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果園林地生態養雞技術
土種蛋雞和綠殼蛋雞所產的雞蛋要比集約飼養的良種雞蛋品質好,價格高,飼養成本低,相對利潤也較高。因此,有條件的農戶可利用門前屋後的果園、經濟林、桑園等圍養土種蛋雞和綠殼蛋雞,是丘陵山區致富的好門路、好項目。
(1)果園林地生態養雞模式
果園林地生態養雞模式就是利用果園、林地等生態環境,飼養本地雞或土種雞,舍飼和林地放養相結合,以自由采食林間昆蟲、雜草為主,人工補飼有機飼料為輔,呼吸林中空氣,飲山中無汙染的河水,夜間舍內寄宿的生產模式生產出來的商品雞。由於雞能捕食大量昆蟲和天然野生草籽,因而雞的飼料消耗少,成本低,農戶采用果園林地養雞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2)果園林地生態養雞技術要點
①飼養場所的選擇:飼養蛋雞的林地要求平整、開闊,山地的坡度在30度以下為好,超過30度但有水平帶的也可以,沒有水平帶的易造成水土流失,不利水土保持;如門前屋後有合適場地最好,便於管理;也可選擇交通便利、有水源、陽光充足、土地肥沃、開闊的平地建造蛋雞舍和管理房。可利用植被樹冠調整蛋雞生活環境的小氣候,有條件的地方應根據不同季節的氣候變化來安排蛋雞的飼養場所。蛋雞最適宜的環境溫度是18~23℃,最低不應低於7℃,最高不應超過32℃。因此,夏天宜安排在喬木林、寬葉林、常綠林、成齡果園樹林中,如板栗、毛竹、油茶林、柑橘、胡柚、梨園、棗園、李園、葡萄園等;冬天則宜安排在落葉、幼齡果園為好,如板栗、桃園、李園、梨園、桑園及剛剛栽下的1~2年的各種果園和經濟林。利用樹木和陽光的關係,給蛋雞創造一個比較適宜的生產環境來提高蛋雞的產蛋率。
②飼養規模:生態養雞主要是利用寬暢的生活環境,充足的野生食物來供養蛋雞,必須結合自己所處的地域位置、林園麵積、經濟林的品種特性決定自己的飼養量。飼養數量大的應分群劃片管理,以100~200隻為單位進行管理較為方便可行。
③蛋雞品種的選擇:土種蛋雞各地均有,但產蛋率有一定的差距,如浙江仙居雞,它體形小,產蛋率高,尋食性強,耗料低,而且蛋殼是標準土種雞蛋殼;其他如三黃雞、狼山雞等都是較好的土種蛋雞品種。近年來,通過選育而成的綠殼蛋雞,如東鄉黑羽綠殼蛋雞、三凰綠殼蛋雞、三益綠殼蛋雞、新楊綠殼蛋雞、招寶綠殼蛋雞、昌係綠殼蛋雞和蘇禽青殼蛋雞等都是比較理想的品種。
④苗雞進場時間:一般安排在清明前後和重陽前後為好,因為這段時間氣候氣溫適宜雛雞生長,不需其他保溫設備,氣溫過高和過低對蛋雞生長發育均有一定影響。
⑤適當補飼,補充營養:廣大農村養殖戶大多以穀物作為主要飼料,而其所含的維生素、蛋白質營養相對缺乏。因此,要充分利用林地資源,組織生產青綠飼料和動物性蛋白質飼料,以滿足蛋雞生產的營養需要。
在林地上套種牧草:根據林木的不同種類,陽光的充足度,3~4月份可種植香冰草(美國籽粒莧),9~10月份可種黑麥草和紫雲英等。播種後,春季30天、冬季50~60天後進行第1次輪牧,放牧10天左右,輪牧周期在1個月,冬季牧草生長慢,周期宜長一點,春、夏季長得快,周期宜短些;以保證每天有足夠的青飼料供給。
在不能輪牧的飼養場,應在飼養場外有計劃地種植青飼料,每天每隻蛋雞至少補充50克的青飼料,以保證蛋雞能獲得較豐富的維生素類營養。補飼的青飼料要求新鮮,禁止喂飼腐爛變質青飼料。
培植野生物豐富的食物結構:在休整的小區內鬆土摻一些堆肥,引進蚯蚓良種,加入豬糞之類的欄肥,培育動物性飼料供蛋雞食用;另外,養蠅蛆喂蛋雞效果更好,蠅蛹繁殖快,繁殖係數在3000以上,每隻蛋雞每天補充10克左右的鮮蛆,產蛋率將明顯提高。總之要千方百計培育動物性食物供養蛋雞,達到省料省本又能提高產蛋率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