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譚旭東叔叔印象(外6篇)
攘攘群生戀紫塵,彬彬仁者已安仁。年華不改童心在,還贈喧闐一點真。——題端詩呈譚旭東叔叔
2012年秋,我入學燕園,習國文。那時,香山的紅葉正當惹人的關節,遊玩回來的同學說:“萬峰紅遍,人山人海;秋韻京城,此之所在!”但我終於沒去看香山紅葉,正好一位老鄉從吉首來京,我們相約一起去拜見譚旭東叔叔。
叔叔很準時,親自來北方工業大學校門口接我們。為我們的到來,叔叔已作熱情安排。嬸嬸親自駕車,早在學校門口等待。見到我們到來,叔叔很開心。邀我們上得車,叔叔說:“正是晚餐時間,我們一起去用餐吧,邊吃邊聊。”
席間,當我們談及叔叔的文學成就,對此,他三言兩語掠過,便轉渡到譚姓源流這一話題。同來拜訪的朋友澤略也是同裏本家,他姐夫曾和叔叔的父親在同一中學共過事。我們各自一說家族輩分,叔叔恰巧大我一輩,且與我舅舅是同窗,故於此於彼,都稱叔叔比較合適,他也欣然接受。這是我第一次見叔叔,一個著作等身的學者與作家,一個舉止謙和、風神雅致的叔叔。
叔叔知道我是學中文專業的,且在湘西的大學裏任教,出於對晚輩的關心,要我將各類文字郵傳一些給他過目。於是,回到燕園後,將自己的詩詞和短論發到叔叔的電子郵箱。叔叔讀後,出於對晚輩的鼓勵,不但對我的詩詞大加表揚,還推薦給了《中華詩詞》雜誌,讓我很受鼓舞。後來我又兩次當麵請教,聽叔叔談文學創作,談課堂教學,談學術研究,於是,對叔叔有了更為全麵的了解,叔叔的形象在我心中也漸漸立體起來。
叔叔出生於湖南安仁一個普通的教師家庭。其父是中學教師,因為“文革”前的政治運動而耽誤了上大學好機會,但他並不因此怨天尤人,仍然積極向上,秉承良善的為人處世準則,深受村民推重,後來鄉裏辦中學,重點高中畢業的他被推舉為數學教師。叔叔的母親是一位標準的中國鄉村主婦,勤勞、樸實、善良,讀書不多。據叔叔說,他小時候,除了衣食方麵,父母對他並沒有過多的管教,因此他可以盡情地玩耍,山上、河裏、岩洞、田間、樹林,哪裏好玩,哪裏就有他和他組織起來的一群朋友。我好奇地問,那麼,那時的學習成績如何呢?叔叔說,小學時學習成績很好,作文也寫得不錯。聽了叔叔的敘述,我好奇的同時又增加了一份敬意,他是怎麼做到的呢?聽他的一個小學同學說,玩耍使他積累了很多素材,所以每次作文,最生動的那一篇一定出自他的手筆。然而我內心又生起更多的疑問,那麼小的一群孩子,難道玩耍中不會產生矛盾從而導致打架鬥毆?愛玩的心怎麼收回?難道就不會因此變得吊兒郎當?作為晚輩,我不便當麵問叔叔這些問題,然而我卻在聖賢的典籍裏找到了答案。被譽為“五經無雙”的許慎,在他的《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教育”:“教,上所行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從某種意義上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身正不怕影子斜;父母的身教是孩子向善的有力保障,俗諺說“孩子不用管,全靠德行感”,大概指的就是叔叔這種情況吧?
