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用間篇(1 / 3)

第十三章《用間篇》

概述

論述使用間諜偵察敵情在作戰中的重要意義,並論述間諜的種類和使用間諜的方法。

孫武十分重視間諜的作用,認為它是作戰取勝的一個關鍵,軍隊往往依靠間諜提供的情報采取行動。他認為那些“爵祿百金”而不重使用間諜的人,是“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將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也。”

怎樣才能“知彼”?如何做到“先知”?他提出“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

孫武把間諜分為五種:因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所謂因間,就是利用敵國鄉裏的普通人為間諜。所謂內間,就是利用敵國的官吏為間諜。所謂反間,就是利用敵方的間諜來為我所用。所謂死間,就是散布假情報給敵方的我方間諜。所謂生間,就是派往敵方偵察敵情以後能生還回來報告的間諜。這五種間諜,前三種是利用敵方人員,後兩種是由我方派遣潛入敵人內部的。若同時使用這五種間諜,情報的來源就十分廣泛,打起仗來便能使敵人茫然不知所以,確實是神妙莫測。其中從反間得來的情報最重要,因此要特別重視反間,對待反間的待遇應該特別優厚。

一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

【原文】

凡興師十萬,出征千裏,百姓之費,公家之奉(1),日費千金,內外騷動(2),怠於道路(3),不得操事(4)者,七十萬家(5)。相守數年(6),以爭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7),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將(8)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9)也。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10),成功出於眾者,先知(11)也。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12),不可象於事(13),不可驗於度(14),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

【注釋】

(1)奉:同“俸”,指軍費開支。

(2)內外騷動:指舉國上下混亂不安。內外,前方、後方的通稱。

(3)怠於道路:怠,疲憊、疲勞。此言百姓因輾轉運輸而疲於道路。

(4)操事:指操作農事。

(5)七十萬家:比喻兵事對正常農事的影響之大。

(6)相守數年:相守,指相持、對峙。相守數年即相持多年。

(7)而愛爵祿百金:而,如果;愛,吝嗇。

(8)非人之將:非人,不懂得用人(間諜)。

(9)非勝之主:不是取勝的主宰者。

(10)動而勝人:動,行動、舉動,這裏指出兵。句意為一出兵就能戰勝敵人。

(11)先知:指事先偵知敵情。

(12)不可取於鬼神:指不可以通過用祈禱、祭鬼神和占卜等方法去求知敵情。

(13)不可象於事:象,類此、比擬。事,事情。意謂不可用與其他類似事情作類比的方法去求知敵情。

(14)不可驗於度:指不能用分析日月星辰運行位置的辦法去求知敵情。驗,應驗、驗證。度,度數,指日月星辰運行的位置。

【譯文】

孫子說,凡興兵10萬,征戰千裏,百姓的耗費,國家的開支,每天都要花費千金,前方後方動亂不安,民夫戍卒疲備地在路上奔波,不能從事正常耕作生活的多達70萬家。這樣相持數年,就是為了決勝於一旦。如果吝惜爵祿和金錢,不肯重用間諜,以致因不能掌握敵情而導致失敗,那就是不仁到了極點,這種人不配作軍隊的統帥,稱不上是國家的輔佐,也不是勝利的主宰者。所以,英明的君主和賢良的將帥,他們之所以一出兵就能戰勝敵人,功業超越常人,就在於他們能夠預先掌握敵情。要事先了解敵情,但不可用求神問鬼的方式來獲取,不可拿相似的事作類比推測來得到,也不可用日月星辰運行的位置去作驗證,一定要取之於人,從那些熟悉敵情者的口中去了解。

【心得】

“先知”是孫子兵書裏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與情報有關。知己知彼、知天知地,其目的就是為了“先知”。而在戰爭中,要真正做到“先知”,就必須重用間諜,如果吝惜錢財,反被敵方金錢所累,出賣自身利益,就會危害國家的根本利益。

