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釣魚的訣竅

兩個釣魚高手一起到魚池垂釣。這倆人憑本事各展身手,沒多大工夫就都大有收獲。忽然間,魚池附近來了十多名遊客。看到這兩位高手輕輕鬆鬆就把魚釣上來,不免感到幾分羨慕。於是都去附近買釣竿來試試自己的運氣如何。沒想到,這些不擅此道的遊客,怎麼釣也是毫無成果。

那兩位釣魚高手個性相當不同。其中一人孤僻而不愛搭理別人,單享獨釣之樂;而另一位高手,卻是個熱心、豪放、愛交朋友的人。愛交朋友的這位高手,看到遊客釣不到魚,就說:“這樣吧!我來教你們釣魚,如果你們學會了我傳授的訣竅,就能釣到一大堆魚,每10尾就分給我一尾,不滿10尾就不必給我。”雙方一拍即合,很快達成了協議。

教完這一群人,他又到另一群人中,同樣也傳授釣魚術,依然要求每釣10尾回饋給他1尾。一天下來,這位熱心助人的釣魚高手,把所有時間都用於指導垂釣者,獲得的竟是滿滿一大籮魚,還認識了一大群新朋友,還在左一聲“老師”,右一聲“老師”地被人圍著,備受尊崇。

同來的另一位釣魚高手,卻沒享受到這種服務於人的樂趣。當大家圍繞著其同伴學釣魚時,那人更顯得孤單落寞。他悶釣一整天,檢視竹簍裏的魚,收獲也遠沒有同伴的多。

心得·啟迪

懂得分享的人往往能夠熱心幫助別人,結果常常是雙方都能得益。而不願給別人提供幫助的人,別人也不會給我們提供方便。學會分享,首先要學會關心別人,幫助別人。其實有時候幫助別人也等於幫助自己。滴水之恩,自然會有人懂得湧泉相報。

善意的謊言

有一對小哥倆,一個10歲,一個5歲。因為家鄉發了大水,莊稼全部都被淹沒了,所以村莊裏的鄉親們全都到外地逃難去了。他們的父母也帶著哥倆到外地去謀生。可惜在路上,由於碰到了大風暴,所以他們又跟自己的父母失散了。

小哥倆一邊尋找父母,一邊靠好心人給一些幹糧充饑。一天,餓極了的小哥倆來到一戶人家的門口,向主人要點東西吃。這家的主人站在門口,雙手抱著肩,傲慢地說:“自己幹活掙了錢才有飯吃,不要來麻煩我們。”於是他們又走到另一戶人家的門口,提出了同樣的請求。這家的主人趕緊把他倆轟了出來,一邊關門一邊說:“我們不給叫花子任何東西。”

饑餓的兄弟倆在好多人家門口都遭到拒絕和責難,他倆很傷心。正在他們絕望的時候,一位好心的老奶奶對他們說:“可憐的孩子,你們是不是餓了,讓我去看看有什麼東西給你們吃。”過了一會兒,她出來了,拿了一罐牛奶送給了他們。

小哥倆坐在馬路旁,不斷地用手摸著牛奶瓶子,像過節一樣高興。

弟弟對哥哥說:“你是哥哥,你先喝。”他半張著嘴望著哥哥,用舌頭輕輕地舔著嘴唇。

哥哥卻說:“我是哥哥,當然應該讓你先喝。”可是弟弟堅持讓哥哥先喝。哥哥睜大眼睛看著弟弟,拿著牛奶罐假裝出喝奶的樣子。其實他緊閉雙唇,沒讓一滴牛奶入口。然後他把罐子給弟弟,說:“現在輪到你了,你隻能喝一點點。”

弟弟拿起罐子喝了一口,說:“牛奶真好喝。”然後又轉給了哥哥。哥哥接過牛奶罐子,假裝喝了一口,又遞給了弟弟。奶罐在兩人手中傳來傳去。哥哥一會兒說“現在輪到你了”,一會兒說“現在輪到我了”,一罐牛奶都被弟弟喝完了,哥哥卻一滴也沒有喝。

但哥哥很快樂,他把那個空牛奶罐當足球踢。他是那樣的興高采烈,因為他的肚子雖然還是有些餓,心裏卻裝滿了快樂。

心得·啟迪

真誠和謙讓在親情裏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哥哥心甘情願地把牛奶讓給了自己的弟弟。雖然牛奶沒有喝到,但是他卻得到了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快樂。

把花留在這裏

有一位牧師被派到新教區。他看到前任牧師在花園裏種了數百株鬱金香,可在附近學校上學的學童見花便摘。

一天早上學童走過時,他站在花園裏,有個學童問他:“我可以摘一朵花嗎?”牧師問:“你要哪一朵?”那孩子選了開得最美的一朵鬱金香。牧師接著說:“這朵花是你的了。要是把它留在這裏,它過很長時間都不會謝。可如果現在采摘,它隻能活幾小時。你想現在摘嗎?”孩子想了一會兒說:“我要把花留在這裏,過一會兒再來看它。”當天下午,有十多個孩子在這裏選擇他們的花,每個人都同意把自己的花留在園裏,免得過早凋謝。那年春天,牧師送出整個花園的花,但一朵花都沒有糟蹋,還結交了許多朋友。

心得·啟迪

一朵摘下來的花會很快枯萎,自己也不能擁有,但是開在枝頭的花兒卻是可以人人共有的。與別人分享,自己反而會得到更多,在這個群體社會裏,學會與人共有、與人分享,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寶貴的品質。

紳士過橋

有一位紳士要去處理一件急事,在去的路上要經過一座獨木橋,他在獨木橋上,剛走幾步便遇到一個孕婦。紳士很禮貌地轉過身回到橋頭,讓孕婦過了橋。孕婦一過橋,紳士又走上了橋。這次都走到橋中央了,又遇到了一位挑柴的樵夫,紳士二話沒說,回到橋頭讓樵夫過了橋。第三次紳士再也不貿然上橋,而是等獨木橋上的人過盡後,才匆匆上了橋。眼看就到橋頭了,迎麵趕來一位推獨輪車的農夫。紳士這次不甘心回頭,摘下帽子,向農夫致敬:“親愛的農夫先生,你看我還有兩步就要到橋頭了,能不能讓我先過去。”農夫不幹,把眼一瞪,說:“你沒看我推車趕集嗎?”話不投機,兩人爭執起來。這時河麵上浮來一葉小舟,舟上坐著一個胖和尚。和尚剛到橋下,兩人便不約而同地請和尚為他們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