叔叔的父母沒有上過大學,在今天重文憑的時代,算不得有文化的人。但從家鄉人的口中也知道,叔叔的父親為人忠厚老實,做事認真;叔叔的母親善良好施,勤儉持家,這本身就是言傳身教。他們不一定能讀懂《說文解字》,不一定知道許慎對“教育”的解釋,但是他們所作所為卻真正符合古聖賢的標準。
叔叔小時候不但有文學的天賦,在藝術方麵也頗有靈氣。中學時,叔叔是學校藝術骨幹,愛吹笛子,愛畫畫,愛寫詩,愛唱歌跳舞。他的繪畫作品曾獲得縣裏競賽一等獎呢。
上大學後,有著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上大自然的賜予,叔叔的文學創作與時俱進,始終保持著清新而雋永的筆調,並不因年齡的增長而沉重晦澀,所以深受讀者青睞。以詩歌為例,比如《筍》:“悄悄地/拱出大地/想來打聽/春天裏/樹綠的秘密/花開的消息。”這樣的詩,語言和形式,非常簡單,是很符合兒童閱讀習慣的一種表達策略。然而在這簡單的語言表述背後,卻又流動著耐人尋味的主題:大自然處處活脫,律動的生命和寧靜的美流布其間,我們,你和我,人,該如何保持著一份應有的欣喜和純真對話這生命的美?是的,兒童也許悟不到這一層,但是,熟讀這首詩,也便在心中播下了一顆美善的種子,等待發芽。再如《草帽》:“草帽上的小洞洞/是我給陽光/開的一扇扇門/你看陽光鑽下來了/他們調皮地踩著我的影子/我的影子上留下了他們的腳印。”這首詩的表層傳達的是一個天真的小孩調皮地和影子及陽光嬉戲的畫麵,他的自言自語,則為詩歌增添了許多童真與意趣;而象征和隱喻的表達,小洞洞、陽光、門、影子、腳印,這些具有無限闡釋空間的語詞將詩歌帶入另一個維度:是的,給陽光開一扇門,將留下他們腳印的,是我們的人生。
叔叔的詩歌多如這樣的清新雋永,無須多舉其他例子。讀著這些詩,我不敢相信這是一個四十多歲男子漢的作品,我也不相信這是小孩的作品。我隻能說,這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小男孩寫下的文字,因為,詩中每個字、每一筆就像一口清泉,汩汩而出的是美善與童真。
揚子《法言》曰:“學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鹹無焉,為眾人。”這是說,學會並在生活中做到,居上等;著書傳世,次一等;拿來教人,又次一等;這三樣都沒有,就是平庸之輩。叔叔的詩歌不是他拿來要求別人的教條,詩中流淌的美,詩中洋溢的善,他用另一種方式寫下:社會生活是他的紙,起心動念是他的構思,言行舉止是他落筆的字。獲得第五屆“魯迅文學獎”後,叔叔並不刻意宣傳自己,而是更加勤勉努力,又寫出了幾部厚實的理論著作,還獲得了教育人文社科研究項目,其著作也獲得了國家社科出版基金資助。
叔叔首先是一位優秀的教師,然後是一位高產的作家。他是從安仁山溝裏走出來的。就像“安仁”這個地名一樣,叔叔從這裏走出來,也具足了這個地名所賦予他的品行。孔子說:“德者,本也;才者,末也。”孔門弟子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叔叔是一個務本的人。
我隻是個普通的讀書人
張揚賤
魯迅文學獎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每三年評一屆,是中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大獎。2010年10月,安仁籍著名詩人、兒童文學家和文藝評論家譚旭東博士的文學理論著作《童年再現與兒童文學重構:電子媒介時代的童年與兒童文學》獲得了全國第五屆魯迅文學獎,成為國內第一個以兒童文學理論著作獲得這一殊榮的學者,也是目前獲獎者之中最年輕的一位學者。譚旭東,先後畢業於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北京師範大學和中國傳媒大學,獲得英語學士和中文博士學位,也從事過藝術學博士後研究。他還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和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副會長。曾應邀出訪波蘭、希臘、德國、韓國和越南等國,還多次應邀訪問台灣、香港和澳門地區,他的詩文被翻譯成阿拉伯語、德語、英語、波蘭語和韓語等在海外發表。還獲得過北京師範大學勵耘學術獎一等獎、全國寶鋼教育獎、冰心兒童圖書獎、冰心兒童文學獎、《少年文藝》優秀作品獎、《兒童文學》十大魅力詩人、北方十二省市文藝圖書二等獎,先後入選北京市宣傳文化係統“四個一批”人才,並被評為北京市師德先進個人。譚旭東能夠取得這樣驕人的成績,是安仁這塊土地和這裏的親人哺育了他,也是因為他勤學習,好讀書。“天道酬勤”,是書香的潤澤成就了譚旭東的輝煌人生。
愛書的童年
譚旭東
