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鄉試之望氣(2 / 2)

“這是赤壁啊。”陳浮生心間瞬間浮起“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臨萬頃之茫然,縱一葦之所如”的句子。

同時他也明白了對方的來曆。

“這是三蘇的後人啊!”

對方文氣所化的景象顯然就是東坡名傳後世的《赤壁賦》了。

而且這兩人的氣象還在不斷的擴展完善之中,其他的的文氣與之相比,有如螢火之於皓月,簡直不值一提。

除了葉信的沙場和青竹等寥寥無幾的幾處還勉強保持獨立之外,整個貢院都幾乎要被籠罩起來。

“不好!”

陳浮生瞬間有所領悟,如果自己再不開始,那麼一旦被這兩人完全將胸中思想落於筆端,到時候就要失去一份先機。

雖然陳浮生自信憑借著自身才學,一個舉人還不在話下,但是如果失了這種銳氣,無形之中修行之路上就難免有些不必要的礙難。

想到這裏,陳浮生不再猶豫,返回號房,將試紙展開,心中迅速過了一遍,經義自在心中,也不需要什麼草稿,提筆就要書寫。

隻不過陳浮生沒有想到的是當他看這貢院風流人物的時候,明遠樓上,有人和他做著同樣的事。

這個人,自然就是本次的主考官,江源江禦史。

平心而論,陳浮生他們把他想得太過偏差了,雖然出身舊黨,但他本人還真沒有什麼打壓異己的想法。

畢竟對他而言,文章好壞,一眼便知,他還不至於把國家的掄才大典視做兒戲。

當然那些他認為錯誤的見解還是取不到好成績的,這不是私心,而是他的確就是這樣認為。

眼下鄉試剛剛進行一天,許多士子才真正進入狀態,他除了巡查考場沒有什麼事情,自然而然地帶了各房房師前來望氣。

在眾人眼中,江大人自從登上這明遠樓便不發一言,更沒有多餘的動作,隻是靜視考場,仿佛有什麼難得的稀罕美景一般。大家自然隻好屏氣凝神地跟著他看著貢院。

良久,江源張開眼睛,長長吐出一口氣:“都說蜀中文脈昌盛,今日一見果然不虛,單單一個鄉試,居然就有如此傑出的人物。不比京師國子監的秀出之輩差上分毫。”

在他身邊的同考官們大都是蜀人,自然與有榮焉,連連謙虛。

隻不過對方顯然不在乎這些,隻見他用手指向兩處,開口問道:“這兩處可有什麼才俊?”

“大人果然神目如電,明察秋毫。”兩位房師微微捧了一個馬屁,看到江源微不可查地笑意,這才繼續開口:“這兩間房中的都是我蜀中有名的青年才俊,其中天字號的乃是文先生的本家侄兒文克己,另一位則是眉山蘇家的蘇過,都是家學淵源。”

“文先生,可是當年的狀元郎文洞明,真可謂有其叔必有其侄,至於眉山蘇家,莫非便是三蘇的後人,果然是詩書傳家,曆久不絕。”江源誇讚兩句,剛要繼續說些什麼,就是臉色一變,“原來還有一個人居然後發先至,我居然險些看走了眼。”