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響驚雷(1)(1 / 2)

公元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六朝古都南京處處張燈結彩,喜氣盈盈。兩江總督衙門大堂大門頭上的牌匾,已經換成了“國民政府”的字樣。大堂後的西暖閣,革命黨的領袖孫文,正在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傾覆滿清****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文實遵之。以忠於國,為眾服務,至****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於世界,為列邦公認,斯時文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謹以此誓於國民。”宣誓以後,孫文回到分配給他住的熙園,往辦公桌後碩大的太師椅上一坐,順手端起桌子上沏好的一杯茶喝了一口。突然在腦子裏冒出一個念頭,他感覺自己像極了洪秀全:被選中作為“民國政府”所在地的這所兩江總督衙門,曾經就是洪秀全的天王府。他的住所熙園,曾經是天王府的西花園,雖然不是洪秀全當年的寢宮,卻是天王當初流連居住最多的地方。除此之外,被選中作為宣誓就職的地方,曾經是洪秀全登基稱王的金龍殿的內書房。最重要的是當初太平軍的軍權,是掌握在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手裏;現在革命黨的軍權,同樣不在自己的手裏,主要是握在副總統黎元洪手中。想到這裏,孫文禁不住啞然失笑,冥冥中自己與洪秀全竟然有這麼多的巧合,最終的命運會有些不同麼?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在最後功虧一簣,革命黨能夠實現推翻滿清政府的目標麼?

孫文的誓詞很誠懇,他很清楚自己被推舉為大總統,不過是革命黨的權宜之計。武昌起義以後,原本呼聲最高的總統人選是黃興和黎元洪。碰巧孫文回國了。對於革命黨來說,孫文就是一麵旗幟。既然孫文回國了,黃興也好,黎元洪也好,都不會介意大家將“臨時大總統”的選票,投給孫文。何況這大總統,還確確實實是臨時的。一來是因為全國隻有十七個省參與,半壁河山還在那不知“江山”為何物的娃娃皇帝手中;二來革命軍與政府軍的交戰正如火如荼,而且戰況很是糟糕。說糟糕,是不想在這個喜慶的日子亂說話,現實情況是在節節敗退。孫文也很清楚,這些不利的形勢是無法憑借他自己的威望和能力扭轉的。能夠延續中華民國國祚,不讓民國如同太平天國一樣曇花一現,需要強大的軍事實力做後盾。在現階段放眼九州,恐怕隻有一個人有這個能力。這個人就是清廷的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為此革命黨高層是後悔了好一陣子。如果不是在袁世凱“散發天涯從此去,煙蓑雨笠一漁舟”的時候,革命黨的眼光從來都沒有注意過他,如果在那時候能夠拉攏或者鏟除這個人,也不至於在武昌起義勢如破竹不到一個月,僅僅因為清政府任命了一個新的內閣總理大臣,形勢就直轉而下變得非常惡劣。

為了挽救不利的局麵,革命黨做了很多工作,包括“中華民國大總統”的職位虛位以待,革命黨在等袁世凱開口,要,或者不要。要,就是他的,實在不要,那也沒有辦法。可是袁世凱一直不肯表明態度。革命黨隻得改變策略,借孫文回國之機,樹起“中華民國政府”的大旗,選舉“臨時”大總統,可以說是過度,也可以說是向袁世凱施壓。中國人深知“借鍾馗打鬼”的道理,孫文回國正是時候。孫文對“臨時大總統”是怎麼一回事也是心知肚明,卻還是很興奮。畢竟成立中華民國,標誌著“傾覆滿清****政府”的宏偉事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除此之外,宣布“中華民國”國號的,畢竟是他孫文。憑此一句,即便從此與大總統之職無緣,中華民國與太平天國一樣,不夠長久,他自己也足以名垂青史了。

剛剛想到這裏,就有助手來提醒他開會。在參與就職典禮的各省代表熱烈的掌聲中,宣誓就職後的孫文,躊躇滿誌,健步走上主席台。站在發言席,孫文用冷峻的眼光朝眾人看了看,等掌聲平息下來,他高聲說道:“我們所建立的,是一個嶄新的國家。我們這個國家,是全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的國家。我們這個國家,將最大限度地保證全國各族人民的民主、民權、民生。從今天開始,我們這個國家的國號,是中華民國!今天,我們革命黨人創造了曆史。為了紀念這個曆史性的時刻,我宣布,將今年定為中華民國元年!代表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將作為我們中華民國的國旗飄揚在世界東方!”參與就職典禮的各省代表再次熱烈地鼓掌。孫文離開發言席,走到主席台中間的位置坐下。副總統黎元洪附在孫文耳邊,悄悄的說了幾句話。孫文點點頭,黎元洪便離開主席台,從西暖閣的側門離開了。黎元洪離開是急著趕回武昌,那裏的官兵需要他,而這裏的主席台,他在與不在並沒有什麼區別。所謂的選舉已經結束,人員安排都是事先擬定的,不需要他在此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