虞國和虢國是春秋時期兩個毗鄰的小國,而且訂有盟約,互相友善。當時,晉國欲與強楚爭霸中原,必須南下中原伐虢,但中間隔著虞國,不便下手。公元前658年,晉國大夫苟息獲悉虞公有貪財好利、見利忘義的弱點,於是將珍貴的良馬和美玉奉獻給虞公,虞公不了解苟息的企圖,見了良馬寶玉喜不自勝。接著苟息又用甜言蜜語稱頌虞公,虞公莫不欣喜若狂,不僅答應借道給晉國伐虢,而且還願意出兵助晉伐虢,將虞虢兩國的盟約和唇亡齒寒的道理忘得幹幹淨淨。公元前655年,晉國大軍借途伐虢,不僅滅亡了虢國,也順道滅了虞國。

二用間有五

【原文】

故用間有五:有因間(1),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五間俱起,莫知其道(2),是謂神紀(3),人君之寶(4)也。

【注釋】

(1)因間:間諜的一種,即本篇下文所說的“鄉間”,其依賴與敵人的鄉親關係獲取情報,或利用與敵軍官兵的同鄉關係,打入敵營從事間諜活動,獲取情報。

(2)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此言若能同時使用這五種用間之法,便可使敵人無法摸清我軍的行動規律。道,規律、途徑。

(3)神紀:神妙莫測之道。紀,道、辦法。

(4)人君之寶:寶,法寶。句意為“神紀”是國君製勝的法寶。

【譯文】

間諜的運用方式有五種,即因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要同時使用這五種用間方法,使敵人無從捉摸我用間的規律,這就是使用間諜的神妙莫測,也是國君克敵製勝的法寶。

【心得】

孫子在此指出了使用間諜的五種方法,提出隻有將五種方法交替使用,才會神秘莫測,成為克敵製勝的法寶。孫子認為要了解敵情,就必須全麵使用間諜,擴大情報的來源,以便得到完整、精確、周密的情報,並根據這些情報采取相應的軍事行動,使敵人茫然無所適從,進而使我軍取得戰爭勝利。

戰國時,魏公子信陵君采取各種手段,收買了各方間諜,因此對國內外的情況了如指掌。有一次,魏公子信陵君正在和魏王下棋,突然北方傳來報警的烽火,說是趙國出兵侵犯魏國。魏王驚慌失措,魏公子卻說是趙王打獵。又過了一會兒,果然又從北方傳來消息說:“方才是趙王打獵”。魏王問魏公子原因,魏公子回答:“我的門客探聽的。”原來,魏公子信陵君養了許多門客,充當各種間諜,打入趙國統帥內部。可見,早在春秋戰國時代,間諜戰就已經非常發達了。

公元前200年,匈奴冒頓單於率領四十多萬人馬,攻打漢朝。占領了馬邑,包圍了晉陽。漢高祖劉邦率兵迎擊,在平城(現在的大同)一帶冒進中計,被圍困在白登山上,饑餓冷凍,使漢高祖十分著急。

一天,漢將陳平在山上忽然看見一對男女在騎馬指揮匈奴士兵,經過打聽才知道是冒頓單於和愛妻閼氏,於是想出“婚間”一計,急忙派使者帶黃金、珠寶和一幅美女圖去見閼氏。漢使對閼氏說:為了漢朝與匈奴修好,請大王退兵,漢王準備把中原第一號美人兒獻給大王,由於美人不在軍中,所以帶著這幅圖畫,先讓大王看看。閼氏頓時產生妒意,為了使漢王不能獻來美女,使自己失寵,於是,就勸單於退兵。陳平巧妙地運用“婚間”計解除了白登山之圍。

公元前207年,劉邦占領鹹陽,自稱關中王。項羽看到後非常氣憤,於是發兵去攻打劉邦。項羽的叔父項伯為了不讓自己的好友張良戰死,就星夜去告訴張良趕快逃走。張良又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劉邦。劉邦自知力量懸殊,不是項羽的對手,於是就恭恭敬敬地招待項伯,把自己的大女兒許給了項伯的兒子,和項伯結為親家,項伯十分感動,當夜回來後在項羽麵前給劉邦求情。在鴻門宴上項莊舞劍想刺殺劉邦,項伯也急忙與項莊對舞,用身體保護劉邦,正是由於項伯這個“親家”保護,才使劉邦在鴻門宴脫險。

三三軍之事,莫親於間

【原文】

故三軍之親,莫親於間(1),賞莫厚於間(2),事莫密於間(3)。非聖智(4)不能用間,非仁義不能使間(5),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6)。

