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初入修行(2 / 2)

“沒想到,這魂印香有如此神能,不但修複了我的三魂七魄,而且讓我擁有的一目十行的能力,如此機遇,多虧師叔成全,也罷,我生來無父無母,師父待我如己出,師叔更是對自己不薄,今後我必好好報答!”

想罷,雷啟起床,朝灶房走去,他雖然隻有十歲,但有些事他還是能想的到的,跟著師父的時候,他沒少聽曆史故事,就拿盤雲佐和方雲山參加過的甘城之變來說,他三四歲時聽師父講起,那叫一個百聽不厭。

甘城之變中,盤雲佐和方雲山為浮屠橋之役中的千夫長,那時還未曾修行,隻是普通的武卒,因武國將軍叛變,武國不敵瀚海軍士,敗退至甘城,浮屠橋失守。

叛軍中隻有將軍部下盤雲佐與方雲山忠於武國,留在了戰場,在血戰中,率領部下三百士兵,衝破敵人防線,到達甘城,卻不料甘城守軍將領一聲令下,要捉拿兩人。

他們當時隻是四重境武者,卻實力不凡,一人橫掃千軍,割了守將頭顱,拿下甘城,後來敵軍攻打甘城,方雲山率領殘餘士兵,在甘城一戰中,將敵軍將領殺死,驚退了敵軍,敵軍退至浮屠橋彼岸,將浮屠橋通道封閉。

當時國中大臣與將軍關係莫逆,為了平反叛將罪名,聯名上湊,取得皇帝信任,下達了全國通緝令,追殺盤雲佐和方雲山。

這一戰後世稱甘城之變。

也因為此戰,本對武國忠心耿耿的兩人徹底寒心,帶著傷勢隱匿行蹤,中途得了仙緣,便一步踏入修行,時間一長,甘城之事也慢慢的淡出了武國政事,永遠的成為了曆史。

方雲山雖為修行之人,可辟穀不食,但心有塵念,與這古蘭鎮生活了二十來年,從未離開五穀。

因此雷啟一番收拾,便去做飯了,在赤霞山的時候,吃的最多的就是野果瘦肉,因為時間久了也吃不慣,便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烹飪法。

不一會兒,灶房裏熱氣飄來,一股飯香竄滿院子,入座中的方雲山,饒是老成持重,也是被這股塵香打動,睜開了眼。

方雲山看得出來,雷啟對於修行無比渴望,因此兩人飯後,便帶著雷啟出現在了一座山上,山上有一座茅草屋,屋子周圍有大片草藥,藥香撲鼻,一隻隻美麗的蝴蝶輕盈的在花間飛舞,雷啟忍不住深吸一口,隻覺一陣舒爽,朝著太陽升起的地方,撩高了聲音,呼喊了一聲。

方雲山也是看的樂嗬,欣然道:“啟兒,今後你我便在此間修行,等你六重武力圓滿,方可下山!”

雷啟一聽,疑惑道:“師叔,九洲誌不是說,要想修行,必須去郡城經司考核,考核過了才能拿到武經進而修行嗎?沒有武經如何修行?”

方雲山:“武經局限太大,瀚海道經亦不完整,如今世道要變,我便傳你無上大法,九洲之法實在殘缺,不及此法十分之一。”

雷啟:“如此說來,九洲道統皆可拋棄,但是如此以來不就入不了仙班道籍了嗎?”

方雲山:“如此想來,大錯特錯,世人為何修仙?長生,自由,敢愛敢恨等皆為成仙之願,隻有成仙才能不被束縛,隻有成仙才有說話權,也隻有成仙才能主宰自己命運,如今世道已變,秦皇焚書坑儒,抹去世人智慧,世人皆螻蟻,生者皆奴隸,是為當世之災。”

雷啟聽方雲山一席話語,頓覺一陣冷意,一股厭惡之意湧上心頭,暗恨道:“天道不公,為天下蒼生為畜生,那我便踏破這天!”

“好了,有些事情不便說與你聽,日後自會知曉,為今之計,便是眼前的六重武力。”方雲山說話間,手中出現一本經書,四個鬥大的符文金燦燦印在封麵,這是古文,叫做“玄元天功”。

此書如玉石一般,輕靈飄渺,隻見方雲山隨手一抖,玉書化作一道流光,飛向雷啟眉心,頃刻間消失不見。

與此同時,雷啟腦海中湧入一段經文,並有三十六幅人體經絡圖,燦燦生輝,此為玄元天功築基篇,講述了以身為種,衍生道氣的修行之法,果然跟武道和萬法道是截然不同的門徑,如果說武道和萬法道是兩個分離的個體的話,那麼玄元天功便是兩者的兼容形態。

海量經文瞬息之間被雷啟記住,緩緩地睜開了眼睛,深邃的眸子中,露出一絲火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