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既是一個經濟社會,更是一個風險社會,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全球一體化的不斷深化,企業麵臨的社會環境也越來越複雜,這種複雜環境既可能蘊涵商機和利潤,也可能暗藏風險甚至是殺機。企業固然需要積極地通過市場尋求和把握商機,賺取利潤,但也必須警惕其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企業因為對法律風險處理不當而受挫甚至覆滅的事件層出不窮,諸如國外的安然以及國內的藍田股份、三鹿集團無不是因為沒有正確應對法律風險而在一夕間覆滅。

法律風險作為商業風險的一種,其危險性有時遠遠大於來自市場的風險,從市場經濟角度上講,將來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方麵,就是企業防範法律風險的能力。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和經濟交往的國際化,對中國企業特別是中國大企業來說,可能麵臨的法律風險將變得越來越突出,大型企業如此,那麼中小型企業呢?中小型企業麵臨的法律風險不亞於大型企業,有的中小型企業,連勞動用工法律風險和知識產權法律風險、合同法律風險、商業秘密法律風險等並不嚴重的法律風險都感覺難以應付,一旦發生,損失慘重,重則難以繼續經營。國外某律師事務所在中國演講預測,除非中國企業主動製定並實施完備的法律風險防範措施,在此後的若幹年內,若幹大型中國企業將經受法律風險因素帶來的經濟損失和其他不利後果。在一些情況下,還可能會對這些中國企業造成致命或接近致命的打擊,我們雖然不完全讚同他們的觀點,但是中國企業麵對日益嚴重的法律風險,麵對日益增多的因忽視法律風險而倒塌的經濟巨人,應當認識到法律風險防範的重要性,應當認識到很多所謂的商業風險,其實就是一種法律風險。這些法律風險解決得好與壞,足以決定企業的生死存亡,足以左右企業能否走上健康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企業法律風險的防範不僅需要有明確的法務控製環節,而且還需要有企業領導人和高級管理人員法律風險意識的保障;特別在企業無明確的法務控製環節的情況下,就更加依賴於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的法律風險意識。他們的法律風險意識,不是指對法律如何精通,更主要的是指尋求各法律組織支持的意識。尤其是企業在涉及到企業戰略性發展和重大經濟行為,以及涉及新興法律領域時,更應當尋求各法律組織的幫助,樹立以事先防範和過程控製為主,以事後救濟為輔的法律風險防範理念。

為此,在“服務企業,回報社會”精神的指引下,克仁、泗秋二君積多年所思所想及實務經驗,為企業界的朋友們寫作了這本書,力求突出實用性,為企業和經營者提供法律風險預先應對解決方案和措施,使企業經營者、投資者們明白法律風險防範實質在為企業創造價值。這是一項於社會於企業有益的事情。

克仁、泗秋二君結合自己多年從事法律工作的豐富經驗,以開闊的思路和對現實的準確把握,直指企業麵對的各種法律風險問題,全書以專題論述的形式,輔以真實案例,從法律規範的角度對企業的發展作了建言與提示,從而使企業的發展更趨合理與規範。該書既能增強企業家法律意識,又使企業運營問題成為一個個法律專題得以凸顯,可供企業家、職業經理人、法務總監、管理谘詢以及從事企業法律服務的律師等業界專門人士參考對照。

我閱本書,有三點感受,也可以說是本書的三個特點:

一是本書以實用為主,並不做文人式治學的理論性鋪陳,而是直接點出企業存在的法律風險症結並給出一般防範對策,符合企業界朋友學法用法的實際需求。

二是本書采編有許多案例,這種以案說法的方式,語言通俗,形象生動,可免去企業界朋友學習法律時的枯燥與費解。

三是企業界朋友不是法律家,但也要具備足夠的法律風險意識,知道什麼時候可能有風險,至於如何防範可委托法律專業人士去做。這一點很重要,本書在這方麵給企業界朋友做了許多有益的風險提示。

總之,本書文字流暢簡捷,專業而不枯燥,有曆史的考量,有現實的探索,更有法律的辨析,是實務的體驗與智慧的結晶,值得一讀。

劉金虎

2010年8月於寧夏銀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