出生於安仁縣平背鄉樸塘村,父親是中學教師,母親務農,但小時候他就愛讀書。那時候,家裏孩子多,生活很困難,但幸運的是,他家裏有《三國演義》《紅樓夢》和《水滸傳》等名著,因此小學三年級的他就半猜半讀地吸收到了一些文學營養。過年時,小孩子有了幾毛壓歲錢,一般會馬上去商店買點糖果和糖包子,譚旭東卻把媽媽給的一毛壓歲錢收起來,到街上小人書攤上看書。因為愛讀書,他不像同齡的孩子那麼淘氣,而是更加沉靜地閱讀、思考,他強烈渴望依靠讀書走出鄉村,到遙遠的大城市裏去上大學,去生活。有一次,爸爸給了他兩元錢,他連忙步行十多裏,到安平鎮上的新華書店,買來了冰心的《寄小讀者》、泰戈爾的《飛鳥集》,還有湖南作家魯之洛的《覽奇集》、李少白的兒童詩集《捎給愛美的孩子》。坐在老屋門口或樹蔭下,讀著這些清新鮮美的作品,他心裏萌動了創作的芽胚,也模仿著這些作家的口吻,寫一些小詩和小散文。那時候雖然還不懂什麼是意象,也不懂什麼是借景抒情,但就知道要像大作家一樣去寫自己看到的,去寫自己思考的,去表達自己的內心。於是,小小的他,就有了一些文學的感悟能力,就有了一些別的孩子所沒有的審美眼光。
到了初中,學業任務重了,老師為了讓學生們能夠多幾個考上高中,早晨要早讀,晚上要自習。班主任經常搬一個凳子坐在教室門口,看著大家,好讓同學們多背語文課文,多做數學練習題。但緊張的課本知識學習之餘,他依然堅持閱讀文學作品,有了零花錢就去買一些名著來讀,於是,普希金、葉賽寧、雪萊、葉芝、拜倫、雨果、托爾斯泰和馬克?吐溫、海明威等作家的名字和作品就深深地印在這位稚氣未脫的少年腦海中。在譚旭東的精神世界裏,除了課本知識以外,還有另外一個文字世界,那就是一個非常迷人的文學世界。初二時,他就悄悄地開始了自己的文學寫作,雖然不敢投稿,也不奢望發表,但每次寫作的激情和興奮,卻是一輩子都難以忘懷的。高中時代,譚旭東是在安平鎮度過的。他就讀的二中旁邊有一個不大的新華書店,裏麵有一些文學圖書。隻要有幾毛零花錢,他就會跑到書店去買書。在譚旭東書櫃裏,至今還保留著雷抒雁的詩集《父母之河》和李少白的兒童詩集《捎給愛美的孩子》。兒時的勤奮讀書學習,奠定了他堅實的文學基礎,對於他後來走上文學藝術創作之路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大學殿堂實現華麗蛻變
進入大學,沒有了高考的壓力,癡心於文學世界的譚旭東,可以盡情地暢遊在中外名著和當代作家作品之中。四年間,他一邊廣泛涉獵佳作,一邊開始創作。
入校的第一個學期,他就參加了校報記者團,積極為校報撰寫新聞稿。他寫的第一篇新聞稿被校報采用了。隨後,他經常給校報寫稿,主編張秉政老師認為他很有靈氣,是可塑之才,就讓係裏的書記通知他到校報編輯部去一趟。張老師熱情地給他泡茶,還耐心給他講授新聞寫作的方法與技巧……張老師還鼓勵他積極給校報副刊投稿,爭取在文學創作上取得成就。他認真傾聽張老師的話,暗暗下定決心要在寫作上有所作為。之後,他常去泡圖書館,有時候,下午兩點進了圖書館,直到晚上十點閉館才出來,回到宿舍,肚子餓了,也沒想起來,自己都忘了晚餐。為了寫好新聞報道,他處處留心校園的變化及身邊的新人新事,陸續寫了一篇又一篇消息、人物通訊、言論和小雜文。校報的顯眼版麵,經常可以看到他的文章和名字。漸漸地,他成了校報編輯,成了校園裏的小名人。到了大學三年級時,先後寫了五六百篇校園新聞,其中大部分投給了《淮北日報》《安徽日報》《中國煤炭報》和《中國教育報》等媒體,結果發表了三百多篇,還被《煤炭高校信息報》評為優秀記者。每一個學期,都可以靠稿費生活。到了大學四年級,他的新聞作品還獲得安徽省高校好新聞評獎三等獎和全國煤炭係統好新聞二等獎,撰寫的《論校報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等學術論文,發表在《煤炭新聞界》和《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等專業學術刊物上。這在當時的大學校園,可是很多教授都難以達到的。
有了老師們的精心指導,加上孜孜不倦地博覽群書,譚旭東的審美感悟能力提高很快,文學創作也有了飛躍。大學二年級時,他參加係裏的一個舞會,突然有了靈感,於是,他悄悄離開了舞廳,到教室裏寫下了一首《舞夜聲音》的短詩,然後投給了當時最喜愛刊登大學生詩歌作品的《飛天》雜誌,結果發表了。之後,又陸陸續續在《淮北礦工報》《淮北日報》和《中國煤炭報》等報紙發表了一些詩歌和散文。到大學畢業時,他有二百多首詩歌、散文、評論登上了《飛天》《小溪流》《中國鐵路文學》《中國煤炭報》和《中國教育報》等大報刊,還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詩集《樸素的情人與歌手》,在校園裏做了簽名售書活動,《中國煤炭報》和《淮北日報》等都給予了報道,成為全國煤炭係統大學生中第一個出版著作的大學生。在專業學習方麵,譚旭東也刻苦鑽研,多次評為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大學三年級時,他還被授予了淮北市政府文藝獎,這對於一個大學生來說,是多麼了不起的榮譽呀!
