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遙遠的北京人到史前1萬年的人類,從三皇五帝到宋元明清,從1949年及至現在,人類的每一次巨大進步都離不開發明。從使用工具到鑽木取火,從開始建造房屋到用紙張來傳承文明,從蒸汽機帶來的工業革命到新型的可持續資源的開發……人類的每一次跨越都離不開創造。毋庸置疑,發明與創造在時刻改變著世界,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那麼到底應該如何搞好發明,怎麼進行創造呢?本書很多耳熟能詳的小故事告訴我們應該從“小”做起。
魯班,一個我國建築史上響當當的名字,這位被土木工匠尊稱為祖師的人有一項有趣而又實用的發明,這項發明我們到目前還在生活中應用,這就是鋸。正如人所共知的一樣,這項發明其實源自魯班被草劃傷了手指,觀察到了蝗蟲啃噬青草的過程,發明的靈感頓生,偉大的發明得以出現。
蒸汽機的發明推動了工業革命的開展,影響了歐洲甚至世界現代化的進程。其發明人瓦特更是從燒水壺的壺蓋跳動這個現象中覓得了發明創造的對象,經過他的不斷研究改進,終於製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蒸汽機,而改良後的蒸汽機裝載到火車、汽車、輪船上,使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個炎熱的午後,一個人坐在一棵蘋果樹下思考著天文學方麵的問題,突然一個熟透的蘋果從樹上落了下來,不偏不倚正好砸在了他的頭上,“蘋果為什麼會從樹上落到地麵上來呢?”,正是這一閃念加上他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從而締造了17世紀自然科學領域最偉大的發現——萬有引力,正是這個發現使我們現在能觀測到哈雷彗星、海王星、冥王星等,使我們的視野拓展到了太空領域,給我們帶來這一切的人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牛頓。
這樣從“小”處得來大發明的故事不勝枚舉,為了更好地滿足讀者閱讀和查詢的方便,我們從過去幾年《少年發明與創造》雜誌中精心挑選出了部分優秀的作品,結集成冊,出版了這套“少年發明與創造”叢書。
包括《小發明》《小創意》《小實驗》《小觀察》《小製作》共5冊。我們希望廣大小讀者通過閱讀本叢書,能從中發現研究的方向,找到創造的靈感,切切實實從這樣的“小”中看到大發明的影子。
最後,由於編寫倉促,本叢書難免出現不足之處,歡迎廣大小讀者提出寶貴意見,以加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