均,用力要勻,這樣才能不會捋斷或捋毛絲線。一位嫻熟的繡娘能將1根絲線劈成12絲、14絲、16絲,甚至更多,12絲的花線相當於一根頭發絲的四分之一。曆史上記載,外郡曾有位繡娘將一根繡線劈成了48絲。

第二天比試針法。共分三個步驟,一是基本針法,如直針、曲針等;二是衍生針法,如搶針、參針、套針等;三是衍生針法組合,如刻鱗針。

第一天淘汰一百多號繡娘,第二天淘汰五十多號繡娘,唯剩二十號繡娘進入決賽。

兩天下來,大妹的成績都不算拔尖,那位高高瘦瘦的姑娘接連兩次拿下頭籌,頗引人注目。

明天才是這次比賽的重頭戲——比試繡法。不拘題材,不拘針法,要繡娘在兩個時辰內單獨完成一幅作品,優秀者才能獲得此次比賽的頭獎——李家繡莊少奶奶之位。李家繡莊的少爺是獨子,若能成為正牌少奶奶,也就意味成為李家繡莊的未來當家人,入選的繡娘無不摩拳擦掌,為明天的比試作最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