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逢戰國,天下七雄並立。周王室雖一息尚存,但天子之土,已不出洛陽城圍。正是禮崩樂壞,人心不古。
韓國乃是七雄之一,四麵通衢,是為四戰之地,卻在諸列強間遊刃有餘,屹立百餘年不倒,除了韓國地處要道,往來商旅絡繹不絕外,更主要的,就是韓王手下的一隻勁旅——雁翎衛。
七雄爭霸,各有絕招。齊有技擊力士,魏有武卒先鋒;秦有長劍死士,燕趙有帶甲精騎;更有楚國,吳鉤越劍,天下聞名。而四麵受敵的韓國,靠的則是弓箭強弩。
韓弩強勁,天下皆知。射程可達八百步,未曾接戰,便取敵人性命。好馬還需配好鞍,雁翎衛正是用箭的翹楚。
欲成為雁翎衛中一員,著實不易。韓國子弟,年滿十六,便被官府強征待考。這考試需考三樣,眼,手,腿。弓箭之要在於距離,要想先發製人,首先就要靠眼力。韓弩能射八百步,其弓弦堅韌可想而知,要想箭無虛發,這臂力就要穩。雁翎衛在戰場上行動迅速,往來如風。敵止則聚,敵追則散。敵人縱然惱怒萬分,也不得近身,故而這腳力也是萬萬少不得。
數十萬子弟,無論出身貴賤,皆由現役的雁翎衛進行考核。僅有區區千人,能從其中脫穎而出。這些幸運兒,方可身披金甲白袍,頭盔上插雁翎作標,成為名副其實的雁翎衛。其父母親族,皆升民爵一級,免除賦稅徭役。故而全國的寒門百姓,都將家中子弟考取雁翎衛,當做晉升的唯一途徑。
雁翎衛全員一萬五千人,分作五軍,每軍各三千人。五軍之中,又以中軍最為精銳。韓都新鄭,四門之外,皆有兵營。若在平時,前後左右四軍分別屯駐其中。唯有中軍,駐守王宮之內。如若韓王移駕出宮,則中軍圍住韓王車駕,四軍依次拱衛四方。故而能進雁翎衛,又能入中軍者,皆可謂是萬裏挑一。
陳繼先正是這萬裏挑一的精英。他出身寒門,入雁翎衛三年,現如今已是中軍百夫長。
不過今日,五軍將校齊聚偏殿,列隊等候。
殿側大門一開,隻見丞相申時行,衛長張平,從門中走出。二人行至隊列前方,隻見申時行右手一抬,吩咐侍衛關上殿門。眾將肅立依舊,可一股不安氣息已經漸漸彌漫。待得殿門關閉,申時行才說道:“今日召諸將前來,確有要事。”
“近期之內,可能就有兵禍降臨。我們在各國的眼線,紛紛來報,說各國之中,皆有王室成員遭遇刺客毒手。即便七雄亦不能免,而唯有我韓國與強秦,安然無事。各國中有流言,說此事乃是韓國與秦國,暗中結盟所為。目前其餘五雄,正在積極聯絡,欲一同舉兵,興師問罪,矛頭自然就指向我國與秦國。”
“諸位皆乃大王的近臣,自然知道我們韓國在七雄之中,國力最弱,斷不可能挑起事端,落他國口實。而秦國時常略我國土,已是不共戴天之仇,絕不可能與之結盟。故而大王一方麵派出使臣,往五國申明事實,一方麵不得已,還是要整軍備戰。”
“秦國帶甲百萬,更兼崤函之固,萬夫莫開。而我國地寡兵少,五國聯軍必然先攻我國。此外,尚不知刺客是否會對我國下手,除去外患,還有內憂。雁翎衛乃國家棟梁,故而此番能否化險為夷,全靠諸位了。”
張平接著說道:“各中利害,丞相已經明言。我張某身為衛長,統領雁翎衛全軍,唯有恪盡職守,以死報國。”
張平頒布將令,命五軍清點軍械兵員,全軍將士即日起披甲帶刀,即便夜晚也要和甲而眠,隨時準備開赴前線。而在軍情變化之前,仍以保衛京畿為重。中軍將所有王室成員的護衛加倍,其餘四軍,則加強城門的盤查。
五軍指揮使,各自領命,帶領所屬將校,即刻回營部署。
陳繼先行至殿外台階,卻被一人,從背後叫住。繼先回頭一看,卻是中軍女營長蘇子眉。原來這雁翎衛承擔王宮戍衛,自然也包括後宮。故而選拔之時,會特意挑選女兵。別看都是女人,卻同樣萬中挑一,雖然臂力不及男兵,使不得強弓勁弩,但女兵們身形卻較男兵更為輕盈靈動,她們配備袖箭,慣於巷戰中暗箭傷人,此外還配有柳葉彎刀,此刀長不過小臂,卻能在女兵手中掄轉如飛,一旦被她們從背後近身,片刻之間便將死於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