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你感覺到了嗎(3 / 3)

這是因為我們的雙眼看到了不同的事物,大腦把這兩幅圖片拚成了一幅圖,從而造成了這種奇妙的錯覺。

三維電影

你看過三維電影嗎?三維電影院就是利用了這種雙眼立體視覺原理。看三維電影時,我們佩戴的立體眼鏡的兩個鏡片顏色是不同的,每隻眼睛透過鏡片看到了不同的影像,大腦把它們合成了一部電影——三維電影就是這樣形成的!

彩色的影子

你會用到這些東西:

三個強光源(比如幻燈機或高亮度手電筒)

紅色、藍色和綠色薄膜

把三個光源分別用不同顏色的薄膜罩上,讓三束光都打在牆上的同一個位置,這時牆會被照得一片亮白。把手伸到牆前麵,擋住其中的一束光,你會看到什麼?

發生了什麼?

白色的牆麵上出現了不同顏色的影子!

其實,白光是由不同顏色的光複合而成的。紅、藍、綠三種光線同時照射到白色的牆麵上,呈現出合成的白光。由於三種光的角度不同,當我們的手擋住其中一種光時,影子就由另外兩種光的顏色合成,彩色的影子就是這樣形成的!

顏色遊戲

在一些科技館,比如在瑞士的溫特圖爾科技館,你可以與顏色做遊戲:當你在大屏幕前移動時,你會看到自己的影子不斷變幻出五彩繽紛的顏色!

誰在動?

你會用到這些東西:

乘火車外出時,在火車站從自己乘坐的火車裏看對麵的火車。注意,火車動了!是對麵的火車開動了,還是自己乘坐的火車出發了?

發生了什麼?

短時間內你並不能確定到底是哪列火車開動了,隻有當你看一眼站台或找到了一根電線杆,你才能下結論。

當你的身體移動時,大腦會知道你在動。眼睛也能告訴你是否在移動:如果眼前本身靜止的事物移動了,你就知道自己在移動,這時眼前的事物就成了你進行判斷的參照物。但在火車站情況就不同了,因為你對麵的火車並不是一直靜止不動的,所以以它為參照物作出的判斷並不一定準確。

乘車兜風

當你坐在行駛的汽車裏時,你會看到車外的景物在移動,大腦會由此做出推斷:你在動。但身體卻告訴你:你在安靜地坐著,並沒有移動。這樣,不同的信息傳輸到大腦中,你會被搞暈的……

眼中的紅樹

你會用到這些東西:

一支小手電筒

把手電筒打開,讓燈光照在你閉著的眼睛上,並在眼前輕輕地來回移動手電筒。

發生了什麼?

不久你的眼皮上就會出現紅色的分叉,就像一棵長滿枝丫的大樹。

這些分叉是眼皮裏的血管,它們與視網膜上的血管相連。強光可以穿過眼皮到達眼睛,眼皮裏有很多血管,血管中紅色的血液照在眼睛裏,所以我們看到了紅色的分叉。

吸血鬼的眼睛

照片上的人經常會出現紅眼,這是怎麼回事?原來,拍照時相機發出的光正好投射到眼睛的血管上,血管把光反射回來,就會出現紅眼。

涼鼻尖

你會用到這些東西:

一把金屬小勺

一把塑料小勺

請一個朋友閉上眼睛,拿一把小勺貼在他的鼻尖上,然後再換一把小勺貼在他的鼻尖上,讓他說一說哪把小勺更涼。

注意:要讓這兩把小勺在實驗前保持相同的溫度。

發生了什麼?

你的朋友會覺得金屬小勺更涼。

人體的溫度感知器總是在測量皮膚溫度和身體溫度之間的差別。金屬小勺能很快傳導皮膚表麵的熱量,這樣皮膚就會變得涼一點,你的身體也會因此判斷“小勺是涼的”。而塑料小勺不導熱,它給人的感覺就會暖和一些。

用什麼杯子喝水?

我們從不用錫杯喝熱水,否則我們的手就會被燙傷。出於安全考慮,瓷杯一般都會配上一個握柄。沒有握柄的杯子一般都用塑料製成,這樣我們就能比較安全地端起杯子,而且杯子裏的水也能較長時間地保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