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幕(1 / 2)

人類從未停止對宇宙的探索,尤其是最為神秘的黑洞。

21世紀,人類認為黑洞是30倍於太陽質量的恒星引力坍所形成,還有一種宇宙初期就存在過的“太初黑洞”,黑洞是一個時間奇點,它的引力和密度無窮大,體積無窮小,其周圍的時間和空間無限彎曲。

從向心力方程中可以看出如果一個物體質量越大就需要用越大的速度“逃離”這個物體,而黑洞就有這麼一個半徑,在這個半徑內哪怕是光速也無法逃離,這個半徑稱為“視界”,任何物體落入這個視界就會被黑洞吸到中心,因為連光也無法擺脫黑洞引力的束縛,所以黑洞在光學上為不可見。

實際上黑洞是一個球體,如果我們將空間看做是一章薄膜,所有打質量的具有強大引力的天體在運動時都會陷入薄膜中,就像把鋼柱放到保鮮膜上,而黑洞因其巨大的引力就深深地“陷”進時間當中,所以稱它為洞。

黑洞具有強大的引力場,這個強大的引力場足以摧毀內部的一切物質,掃去了一切複雜結構,刮去了“毛發”,使結構極為簡單,隻剩下了它的質量,電荷及角動量,知道了這三個質量,也就知道了黑洞的一切。這就是著名的“黑洞無毛定理”。

霍金曾提出黑洞爆炸理論,黑洞周圍的引力場釋放出能量,同時也消耗黑洞的質量和能量。假設一堆粒子會在任何時刻任何地點被創生,被創生的粒子就是正粒子與反粒子,而如果這一創生過程發生在黑洞附近的話就會有兩種情況發生:兩粒子湮滅或者其中一個粒子被吸入黑洞。如果第二種情況發生,在黑洞附近創生的一對粒子其中的反粒子會被吸入黑洞而正粒子將會逃逸,由於能量不能憑空創生,我們設反粒子攜帶負能量,正粒子攜帶正能量,而反粒子的所有運動過程可以視為是一個正粒子的與之相反的運動過程。

如果一個反粒子被吸入黑洞可以視為一個正粒子從黑洞中逃逸。這一情況就是一個攜帶著從黑洞裏來的正能量的粒子逃逸了,即黑洞的總質量減少了,質量減少熱能上升。當黑洞的質量減少溫度和發射率都在增加,因此它的質量損失得更快,直至發生爆炸,即能量的終極釋放形式。

人類對於追求終極能量的腳步從未停止。自從1975年霍金提出賴以成名的黑洞理論後美國成立了秘密科研組織SecretKey,簡稱“SK”,該組織專門用來探索黑洞奧秘,同年中國成立了超自然力量研究中心。

近百餘年的科研後人類對於黑洞的奧秘有重大發現,SK於2198年提出黑洞為類宇宙能量源,提供各星係間運作動能,並提出“平衡理論”,由此分生出SK的另一個機構Equilibrium,簡稱EB。“平衡理論”認為黑洞是一切的源頭,在宇宙的初初始便產生了黑洞,黑洞擁有宇宙中最原始的能量,它是維係宇宙間各個星係,星球間達到平衡穩定狀態的媒介。

2212年,根據哈勃三號天文望遠鏡的精密觀測發現宇宙黑洞的形態不再穩定,發生強烈變化。被稱為“黑洞之心”的超重黑洞能量反噬開始吞並周邊小型黑洞。在2212年5月23日SK的頭目J博士在人類安全局發言“人類不同於其他低級動物是因為人類有一顆向往未知的心,但站在SK首席博士的角度本人不得不說對於黑洞的研究當人類越接近真相的時候死亡也不再遙遠。”J博士的一番話在世界範圍內引起巨大反響,甚至引起全人類的恐慌。同年中國超自然力量研究中心的李博士對SK作出回應“首先,這不是危言聳聽,在宇宙中人類是渺小的,我們無法改變什麼,因為時間是不可逆的。如果一定要發生什麼這次人類無法進行幹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