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現代教育技術與教育(1 / 2)

―、信息技術

(一)“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

人類的所有實踐活動都離不開信息,認識世界要依靠信息,改造世界也要依靠信息。所以說,信息對人類具有非常重要的用處,而這個重要性將隨著社會的進步不斷提高。但人們對待“信息”卻有著不同的理解。從本質上看,所謂“信息”,就是事物運動的狀態和方式。它的基本功能是消除認識上的不確定性。它同其他物質一樣,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資源。

“信息”的特征主要是:

(1)普遍性和無限性。信息是事物運動的狀態和方式,而宇宙中沒有絕對的真空,也沒有絕對靜止的事物,這就是說信息在宇宙中是普遍存在的。同時,宇宙中的事物是無限多樣,在無限的時間長河中,事物的發展變化更是無限的,因此,信息也是無限的。

(2)信息的可傳遞性和共享性。信息無論在空間還是在時間上都具有傳遞性。信息在空間的傳遞稱為通信。通常把信息的發布者稱為信源,把信息的接收者稱為信宿,信息的通路稱為信道。信息在時間上的傳遞稱為信息存貯。存在的信息可以過一段時間甚至很長時間以後再利用。信息是資源,其價值體現在它的傳遞和流通過程中。在傳遞中信息並不減少,同一個信源可供給多個信宿,這就是信息的共享性。

(3)信息必須依附於某種物體之上。物質載體是可以變換的,即信息既可印在紙上,也可廣播,但任何信息都不能脫離開具體的物質載體而獨立存在。

(4)信息是可以加工處理的。人們通過技術對它進行壓縮、存貯、有序化,也可以轉換形態。在流通使用過程中,經過人們的綜合、分析等處理,原有信息可以實現增值,可以更有效地服務於不同的人群或不同的領域。在教育中信息加工的特點是:集成性。通過多種媒體,有機地結合、加工、處理,改善了信息的表示方式,通過人們的各種感官有機地組合起來獲取信息,從而更加吸引人的注意力。②交互性。它可以使傳播信息和接收信息之間進行及時地交換,不像廣播電視那樣隻是單向的被動接收。③超文本性和超媒體性。利用這個功能可以實現多種媒體的非線性呈現方式。師生可以很方便地隨時檢索、查閱、瀏覽各種信息。當然,這些工作都是人腦指揮進行的。應該說,信息隻有通過人腦的思維才能成為知識,才能有效的為人類服務。

信息與數據不同,兩者不屬同一個概念。數據是描述客觀事實、概念的一組文字、數字或符號。它不僅包括數值數據,也包括非數值數據(如姓名、性別等)。數據是信息的素材,不同的數據可以產生不同的信息,但是,並非一切數據都能服務於一定目的的信息。

信息與信號也不同。信號是信息的攜帶者,但並不是信息本身。同一種信息既可以用這種信號,也可以用另一種信號表示(如不通行,可用紅燈、文字、石頭等表示)。

信息是消息的內核,信息能給人帶來新知識的消息。但對特定的接收者,一則消息可能包含豐富的信息,也可能沒有信息。信息是知識的“毛胚”,是現象與知識的中介。信息經過科學的係統的加工,才能上升為知識。知識是同類信息的積累,是係統化和優化了的信息。

(二)信息技術

目前對“信息技術”的理解有狹義廣義之分。

狹義的理解有三種:一種認為,信息技術就是信息處理的技術,因而把信息技術等同於計算機技來;一種認為,信息技術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的結合;一種認為,信息技術是計算機技術加通信技術加控製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