享受不完的快樂
提起譚旭東,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讀書多、寫書多、藏書也多。他現在的家位於風景秀麗的北京西山之麓,那裏離香山也不遠。如果你到他家拜訪的話,就會發現,在寬敞的客廳裏,一字排開的幾組高大書櫃裏藏滿了書。這些書既有花錢買的、自己寫的,也有文朋詩友送的。有一次,他搬家,家裏的書一輛大卡車都沒有裝下,搬家公司的工人好奇地問:“你是不是在圖書館工作?”譚旭東笑著說:“我愛讀書!”搬家工人說:“別人家裏盡是家具,你家全是書,我們從沒給像你這樣的人搬過家!”譚旭東笑了笑,沒有多說話。不過,他對愛人說:“要是我們家沒有這些書,那就真是窮人啦。”
買書、讀書和寫書,似乎是譚旭東永遠也享受不完的快樂。在一篇散文裏,他說過,參加工作後的十來年,他最喜歡買的是詩集,從郭沫若、艾青、冰心、戴望舒、徐誌摩和田間,到惠特曼、聶魯達、艾略特、泰戈爾、海涅和葉賽寧,中外諸多名詩人的名作都收藏過,都認真讀過。寫詩近十年後,開始專心於文藝理論批評,特別是對西方文化研究和傳播學理論懷有興趣,把很多精力都放在閱讀理論著作上,於是,大量購買中外文藝理論書籍,尤其是對西方文藝理論的新著異常鍾情。家裏的書架上,不但擺上了數百部最新引進出版的西方文化研究和傳播學的名著,還有不少英語書籍。說到買書,他還和多家書店老板和員工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北師大讀書時常去學校東門口的“盛世情書店”買書,瘦精精的老板見著他來總是客客氣氣,而且每次都能多給一點折扣。到北方工業大學任教後,常常光顧校內的“文泉書店”,並委托那裏的員工購買學術書籍。去得多了,店裏的幾位職員對他都非常熱情,她們說他是學校裏最愛買書的老師了,而且買的都是好書,檔次很高,所以從內心十分敬佩他,每次都給他買的書打折。
現在,讀書和寫作已經成了他的一種習慣,一種生活。他孜孜以求的是每天都可以親近詩書,輕鬆愜意地在書香氛圍裏度過。他在課堂上,對學生說:“要想卓爾不群,就不能隨波逐流!要甘於寂寞,才會學有所成!”現在的他,幾乎每天都要讀詩書,經常是睡前不讀詩書,好像就睡不香似的。有人去拜訪他,他還說:“做一個讀書人,才是幸福的人生。”他多次獲得北京市、教育部的科研項目,也主要得益於多買書、多讀書。他收藏了上萬冊國內公開出版的兒童文學著作,細讀過的兒童文學作品也是令人驚訝的多,金波、樊發稼、高洪波、王宜振、蒲華清和彭斯遠等名家都給予過充分肯定。因為讀了很多的文藝理論書,尤其是閱讀了大量的西方傳播學、文化研究和文藝理論的前沿理論書籍,創作了一批有較大影響的理論批評文章,他在當代文學批評界也獲得了一席之地,並且被理論界命名為“新銳批評家”。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譚旭東雖然出身於普通家庭,在山村長大,但憑著自己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成為了中國當代著名詩人、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和著名文藝評論家。至今,他已經發表了幾百萬字的詩、散文、童話、小說和報告文學等作品,《詩刊》《星星》《詩歌月刊》《飛天》《中國作家》《安徽文學》《清明》《青春詩歌》和《散文詩》《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幾百家報刊都刊發過他的作品,其中《詩歌月刊》一次發表過他十首詩,《中國作家》還發表過他三百多行的長詩,而《大眾閱讀報》有一期刊了他二十三首詩,他先後出版了編著、譯著和著作七百多部,是目前國內出版著作最多的作家和文藝理論家之一。
2010年10月,譚旭東終於登上了中國文壇最高獎的領獎台,成為海內外文壇矚目的名人,他為家鄉贏得了榮譽,也為自己譜寫了一曲勤勉之歌。家鄉的父老鄉親稱他是家鄉的“傲慢”,他謙虛地說:“我隻是個普通讀書人!”
