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午風和煦。
羅霄山腳下的茶陵縣郊,一家古樸的酒店外,隨風飄著一張大紅幌子,上麵金燦燦地寫著“五裏酒香,二十五裏茶香”幾個大字。酒店樓上的大廳裏,四十九個道士個個仗劍在手,把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圍在垓心。這裏的桌椅大多已被撤走,隻留下一張方桌,供為首的老道士站在上麵指揮。隻見老道士手中鐵劍變了一個方位,四十八個小道士呼叱連聲,各自挺劍向那少年刺去。
四十八柄鐵劍一時之間像雨點一般攻來,那少年的劍竟像流雲一般輕舞,時而徐徐,時而如火。這正是他師父教給他的一路絕學——流雲劍法。
眾小道士的攻勢愈發狠辣起來。那少年剛格開一劍,又有一個小道士向他眉心疾刺。那少年側身一躲,手中長劍向對方左脅斜刺。小道士撤劍回救,旁邊的兩把鐵劍也揮來相格,可未及與其中任何一劍相交,那少年猛一轉身,手中長劍向另一個小道士猛刺而去,“當”的一聲,小道士長劍落地,右肘上撲簌簌流下血來。
老道士卻像全沒看見,手中長劍疾變了一個方位。四十八個小道士分四層圍住了少年,這四層每層十二人,竟像四層鐵筒一樣把那少年牢牢圈住。那少年與最內層的十二人短兵相接,顯然已經插翅難飛。這十二人配合之默契,就像一人使劍一般。那少年每一瞬間都要劈出四五招去應付,然而他內功不濟,劍招雖快卻多是虛招。那位傷者左手使劍,卻攻得最為狠辣,那少年心裏暗生敬佩,卻不得不挺劍找他心口猛刺。那傷者揮劍相格,其餘十一把鐵劍趁機從十一個不同方向一齊攻來。電光石火之間,那少年用左手抽出腰間匕首,把全部內力貫上左腕,猛一轉身,頃刻之間隻聽“嗆嚓”之聲大作,十一把鐵劍竟在四濺的火花中應聲而斷。
老道士手中鐵劍又變了一個方位,眾小道士斷劍的把劍扔在地上,沒斷劍的把劍又插回了鞘中。那少年也把劍和匕首回了鞘,從懷中摸出一瓶傷藥和一卷繃帶,向那傷者招了招手。那傷者遲疑地看了看老道士,老道士輕輕點了點頭。
那少年給傷者包紮好傷口,這才定睛去這些小道士,原來他們竟是一些比自己還年少的少年。這時站在桌子上的老道士終於開口,說道:“你可是武夷山的柳長橋柳少俠?”那少年道:“正是。看樣子你也是羅霄山朱雀教一位聲明顯赫的人物?”老道士微笑道:“貧道薛南海。‘顯赫’二字,實不敢當。”柳長橋道:“當真是久仰了。可是你為什麼要殺我?既然要殺我為什麼不親自動手?”薛南海微笑道:“柳少俠誤會了,我們並不是想殺你,而是想請你上羅霄山一趟。”話音未落,柳長橋已拔出劍來,砍斷了兩條桌腿。就在桌子倒下的一瞬間,薛南海下運內力,竟將桌子震作兩半,然後輕飄飄地落在兩片桌子中間。柳長橋這才發覺,自己剛才沒一溜煙逃跑是一件多蠢的事。
柳長橋又抽出了匕首。對方武功遠高於他,因此他一開始就用上了流雲劍法的絕招,以期對方亂了陣腳,自己好趁機逃跑。薛南海果然亂了陣腳,卻沒給柳長橋逃跑的機會,五招之間,就重新穩住了陣腳。柳長橋沒有轉身逃跑的機會,卻還是轉身,背對薛南海,手中長劍過肩向後刺出,然後又向後轉身,長劍借力平削,薛南海後退避開。柳長橋餘力未盡,向他眉心疾刺。薛南海斜身避開,柳長橋向他左肩斜劃下去。薛南海側身躲開,向柳長橋心口刺出一劍。柳長橋用匕首格開來劍,把劍柄縮回左脅蓄力,彈向對方左腋。薛南海揮劍相格,可未及二劍相交,柳長橋劍已轉向,刺向他的右腋。薛南海倒縱數步,一躍而起,猛然刺出一劍。“當”的一聲,兩劍劍尖相觸,薛南海竟將一股真氣催進柳長橋體內。柳長橋隻覺手腳發麻,“嗆啷”兩聲,劍和匕首都已脫手落地,柳長橋自己也跪在了地上。
柳長橋身高七尺有餘,可他站著的時候,薛南海已顯得比他魁梧些,現在他跪在地上,薛南海簡直是一個巨人!
薛南海微笑道:“柳少俠,請務必去一趟羅霄山,我們教主有話要對你說。”柳長橋怒道:“堂堂武林大教,請人就是這麼請的?”薛南海連忙把柳長橋扶起來,陪笑道:“柳少俠受驚了,這次我們多有得罪,可是教主真的有很重要的話要對你說。”柳長橋忽然大笑道:“就算你們教主親自來叫我十八聲爺爺,磕我十八個響頭,我也不去。”他說完話準備溜走,這才發現右臂已被薛南海的手牢牢扣住。
這時,隻聽一個小道士叫道:“有暗器,大家小心!”果然一個比手掌大些的圓物從窗外飛進來,打在了薛南海的臉上,接著一陣翠綠的風吹進來,把柳長橋卷了出去。
薛南海愣了半盞茶的工夫才緩過神來,這才發現剛才的“暗器”已碎了一地,原來它隻是一枚幹燒餅。他摸了摸自己的臉,竟沾了滿手的黑芝麻、白芝麻。遠遠地傳來了玉笛一般的女音:“你們的所作所為,我一定要讓你們教主知道,讓他打你們屁股!”
她叫馬初霜,是柳長橋的師姐。武夷山劍法分湘妃、青霜、玉笛、清溪、流雲、歸鴻、胡月七路,他們的師父把這七路劍法分別教給了七個徒弟。馬初霜排行第三,學的是玉笛劍法;柳長橋排行第五,學的是流雲劍法。
柳長橋的兵器都落在那家酒店裏,所以他匆忙在茶陵的刀馬市買了一口鐵劍,一柄匕首,兩匹快馬,才和馬初霜騎著快馬,匆匆趕出茶陵城去。
他們日夜兼程,翻山越嶺,又不知跨越了幾條河流,終於趕到了衡山腳下的衡山城。這裏有人在等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