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Lovejoy:TheGreatChainofBeing:AStudyHistoryofIdea(A.O.洛夫喬伊:《偉大的存在之鏈:觀念史研究》)Cambridge,Mass.,1936.
A.O.Lovejoy(A.O.洛夫喬伊):《觀念史論文集·觀念的曆史編纂學》,吳相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安東尼·德·雅賽:《重申自由主義》,陳茅、徐力源、劉春瑞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艾倫·麥克法蘭:《英國個人主義的起源:家庭、財產權和社會轉型》,管可稼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
阿倫·布洛克:《西方人文主義傳統》,董樂山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
保羅·庫爾茨:《保衛世俗人道主義》,餘靈靈等譯,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
檳穀行人:《日本現代文學的起源》,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
包亞明:《現代性的地平線——哈貝馬斯訪談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邦雅曼·貢斯當:《古代人的自由與現代人的自由》,閻克文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北京大學西語係:《從文藝複興到十九世紀資產階級文學家有關人性論言論選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1。
勃蘭兌斯:《十九世紀文學主流》,張道真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
曹文軒:《小說門》,北京,作家出版社2002。
曹文軒:《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
曹錦清、陳中亞:《走出“理想”城堡——中國“單位”現象研究》,深圳,海天出版社1997。
蔡翔:《一個理想主義者的精神漫遊》,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87。
蔡翔:《躁動與喧嘩》,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9。
蔡翔:《日常生活的詩情消解》,上海,學林出版社1994。
陳序經:《文化學概觀》,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47。
陳其武:《徹底拋棄資產階級個人主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
陳思和:《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上海,複旦大學出版社1999。
陳思和、楊楊:《90年代批評文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1。
陳曉明:《無邊的挑戰》,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陳曉明:《表意的焦慮》,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
陳贇:《困境中的中國現代性意識》,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程代熙:《新時期文藝新潮評析》,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
杜維明:《儒家思想新論:創造性轉換的自我》,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5。
杜蒲:《極“左”思潮的曆史考察》,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丹尼爾·貝爾:《資本主義文化矛盾》,趙一凡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9。
丁柏銼,周曉楊:《新時期小說思潮與小說流變》,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1。
丁帆、王世城:《十七年文學:“人”與“自我”的失落》,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9。
董健、丁帆、王彬彬:《中國當代文學史新稿》,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董學文:《兩種文學主體觀》,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2。
戴錦華:《隱形書寫——90年代中國文化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
馮定:《馮定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傅修延:《先秦敘事研究:關於中國敘事傳統的形成》,北京,東方出版社1999。
顧彬:《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範勁等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顧紅亮、劉曉紅:《想象個人:中國個人觀的現代轉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高力克:《五四的思想世界》,上海,學林出版社2003。
H.G.伽達默爾:《真理與方法》,王才勇譯,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
霍布斯:《利維坦》,黎思複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哈耶克:《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鄧正來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年。
韓少功:《韓少功散文》,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8。
韓少功、王堯:《韓少功王堯對話錄》,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3。
胡適:《胡適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胡喬木:《關於人道主義和異化問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洪子誠:《當代文學概說》,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0。
洪子誠:《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當代文學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
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史料選:1945~1999》(上、下),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2。
洪子誠、孟繁華:《當代文學關鍵詞》,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黃子平:《“灰闌”中的敘述》,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
黃發有:《準個體時代的寫作——20世紀90年代中國小說研究》,上海,三聯書店2002。
黃發有:《文學季風——中國當代文學觀察》,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6。
賀桂梅:《人文學的想象力——當代中國思想文化與文學問題》,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5。
何西來、杜書瀛:《新時期文學與道德》,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
何言宏:《中國書寫:當代知識分子寫作與現代性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
黑格爾:《美學》(1~3卷),朱光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進藤直子:《有狼的風景》,廖金球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
賈植芳、任敏:《解凍時節》,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0。
康德:《道德形而上學探本》,唐鉞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57。
康德:《法的形而上學原理——權利的科學》,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科林伍德:《藝術原理》,王至元、陳華中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
卡爾·波普爾:《開放社會及其敵人》,陸衡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羅素:《西方哲學史》,何兆武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