最年輕的魯迅文學獎得主
朱麗秋
早知道譚旭東先生,知道他是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評論家,是我國最年輕的魯迅文學獎得主,可惜一直沒見著麵。
譚旭東也是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副秘書長,我則是這個協會的會員,但熟悉譚旭東先生卻不是在寓言論壇網,而是在新浪的微博上,他敢於說真話,並且目光犀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隨著微博互動增多,我更進一步了解了譚旭東先生,他把自己的著作《重繪中國兒童文學地圖》贈給我,讓我很感動,也認真拜讀。這部著作是2006年由西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30萬字。全書共分十章,前有引言,後有附錄。它從兒童小說、童話、兒童詩歌、科幻文學、散文和報告文學、兒童文學理論批評家及少兒出版現象等諸多方麵和角度,對當時的中國兒童文學創作的方方麵麵作出了翔實的論述。
平生第一次接觸到兒童文學理論專著,和眾多“書蟲”一樣,有書在手,是一定要讀的。不過,有的書看過就過了,有的書讀了還要精讀,讀過譚旭東先生的這本《重繪中國兒童文學地圖》後,我發現它不僅值得一讀,而且要細細研讀。
在《重繪中國兒童文學地圖》這本書中,譚旭東先生闡述了很多深刻的理論和觀點,特別是在兒童小說、童話和詩歌方麵,具有建設性的觀點隨處可見。這對於現在和將來的兒童文學創作,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兒童小說、童話、兒童詩上,譚旭東先生分別列舉出一大批有代表性的作家的作品,逐一論述,文風嚴謹的治學態度,在其文字中自然地流淌。正是通過學習這本書,我對兒童文學創作的概況有了認識和理解。
對於文學評論,我個人不具相關專業知識,在這裏特別要提到的是下麵兩點:
一、譚旭東先生提到了在兒童文學創作中,出現了集中體現和麵向城市,而農村兒童被邊緣化的問題。眾所周知,兒童代表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我們不能也不該在文化上用城市和農村這樣的地域劃分將孩子們生硬地割裂開來,不爭的現實是,如果我們肯走進現在的書店或是中小說課堂,立刻就會發現,絕大多數兒童文學作品都是為城裏的孩子設計和創作的。在這個商業文化高度滲透的現實裏,譚旭東先生能發現並重視並提出這樣的問題,體現出一個有良知的知識分子,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
二、譚旭東先生提到了在兒童文學創作中,如何創作描寫人生苦難的問題。這個問題不僅在當前和今後的兒童文學創作中,都將產生深刻的影響。真正的世界是豐富的,現實世界不是人為的真空,兒童文學要陽光,要純真,但是更不該在兒童文學創作上,隻講“蜜糖”……譚旭東先生提出的這個問題,也是一個應當引起公眾重視和注意的大課題。在今天和未來都很值得關注和重視。
文學評論要求評論家有一顆正直和坦蕩的心,因為稱量文學作品時,天平一端放著文學作品,另一端放著文學評論家的情操和良知。評論家在號召什麼,看重什麼,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文學創作大方向。我們有理由相信,有譚旭東先生這樣的文學評論家在,文學評論在無孔不入的商品經濟的衝擊下,還會堅守著文學評論的一方淨土。
作為最年輕的魯迅文學獎得主,譚旭東先生一直在說:“我是一位老師、一個業餘作家,不算文人。”正是這樣的胸懷和文字,讓我看到了兒童文學的希望,看到了文學評論的希望。
譚旭東先生是一位有著憂患意識的、正直坦蕩的文學評論家!
郴州電視台專題采訪
2010年10月,我獲得第五屆魯迅文學獎後,引起了國內很多媒體的關注,也贏得很多人的讚歎。我老家的郴州日報和電視台都給予了專題報道。郴州電視台還派專題攝製組來北京采訪我。這裏是郴州電視台記者郭培芳的采訪記錄。
郭培芳:譚老師您好!很高興,您為我們郴州贏得了榮譽,在此向您表示衷心的祝賀!2010年,您有哪些值得向家鄉父老報告的驕人成績呢?
