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殿試(三)(2 / 2)

比如說大秦一統天下,廢除關稅,然後自從前朝藩鎮割據之後不但恢複,而且大大加重。然後一直到現在,所謂的關稅說是十一,其中如何拿捏卻完全掌控在收稅的小吏之中,由他們任意定奪。

市稅就更為複雜苛煩,除了水產、五穀、竹木、書、紙、漆無不有稅,還有各種各樣的“額外課”,如曆日、契本、煤炭、魚苗、漆、酵、蕩柳、蒲葦、牙例、乳牛、羊皮等均有課。江河商船還要收船鈔,在城鎮的集市之上甚至還有著“落地稅”的明目。

以至於商人皆視稅場為法場,畏懼抱怨。

然後天性逐利的商人為了避免這些苛捐雜稅除了偷稅漏稅,更與官吏相互勾結起來,大者愈大,小者愈小,而其中虧空最大的當然還是朝廷的國庫。

相應地商賈的名聲也就變得越來越差。

這些可不是從書上看來而是他自從返回老家再出蜀的這近兩年功夫的親身體驗。

將這些實情一一道來,陳浮生相信蕭璋看到這些也就明白了造成當今現象的原因。

於是正式收尾提出自己的看法。

“所以說,一定要提升商人的地位,如此一來才能真正解決偷稅漏稅的問題,稅法更是要改,必須取消一切繁苛的商稅,然後統一按照商人的利潤和資本的多寡收稅。甚至還可以提出商人按資本分為九等,稅額達到一定標準的就可給予一定的獎勵,比如說不能世襲的爵位或者名義上的散官。”

能夠闖到科舉這最後一關的自然都是千裏挑一的佼佼者,一篇文章還難不倒他們,等到陳浮生將筆放下的時候大多數人也已經恰好結束了。

殿試的時間畢竟不可能太長,陳浮生剛剛檢察一遍有無犯禁的字句就聽到一聲鳴金之聲,所有人都要停筆交卷。

陳浮生自然不會在這方麵違規,安靜地交卷走人。

自然沒有什麼異象生成,倒讓知道內情的沈醉有些微微失望。

蕭璋自然也不例外。

等到貢生離開皇宮,來不及用午膳,蕭璋就吩咐將會試前幾名的試卷取過來,全然沒有考慮到彌封的原則。

不過他是皇帝他最大,自然不會有人在這方麵和他說理。

蕭璋看得第一份就是陳浮生的試卷。

“大伴,怎麼這一次這個陳浮生的文章沒有引來異象,難道上一次當真是妙手偶得,可一不可二?”

蕭璋有些失望地取出上一次陳浮生會試的試卷,順手一抖,鏗然作響。和這一次的放在一起,明顯高下立判。

“陛下,皇宮本就是一國重地,殿試上又有著陛下的天子之氣親自鎮壓,文章再怎麼上通天意,都不可能顯化出來。倒不一定是文章寫得不夠好。”

老太監掃了一眼,躬著身子慢條斯理說道:“不過在老奴看來這兩次的文章好壞先不說,風格雖然有著相似,卻顯得比起上次的要穩妥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