【注釋】

(1)三軍之親,莫親於間:三軍中最親信的人,無過於委派的間諜。

(2)賞莫厚於間:沒有比施賞給間諜更優厚的賞賜。

(3)事莫密於間:軍機事務,沒有比間諜之事更為機密的。

(4)聖智:才智過人的人。

(5)非仁義不能使間:指如果吝嗇爵祿和金錢,不能做到以誠相待,就無法用好間諜。

(6)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微妙,精細機敏。這裏指用心精細、手段巧妙。實,指實情。意謂不是用心精細、手段巧妙的將領,不能分析間諜取得之情報的真實與否。

【譯文】

所以在軍隊中,沒有比間諜更親近的人;在獎賞中,沒有比賞賜給間諜更為優厚的;也沒有什為事情比間諜更為機密的了。不是才智超群的人不能使用間諜;不是仁慈慷慨的人不能指使間諜;不是謀慮精細的人不能分辨間諜提供的情報。微妙啊,微妙!真是無時無處不可以使用間諜!

【心得】

孫子在此論述了間諜的極端重要性和極其重要的地位,在軍隊中,最親密的人就是間諜,由於間諜身分的特殊性,對待間諜必須異於常人,給予最高的獎賞,從而達到“士為知己者死”。

傳說北宋慶曆年間,西夏與北宋王朝兵戎對峙。西夏王趙元昊手下有兩員心腹,一個叫野利王,一個叫天都王,非常英武。宋將種世衡想派間諜侵入敵巢,離間他們之間的關係,苦於找不到可靠的人。後來,種世衡見紫雲寺和尚法蒿堅強樸實,便勸他從軍。由於作戰立功,法蒿升為指揮使,種世衡對他關懷備至。有一天,種世衡借故嚴刑拷打法蒿,經過半年觀察,發現法蒿沒有絲毫懷恨之心,種世衡於是把間諜任務交給法蒿。法蒿按照吩咐,千方百計尋見野利王,引起敵人疑心。敵人對他進行嚴刑拷打審問,法蒿始終沒吐露半個字,後從種世衡送給法蒿的棉袍中搜出了一封給野利王的信,措辭非常親密,於是趙元昊懷疑野利王反叛,就把他殺了。

有的提出:“擇己有賢材智謀,能自開通於敵之親貴,察其動靜,知其事計,彼所為己知其實。”

早在戰國時期,魏公子無忌就以門客為間諜,刺探各諸侯國情報。趙王有什麼行動,他立即就能知道。

韓信井陘攻趙之戰,是他派出間諜探聽到成複君不聽李左車之計的情況,間諜回來彙報之後,他才下決心向井陘口進發的。

四反間可得而用也

【原文】

必索敵人之間來間我者(1),因而利之(2),導而舍之(3),故反間可得而用也。因定而知之,故鄉間、內間可得而使也(4);因是而知之(5),故死間為誑事,可使告敵。因是而知之,故生間可使如期(6)。五間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於反間,故反間不可不厚也(7)。

【注釋】

(1)必索敵人之間來間我者:索,搜索。

(2)因而利之:趁機收買、利用敵間。因,由,這裏有趁機、順勢之意。

(3)導而舍之:設法誘導他,並交付一定的任務,然後放他回去以利已用。

(4)鄉間、內間可得而使也:意謂通過“反間”了解敵情,鄉間和內間就能有效地加以使用了。

(5)因是而知之:指從反間那裏獲悉敵人內情。

(6)可使如期:可使如期回報。

(7)故反間不可不厚也:厚、厚待,有重視之意。間之中,以反間為關鍵,因此必須給予反間十分優厚的待遇。

【譯文】

一定要搜查出敵方派來偵察我方軍情的間諜,並用重金收買他、引誘利用他,然後再放他回去。這樣,反間就可以為我所用了。通過反間了解敵情,這樣,鄉間、內間也就可以使用了。通過反間了解敵情,這樣,就能使死間傳播假情報給敵人了。通過反間了解敵情,這樣就能使生間按預定時間回報敵情了。五種間諜的使用,國君都必須了解掌握。而了解情況的關鍵在於使用反間,所以對於反間不可不給予最優厚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