譚旭東:謝謝你們那麼老遠來采訪我!很感動。剛剛過去的2010年,對我來說是收獲的一年。第一,是我榮獲北京市師德先進個人,在9月份的北京市慶祝教師節大會上,受到了表彰。我覺得作為一名大學老師,能夠被評為師德先進,是對我工作的承認。當教師,職責是教書育人,因此不能沒有師德;當教師,沒有人格做表率,是不行的,因此這個榮譽對我來說,勝過很多的物質獎勵。第二,是我的文學理論著作獲得了第五屆魯迅文學獎,這個獎每三年評一次,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是對我國文學的一次大檢閱。我是這一屆以文學理論評論獲獎的學者中最年輕的一位,也是目前國內高校學者中最年輕的獲獎者。我把這個獎看作對我多年來甘於寂寞、勤懇讀書、堅持探索、守望理想的一個肯定。第三,在創作上,2010年也有很多收獲,我的童話集、兒童詩集、散文集分別在河北少兒出版社、新世紀出版社和新疆電子音像出版社等出版,還有一部童詩集在重慶出版社再版。另外,還出版過幾部文學理論和出版研究的著作。第四,就是自己的作品得到了很多業內人士的關注,很多媒體也很關注。這是社會對我的承認,一個人不能離開社會,不能離開人群,人必須得到社會的認可。
郭培芳:譚老師,您一直熱愛家鄉,和家鄉人來往很多。相信您有“家鄉情結”呀。
譚旭東:是的。我是從郴州安仁一個鄉村教師家庭走出來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是我一生的財富。之所以能夠在文學創作和學術這兩條道路上堅持走下來,並取得一點成績,我覺得是父母親殷切的期待,是家鄉父老鄉親的熱望,是我所經曆過的生活給予我的力量。我離開家鄉已經整整二十年了,但我一直眷戀自己的家鄉,和家裏的親人、朋友和老師保持密切的聯係。我也很關注家鄉的經濟文化建設。雖然我們不能為家鄉做什麼,但每次出書,每次出國,我都會鄭重地寫上我“出生於湖南安仁縣”。我都會驕傲地說,我是湖南人,老家是郴州安仁縣的,當有人不知道郴州的時候,我告訴他,你知道女排五連冠嗎?她們就是在郴州女排訓練基地走出來的。當有人不知道郴州在哪裏時,我對他說,你知道宋代詞人秦觀嗎?他寫過的《踏莎行》裏有“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的美好詩句。
郭培芳:2010年,您收獲多多,您對2011年有哪些美好期待呢?
譚旭東:啊,我希望2011年出更多的好作品,同時在學術研究方麵更有收獲。不管怎麼樣,我覺得每一個新年,都隻是一個開始,生命的輝煌需要我們一步一個腳印。
郭培芳:譚老師,今年春節您不回老家過年,能在電視裏,給家鄉的親人拜年嗎?說說您的新春祝願吧。
譚旭東:今年我不能回老家過年,在這裏我想對在老家的爸爸、姐姐和兩弟弟,還有其他的親人、朋友,拜個年,祝爸爸身體好,姐姐弟弟全家人一切順利!祝福我的小學、中學時代的老師!我也祝願郴州的父老鄉親萬事如意!願郴州經濟更發展,文化更繁榮,人民的生活更美好!
武漢電視台《愛book》節目采訪記錄
嘉賓: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評論家譚旭東
時間:12月7日星期三15:00-16:00
主持人:夏芸
節目一開始播放另一位主持人“新月姐姐”(張莉)講的譚旭東的童話《森林裏的路燈》
夏芸:譚老師您好!我是夏芸,很高興認識您。剛才新月姐姐朗誦了您的童話《森林裏的路燈》,您也聽到了。知道您是國內唯一在大學開設童話課的老師。為什麼要開這樣一門課呢?
譚旭東:您好!聽眾朋友好!這是我自己開的一門課,題目叫《經典童話閱讀與欣賞》,因為我所任教的大學—北方工業大學是一所以理工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我在中文係教書。學校鼓勵老師給全校學生開修選課,我就開了這麼一門課。因為自己研究兒童文學,創作兒童文學,所以來開一門童話課,一是希望大學生喜歡,讓大學生有一門有趣的課程;二是給自己一個學習的機會,要開一門課,就要係統地了解和學習世界經典童話,因此我開這麼一門課,也促進了自己知識的豐富與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